||
没有经费,没有课题,没有成果(3年或5年内),就不得招研究生。
其现实性是铁板一块。
就个人从事研究工作的体会而言,沿着别人的道路“邯郸学步”的时侯,经费没问题,课题没有问题,论文没有问题。
搞得自已灰心丧气的时侯(知道自已在学界到底有几斤几两的时候),也就想自说自话了。突然间,经费没了,课题没了,论文也非常难于发表了。
换句话说,一旦你真正的认识到了过去十年,二十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的缺陷而想补救,想在你认为“真实”的科学性上发起冲刺的时候,弹尽粮绝。
这是你自身因学问增长而产生的好汉不提当年勇。
如果你钱多、兵多、局面热火朝天,动静太大,而在他人十年,二十年的热切期盼中给出了负的结果(就算你不承认),别人也有办法终止你的经费,课题,嘲讽你的论文。这是兵败如山倒。这是你自身因学问不足而盲目冒进产生的失败。
这两种境界我都经历过。失败乃成功之母,我现在有搞真学问的把握了,也正在搞,搞很大很大的。
但是,三无,不能招研究生。
这种情况在今后十年左右将快速发展。
第一:大量的新教师要以获得研究生为条件证明人自已的学术能力。
第二:目前的大量研究生导师已经是要么今不如夕,要么是自已想退出(当然是已经完成证明任务的)。
第三:人才标准在很长时期(至少10年左右)难于改变,因而,你的自说自话没人敢于跟随,就算学校逼你招生,也可能没有学生敢来。
也就是说,保持不败记录(就算是造假也要拖下去),永不言败(就是败了也不认)的人只不过是极少数。我们中的大多数,无可避免的是失败者。
钱学森之问的全部答案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确定的是:上述现象是原因之一。
用一个大家熟知的对联结束本文: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缺的部分请读者自已添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