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逆水行舟与顺流而下(2)

已有 4111 次阅读 2010-7-14 20:4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研究是一门艺术。

 

       就科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其进步的道路是曲折的。每一枝学科的主要学术洪流都在某个时期占领绝对性地位而基本上完成对其它支流的排斥。但是,由于其本质上的局限性,迟早还是要被它所排斥的某个未完全根绝的支流所完全取代,而自身成为被排斥出局的。就现象上看,类似于封建王朝的更迭。

 

       但是,在本质上,能够揭示自然界本质的那部分学术思想是所有的学科支流都想拥为自有的。也就是说,对经过实践证明的那一部分科学理论,是所有的学科支流都不能放弃或违背的。所谓不同学科支流间的差别无非是对已有科学理论的不同解读、不同包装、不同的形式化处理而已。

 

       在服从经过实践证明的那一部分科学理论这一点上,所有的科学研究者只能是顺流而下。但是,由于对经过实践证明的那一部分科学理论的不同解读、不同包装、不同的形式化处理形成很多的支流路线。显然,有的路线可能偏离正确路线太远而在前进一段路径后干涸了;而有的路线则曲曲弯弯的与另外几条同样是曲曲弯弯的路线在某个点上交汇,而形成新的洪流。

 

       这种性质的点被称为:学科发展的里程碑。

 

       一个学科发展的历史就是一系列的里程碑组成的流向。为了把握未来的发展,顺流而下当然的是明智的选择。

 

       然而,一个具体的学科的流向也被其它相关学科的流向所制约。是所有相关学科发展的里程碑与本学学科发展的里程碑一起决定了未来的正确流向的路径。

 

       蔑视相关学科发展所做出的判断和选择是没有正确性保障的。

 

当前,在学科大爆炸而出现多股洪流的时候,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科研人员面对的核心问题就是对本学科的、未来的、正确流向和路径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种判断应是独立的,不是跟风式的“顺流而下”。

 

如果对本学科做出的判断与“潮流”不同,就必将选择脱离这一“潮流”,此时,就被迫的选择了“逆水行舟”。

逆水行舟的目的是进入一条与“潮流”不同、正确的流向和路径。然后,好顺流而下。

 

一般地说,对科学理论的广博和深刻的把握是选择正确的流向路径的基础。即便是在理性上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其正确性的最终保证是也只能是未来的科学实践证明。

 

因而,科学研究做为一门艺术,总是令人对走过的道路多少的有许多遗憾。也总是令人对未来的道路有许多的担忧。

 

在互联网时代以前,拥有科技文献上的差别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是巨大的。这种信息的高度不对称性使得发展中国家科研人员盲从于发达国家的流向和路径。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一情况发生了大的变化。按有关研究工作,从互联网上,大概能得到1/3的科技文献。而正在兴起的、免费阅读的潮流正在从本质上加快文献的对称性进程。

 

这样一来,发展中国家科研人员可以依据文献揭露的科学事实而独立的做出判断,盲从于发达国家的倾向性选择将逐步的让位于独立做出的判断。

 

由此可以看出,在全球范围内,一场科技竞争正在悄然的开始。

 

我国科研人员应当依据文献揭露的科学事实而独立的做出判断。不仅不盲从于发达国家的倾向性选择,也不盲从于各式各样的“权威”。

 

唯有如此,才能时而顺流而下,时而逆水行舟。感受科学研究带来的艺术性享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343943.html

上一篇:如何看待我国的科技竞争能力
下一篇:论钱先生与理性力学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5: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