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产业到目前为止一直走的是以引进生产为主,自主研发为辅的方式。但是当中国的产业到了必须升级的时候,我们准备好足够的技术储备吗?中国目前的科研和企业脱节程度是令人不可思议的,科研主流做的科研表面看与中国产业和社会需求有关,可是这些所谓的成果没有转化为实际的产品。企业需要大量的技术革新和突破,但是不见有真的好技术出现。是不是中国人不善于创新?是不是中国的企业就不想创新?我想两者都不是,现在影响中国产业进步的最大障碍来自于科研上的老话题:不合作。这里说的不合作,是同行业的人不合作,不同行业的人更不合作。中国人在世界上不合作的例子太多了,有经典名言:中国人一个人是条龙,两个人就是两条虫。中国著名科学家因为合作而产生争议的笑话已经很多很多了。这些都是为什么?个人以为如下几个方面值得深思。
一、重外在利益,轻内在收益;
中国人似乎始终摆脱不了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毛病,做很多事情,除了少数出世的人外,大多数重视回报,而且是有形的回报。这就导致所有的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想到自己将能得到什么,首先想到的就是有形利益。包括名和利,这在中国历史上就太多了。比如有两个人合作获得了诺贝尔奖,还因为是谁的想法而争论,因为谁的贡献更大而争吵,因为上台领奖的次序而吵架。这就是合作之后带来的利益没有办法平均带来的,这种情况似乎中国尤甚。在三言二拍中,几个毛贼打劫成功,最后大多数是自相残杀。我们今天看似更进步了,可是我们的精神和一百多年的人不会有太大的长进。什么时候,我们都学会了理想主义,也就是所谓的绅士精神,也许我们就能够少点现实利益的争夺。
二、一亩三分地的思想;
中国古代的技术人才的地位不高,社会地位比较尴尬,既没有绝对的生活保障,也面临着社会的轻视,于是技术人才往往是对自己的技术比较保守,我们经常听说传子不传女。由此外延到对自己擅长的领域产生一亩三分地的思想。只要是自己强项的,不能让别人插手。这算是好的,只要是自己认为自己好的,就不让别人插手。小说《侠客行》的丁不四使鞭,就不允许别人使鞭,就是个很好笑的例子。可是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每个行业因为历史原因都有自己的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我们国家可能是世界上学科分类最细的国家,导致行业划分过细,每个行业都有现成的山头,每个山头都有个山大王,不管是王伦一样的,还是宋江一样的,几乎到处都是。只要是我的专业,别人就不要插手。这在很落后的行业表现的更加明显。在很多垄断行业,也是如此。
三、重视集体,不重视个人
我们社会在评价一件事情的成功的时候,过于注重集体的价值(但是往往重视领导个人的价值),不注重小人物的价值。当然,中国古代的先贤很多,都非常厉害,但是大多数先贤都是单打独斗的先贤。一个集体主义的作品在中国被恰当评价的例子是非常少的。这个让我们感觉到非常疑惑。我们不能说个人在一个事情中起到很大的中去承认他,是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实际上,我们现在真的需要个人站出来,去做大家认可的英雄,而不是所有人都是显得很平庸。大家都平庸,谁去做那个出头的?因为总有后进的。
四、行业的急功近利
大家都知道很多行业现在迫切需要发展,比如仪器工业,比如机床工业,比如发动机行业。但是为什么越是这样的行业越是发展的艰难,一方面这些往往都是很基础的工业领域,需要很多积累,另一方面,还是很多行业忙于手头的蝇头小利。别的不说,中国的汽车工业让人就很丧气,这么多的国营公司,除了卖合资汽车,还在汽车的研发上做了什么?每个行业都急不可耐的挣钱,都在做大。可是然后呢?那些靠着贷款扩大的产能能维持到什么时候?我们国家的大多数关键行业是国有垄断行业,据我个人二十年的接触,越是垄断的行业,越是没有研发。他们习惯于做甲方,习惯于把出现的问题推给外国公司。(比如,出现事故,就可以说是外国的设备出问题。)
五、学术界的信用缺失
学术界和工业的结合不是没有过春天,在80年开始后,学术界是个象牙塔,几乎每一个工业问题都会找到科研院所和高校去解决问题。但是现在不是这样了,曾经有几年,我见过几个老板,他们说,我们怕了你们教授了。因为他们都有投资失败的历史,而且失败了还不知道怎么解释。他们只能说是自己看走眼了,可是走眼的次数多了,这就不是简单的问题。现在这样的情况更加严重了,我们的学校和研究所不断地和企业合作,但是合作的结果是非常令人不满意,大多数情况下是,投资人以投资打水漂为结果。
总的来说,在中国,之所以工业界有如此多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跟整个科研评价体系,我们内心深处都获得的利益形式,行业的短视和学术界的信用都是有关系的。假如我们更在乎精神的追求,我们可能更善于跟竞争对手合作;假如我们从更长远看问题,我们可能会少点对当前评价标准在乎;假如我们的行业领导人不那么短视,我们会多点机会合作;假若我们学术界争气点,也许合作的速度会更快。在信用本来就缺失的中国今天,想改变现在现状需要也许整整一代人。希望我们能够多点合作精神。
2014.03.1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1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