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隐蔽在技术背后的学术瓶颈问题 精选

已有 13062 次阅读 2018-8-9 13:1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工业产品质量和价格背后的关键因素是技术和管理。理论上,产品的性价比是量化评价指标,它取决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但是,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却难于量化,从而无法建立相关的定量函数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在泛泛的意义上认为,在管理水平大致相同的条件下,产品的性价比代表了生产者的技术水平。

 而隐蔽在技术背后的是学术瓶颈问题。我国工业界期望的是:大量(规模)的科研经费的投入会显著的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但是,由于学术瓶颈问题并没有在理论上得到解决,这类期望必然是落空的。

 众多企业都在实质上认识到所存在的学术瓶颈问题,但是由于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投入是“泥牛入海”,因此就企业而言(它们认为),学术瓶颈问题的科研投入应该是由国家投入。

 企业在发现某类(或某个)学术瓶颈问题在理论上已经解决后,才会考虑投资于技术研发而获得技术优势。

 目前,就多数科技期刊上登出的论文而言,针对学术瓶颈问题的研究极少,而面向具体技术问题的论文很多,表现为这样的心理态势:存在这样的道路,它能避开隐蔽在技术背后的学术瓶颈问题,以某种巧妙的方式破解具体技术问题。
 这条道路是最为吸引研究者的。期刊论文的典型特征是:避开隐蔽在技术问题背后的学术瓶颈问题,而宣布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个特征可以归纳为:避开严格的理论检验标准,单方面的使用经验实现标准(实际上目前是数值模拟实现)。
 用数值模拟实现为前期研究,尔后展开技术研发是很多企业走过的道路。对于不存在学术瓶颈问题的技术问题,这条道路是成功的。但是,也由于这个原因,此类技术研发为高竞争性的,其结果是维持企业在技术上不落后。连这类研发都不搞的企业基本上是靠引进技术。
 然而,悲剧的是,如果存在学术瓶颈问题,这条道路(用数值模拟实现为前期研究,尔后展开技术研发)是很多企业走过的失败的道路。

 本文强调的是:技术研发成功的基础是“隐蔽在技术背后的学术瓶颈问题”已经解决。

 然而,对于任何学科(或是具体行业),要判断“隐蔽在技术背后的学术瓶颈问题”是否已经解决却是一个大难题。因为,要可靠的做出判决的话,本身就要进行科研投入(这是可行性研究的原始定义,是为决策服务的)。
 这类可行性研究结论一般不以发表论文形式出现。研究者,或研究单位,只是使用相关的研究结论。

 结论是:就期刊论文看,我们缺乏关于“隐蔽在技术背后的学术瓶颈问题”的基本描述,也缺乏关于此类学术瓶颈问题的当前研究概况描述。换句话说,从期刊论文看,我们实质上难于确定学科中的本质学术问题,也难于判断对于学科中已知本质学术问题的研究程度。
 其抽象成因可以概括为:产品全球市场化,带动技术(及研发)市场化,间接的引起学术研究的市场化导向。而市场化后的:投入-产出比,成为一个基本指标。

 由于针对于“隐蔽在技术背后的学术瓶颈问题”的投入-产出比几乎为零,因此,当前期刊论文的实质生态是回避本质学术问题,而代之于“数值实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1128360.html

上一篇:坚决特殊性排斥普便性是科研的流行病
下一篇:有组织的学术攻关停止了
收藏 IP: 101.23.39.*| 热度|

10 陈楷翰 王超 梁洪泽 王少亨 尤明庆 李剑超 曹俊兴 黄玉源 晏成和 季丹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