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高绪仁膝肩髋关节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XurenKnee 膝肩髋关节关节镜、关节置换、截骨矫形方向专攻

博文

我的股骨头坏死到第几期了?

已有 5141 次阅读 2016-8-12 23:55 |个人分类:股骨头坏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徐州二院骨科, 高绪仁,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专家,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高绪仁膝肩髋关节专家门诊医患问答系列之:

我的股骨头坏死到第几期了?


地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徐州二院骨科)膝肩髋关节专家门诊

人物:1、江苏省徐州市股骨头坏死患者

      2、高绪仁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股骨头坏死患者问:

    高主任您好!您的助手说我的左侧股骨头坏死是Ficat IV期(4期)了。这是什么意思呀?您能否帮我解释一下呀?谢谢!

高绪仁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回答:

    您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只有准确判断出了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才能够更好地给患者提供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美国现在每年进行30万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的10%,即3万台是为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疼痛、不能行走的患者进行置换人工全髋关节。

    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意味着看股骨头坏死的恶化到了什么程度。

    目前世界上评估股骨头坏死程度最常使用的方法是Ficat股骨头坏死分期法。Ficat股骨头坏分期方法按由轻度到重度的方法将股骨头坏死分为4期:I期、II期、III期、IV期。

我们下面分别来具体看看这4个期的股骨头坏死分别是坏死到了什么程度。

首先我们来看第1期。


上图:股骨头坏死Ficat分期I期。

І期:此期为出现症状的最早临床阶段。最常见症状为髋部疼痛,约半数成急性发病,成进行性,晚间较重。关节活动多有轻度受限,尤以内旋,外展为明显。亦有部分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还有的人早期髋关节不疼,但是而表现为大腿远端疼痛。有人还反应随着病情加重整个大腿疼痛。所以股骨头坏死早期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X线片:所见关节间隙正常,股骨头外形正常,骨小梁正常或相对模糊,或呈斑点状骨质疏松。早期X线无改变。

磁共振MRI检查:可见轻度的骨髓水肿或关节腔积液。MRI可早期发现骨坏死灶,能在X线片和CT片发现异常前做出诊断。T1加权像多为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的病理特征是骨和骨髓的坏死引起的修复反应,以骨髓水肿、局部充血,渗出等急性炎症病理改变为主要特征。T2加权像显示为混合信号,高信号提示炎症充血,水肿,低信号的病变组织多为纤维化,硬化骨。

骨扫描ECT检查:浓聚增加。主要意味着存在成骨细胞活化,新骨形成。还意味着轻度增加骨的血流量。


上图:股骨头坏死Ficat分期II期。

II期:此期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临床症状持续或加重。

X线片:示股骨头外形与关节间隙仍无任何变化,骨质变化可为多种形式,可见混合性骨量减少或骨质硬化现象,可见股骨头内囊泡改变,有时可见上述现象合并出现。若见到关节面下的线性透亮区,称为新月征,是软骨下骨小梁坏死吸收的表现,表示病变由II期进入III期的过渡阶段。

磁共振MRI片子:有明显坏死区域,骨组织异常。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ECT检查:浓聚增加。


上图:股骨头坏死Ficat分期III期。

Ш期:临床上疼痛持续并进一步加重,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患肢功能下降,明显跛行,多数需用拐杖。

X线片:见关节间隙仍正常,但由于软骨下的死骨在应力作用下碎裂,骨折,股骨头关节面可见负重区塌陷变平或髋臼缘下台阶明显。

磁共振MRI片子:骨塌陷开始出现。关节间隙尚可。


上图:股骨头坏死Ficat分期IV期。

IV期:此期是病变的后期,关节活动度逐渐消失,X线片示关节活动度变窄,关节面塌陷,骨赘增生,股骨头扁平畸型,为适应其形态,髋臼顶也随之发生变形,由球状体关节变为圆柱体关节。此期常合并骨性关节炎的发生,X线片上常难将骨性关节炎和缺血性坏死加以鉴别。

磁共振MRI片子:关节塌陷。

     

     作为专业的骨关节外科医生,我们在不断提高对股骨头坏死的认知,会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X片、CT、磁共振片子进行认真评估,将股骨头坏死患者坏死程度进行准确分期,从而进一步能够为广大股骨头坏死患者提供更合适的治疗策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9-996144.html

上一篇:睢宁膝关节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徐州二院骨科关节镜手术住院经验
下一篇:我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CE角是多少?
收藏 IP: 122.96.46.*| 热度|

1 chaij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0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