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中小学有个标志性特点,只要是公办,校园模样里里外外长像都一个样,设备设施与校园小环境都差不多,从东京到偏远乡村皆如此。好在各校距离都有点远,小朋友徒步不容易同时横穿几个,否则,走错校门进错教室会天天大规模发生。汕头大学学生宿舍楼皆以xx书院命名,专业混搭,且有行政处长级别舍监管理,后期新建的几栋宿舍楼,可以称得上是简约大气中见美轮与新奂,远远一眼看去似乎也是一个样,我问分管书院的林丹明副校长,建筑上是不是仍各有特色?这可搔到痒处,他介绍了几个书院大楼的各自千秋,真羡慕当代大学生,他们哪知道什么叫苏维埃式筒子间、高大上火柴盒型楼、清晨挤暴公卫洗漱卫生间,这是题外话。
日本公办学校都一个模样最大好处是转岗来的教师宾至如归、熟悉的场景熟悉的老味道,没有太长的适应期。就基础教育而言,众所周知,即然是一个统一国家的基础教育,就应该一个标准,不能此地软硬件煌上煌彼处硬软件劣下劣,基础高低不平,筑牢的是社会阶层固化,马太效应……搞不好地动山摇,可谓一损俱损。
为提升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日本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已坚持推行了70 余年。
坚持并成效显著,原因有三:一是日本《确保教育人才法》明确教育公务员工资必须比一般公务员工资高。这给予教师足够的权益保障,保证教师不会因为流动导致基本待遇发生变化。日本还有《偏远地区教育振兴法》,规定为这些教师发放各种特别津贴,更确保这些教师实际收入高于其他发达地区。
二是理论上人人必须轮岗,校长表率。一般来讲,教师连续任职 10年或新任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6年以上必须轮岗。超编则不考虑年限可提前流动。中小学校长可以申请自由流动,也可以上级任命调换,以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管理水平差距。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统计,日本教师大概每 6 年流动一次,校长则 3~5 更换一次。
三是轮岗不与考核、晋升挂钩。日本全国公立中小学都按统一标准建设,一所乡村小学,各方面的配置与东京中心地区的小学完全一样,多功能教学楼、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等一应俱全。有人认为,这是日本践行教师轮岗制度的精髓所在——标准化和统一化,教师流动能够很快适应新环境,没有太大心理落差。且个人考核和晋升与轮岗没有关系,也不与学生升学率直接挂钩,不以成绩论英雄、论升迁、论去留。避免“身在曹营心在汉”。如此一来,日本人对教师轮岗制度才能习以为常,坚持70 年初心不变。当然,还是当然,日本是个单一民族国家,面积也不太大,政府也相对有钱,加上老百姓比较听话,故这“轮岗人”才轮的风生水起。
(参见陶琳琳 杨艳红《日本教师轮岗制度》《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2.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 04: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