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把关的理论研究,一般不受欢迎

已有 3497 次阅读 2018-7-4 10:5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最简单的例子是,对于坚信可以发明永动机的研究者而言,源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判决就是大敌。而出于对于热力学定律的信任,社会并不会把“永动机”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产业)。不服热力学判决者总是存在的,但是,他们制造“永动机”的努力总是失败的。

 这个例子好理解,因为热力学常识已经普及到高中课程中。

对于人们热议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不少文章大谈各类解决方案。为何转化率低?

首当其冲的是企业(或投资者)对于科研成果科学性的判断。没有判断能力的企业原则上是回避转化的。

而有能力判断的企业则很难发现具有切实的科学性的研究成果。

 客观而言,这是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最根本的原因。

 虽然现在采用论文评价标准来界定科研成果水平,或者是科研项目鉴定结论来作为成果评价依据。但是,就企业方(投资方)而言,在对于科研成果的科学性获得足够的信任以前,转化工作是不能启动的。

 这就引出两个问题:1)研究结果的科学性由谁来判断?2)如何判断?

 企业(或投资者)为了自身利益,一般会作出独立判断(借助于他们信任的科学家,或是研究机构)。由于这是企业的弱项,因此,就社会性而言,这类判断应该是由科学界来做的。

 如果科学界本身不做出判断呢(不啃声)?那么,必然的,中小企业(没有判断能力的企业)就要回避所谓的科研成果转化。

 如果科学界被迫作出判断呢?那就需要进行理论研究。这种理论研究就是“把关的理论研究”。

 把关的理论研究无疑的会把很多的研究成果判决为“没有坚实的科学基础”。这种行为显然的是不受到学术界的欢迎。

 如果把这种把关的研究撇开,我们就获得了研究上自由。在没有普遍理论的约束下,我们无疑的会快速的取得大量的科研成果。

 遗憾的是,科学在其前进的历程中,总是使用一般理论排除那类没有科学性的研究成果。把关的理论研究始终是居于科学进展的中心地位。

 总结以上讨论,结论是: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把关的理论研究,从而企业(投资者)对于研究成果的科学性没有信任感。

 学界回避把关的研究的最为基本的表现就是:没有(不接受)学术上的批判性意见。更没有主动的进行把关的理论研究的想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1122193.html

上一篇:对基础科学理论的负面评论,谁敢公开谈?
下一篇:基础理论论著的平淡文风和报道类文献的Self-boasting
收藏 IP: 1.195.108.*| 热度|

6 陈楷翰 贾守军 武夷山 农绍庄 徐耀 姬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