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是孩子的“看门人”,但金钱晃眼会看错门,晒娃有钱赚,父母有可能无意中成了小天使小白兔们的“开门(揖盗)人”。在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一些萌娃在爸妈的安排下“触网营业”。把孩子的日常晒在社交平台上,在获得流量的基础上通过与品牌合作“捞金”,打造“儿童网红”已成当下拉动自家经济增长重要点。为搏眼球勇闯狠踹人类同理心底线红灯的奇葩事中外都不少。
或会有人质疑,可怜天下父母心,哪有爸妈不爱孩子的?只能说这是人的局限,科学家也不是宇宙人间“什么都知道”,全体科学家只知道一部分,个体科学家只知道一点点,还常会闹乌龙,好心办坏事,爸妈是常人,不是天生育儿专家,肯定更有局限,更会看走眼,以为是在为孩子长远谋幸福,实际上是将孩子推入无边陷阱。
去年 4 月1 日愚人节,美国“网红一家”科莱夫妇算是闯了红灯,红过头了。这对夫妇欺骗他们的女儿伊夫利,声称要把她最心爱的小狗送人,并故意诱导女儿对着镜头说出自己的心情。伤心的伊夫利放声痛哭,科莱夫妇拍摄下孩子全程情绪崩溃的场景,并将视频上传至社交平台,很快便获得了上百万播放量。
可伴随流量的,还有铺天盖地的批评与指责。“这不是恶作剧,这是恶意伤害!”一些网友认为这对夫妇太过分,将孩子最脆弱的时刻曝光在互联网上是对儿童隐私权缺乏尊重的行为。
将孩子的隐私公之于众,满足成人虚荣或赚钱目的,也会带来其他风险与隐患。一位有众多粉丝的“网红”发现,她孩子的照片被人“二次利用”,创建了另一个角色扮演账户,“一些人盗用我孩子的照片来创建一个新的虚拟角色,并进行一些无端的、没有下限的想象……”这位名叫普里查德的妈妈说。晒娃成了卖娃。
一位叫莫莉的13 岁美国女孩,自幼学习舞蹈,她的社交账号由父亲克里斯管理,内容多为莫莉身穿紧身衣摆造型或是跳舞的图片与视频。可怜的小莫莉!虽然账号吸粉无数,但贴子下方的评论区,充斥的有着“男性凝视”色彩的冒犯言论。顺便说一句,同一时期印度医师领头愤怒上大街抗议要求保护女性权益,闹上最高法院来修法,一个月了还没消停。
哈佛法学院教授普朗克特将在互联网公开孩子信息的风险归纳为三类:一是涉及犯罪及危险行为会对儿童的安全、身心构成直接危险;二是发布以儿童为主题的内容可能被怀有恶意的人获取、重复使用或是挪作他用;三是潜在伤害孩子的自我意识。
“第三种风险虽然鲜被提及,但值得警惕。”普朗克特说,“通常,孩子们不会意识到家长为他们塑造出的公众形象究竟是什么样子,又会被如何解读。”各位成年网友细想一想,当他们意识到时,情将何以堪?!或者相反,得意洋洋,那这个已经长大的孩子还有救吗?
有专家认为,当儿童在网络中被消费、被物化,还需要有效教育、监督监护人,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数字家长”。本人以为没有别的办法,赶快仔细立法!据说法国已经率先立法,首先是确保“儿童网红”的经济收益分配与使用的合理,赚钱可以,但是孩子获得的部分将始终受到监管并落实到孩子身上,效果如何,还待实践检验(参见并转摘了《大众生活报》2024.8.26/弦子/文)
1/1 | 鎬昏:4 | 棣栭〉 | 涓婁竴椤� | 涓嬩竴椤� | 鏈〉 | 璺宠浆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 0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