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1971111 数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的算法和系统研究。

博文

读书笔记:做个完整的人(1) 精选

已有 12355 次阅读 2011-5-13 08:25 |个人分类:读书偶得|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育, 体验, 完整

最近床头总放着一本书不忍心读完,那就是印度智者克里希那穆提写的小册子《一生的学习》,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在阐述一个核心问题,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教育是否走在正确的路上。他的结论很简单:用爱去生活,去教育,学会爱,做个完整的人,把生活当做一个整体去看待。虽然作者的语言没有哲学家那样严谨简洁,但是其中处处充满了智慧的光辉。写这个小文章也是为了记录他的语言和个人的一些体会。
 
片段一:“传统的教育,使独立思考变得极端困难。附和随从导致了平庸。如果我们崇尚成功,那么要异于众人,或是反抗环境便非易事,而且可能是危险的。想要成功的动力——这是追求物质或所谓精神上的报偿,寻求内在或外在的安全感、寻求享乐的欲望——这整个过程都会阻碍了“不满之情”,遏止了自发创造,滋生了恐惧,而恐惧,则阻碍了我们对生活加以明智地了解。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灵便冷漠迟滞了。当我们寻求舒适时,通常会在生活里找出一处最没有冲突的安静角落。于是,我们便惧于跨出这块隐蔽的地方。这种对生活、对奋斗、对新经验的恐惧,扼杀了我们心中的冒险精神。”
 
感悟:做科研跟风就是附和,随大流就是附和,这就导致平庸。这个命题似乎是自明的,我们都能理解,可是我们往往还要这么做,归根结底,我们还是有那么一点想成功的心理,而要成功总想避免风险,因此,跟风成了心理上的一个避风港,也因此压抑了我们的智慧。当然,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越来越趋于现实,心灵逐渐的凋零,最终趋于冷漠迟滞。
 
片段二:“那么,什么是生活的意义?我们为何生存,为何奋斗?如果我们受教育仅是为了出名,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变得更能支配他人,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是肤浅而空洞的。如果我们受教育只是为了成为科学家,成为死守书本的学者,或成为沉迷于某种知识的专家,那么,我们将助长世界上的毁灭与不幸。”
 
感悟:这里说的就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学者的当前行为。我们不断地制造所谓的学问,而甚至不管这些所谓的学问能不能真正的解决人类的问题,我们似乎越来越痴迷于知识的表现,而非知识的核心。我们远离了学者的使命,更远离了人的使命。
 
片段三:“教育,并非只是用来训练心智。训练提升了效率,然而却无法造就一个圆满的个人。一个只知接受训练的心智,只是过去的延续,这样的心智永远无法发现新的事物。 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当一个有学问的人依赖书本、知识和权威,借着它们以获取了解,那么他便是愚蠢的。”
 
感悟:是的,我们接受了越来越多的知识,我们以为这样就够了,实际上我们的智慧并没有增加。我们只是过去的延续,甚至是不好的延续。用这样的心智确实无法发现真正有意义的新的知识。
 
片段三:“目前我们所谓的教育,只是由书本聚集见闻、知识,这是任何懂得阅读的人都办得到的。这种教育提供了一条巧妙的逃避自我之途,如同其他所有的逃避方式一样,它无可避免地制造出有增无减的苦难。冲突和混乱,是由于我们和他人、事物、概念之间差错的关系而产生 ,除非我们了解此项关系而改变了它,否则,仅仅知识的学习和堆砌,各种技能的获取,都只会将我们导向更深的混乱和毁灭。”
 
感悟:记得我跟学生说过,如果你们仅仅是想要学习具体的知识,那好办,我告诉你该看什么论文或者书籍,但是书本之外的东西才是更重要的。我们因为自己不断地获得学位或者奖励而给自己安慰,觉得自己得到了安全,事实上,所有的不安全正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这种自私性的心理。我们不尝试理解真正的世界,而是埋头于自己的想象中。每个人的想象都会不一样,因此,误解就产生,而且每个人都从自身角度考虑,误解越来越大。冲突不可避免。
 
片段四:“生活,是痛苦、喜悦、美、丑、爱,一旦我们将它整体地加以了解,那么这项了解在各方面都会创出它应有的技术。不过,相反的说法就不是真的了:技术永远无法产生创造性的了解。正确的教育,一方面鼓励技术的学习,同时也应该完成某种更为重要的事:它应该帮助人去体验生活的完整过程。这种体验才能将能力和技术置于它们应有的地位。”
 
感悟:我从来没有这么清楚的认识到,生活是这样的一个整体,好的坏的,美的丑的,都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总希望得到好的,看到美的,可实际上我们自己也并不是好的或者美的,凭什么我们要得到。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什么,而是平静的体验完整的生活。
 
片段五:“     教育的最大任务在于产生一个完整的人,能将生活加以整体地处理。理论家就像专家一样,对整体豪不关心,他只关心某一部分。只要一个人追逐某种理论的模式,他便不是完整的 ;而大部分依持理论的教师都忽视了爱心,他们心中干枯无情。为了研究孩子,一个人必须警觉、小心、自觉,而这么做比起鼓励孩子遵守一种理论,需要更大的智慧。

感悟:从最近几年看的书来看,确实我们的教育只强调了一部分,而忽视了人类所创造出来的更多的美好的东西。而当下,当我们执着于我们自己的追求的时候,我们也忽视了别人,尤其是学生。
 
片段六:“一个人年轻时,是迈向正直、明智之时,而我们年长者如果有了解力的话,能帮助年轻人使他从社会加诸他身上,以及他自身所射出的种种障碍之中解脱。如果孩子的心没有被宗教的先入为主观念和偏见所塑造的话,那么他将可自由地经由自我认识而去发现那超越他自身的事物。”
 
感悟:不管我们怎么想,我们都将成为过去,世界永远属于更年轻的一代。年长者的义务就是帮助年轻人获得智慧,而非知识。让他们能够自由的思考,用爱去思考,这就是真正的目的。
 
片段七:“年轻人非常容易被牧师、政客、富人或穷人所说服,而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思考。然而,正确的教育应该帮助他们留意这些影响,使他们不要像鹦鹉似地重复口号,或落入任何他们自己或别人的贪婪狡精陷阱之中。他们不能让权威窒闷了心智和情感。”
 
感悟:很多年都试图寻找一套理论来支撑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现在看来只是一种徒劳。任何理论都只是一部分,我们可以去学习,可以去了解,但是我们还要有自己,不能窒息了自己的心智和情感。
 
未完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443626.html

上一篇:震撼,学习:如何提高理解力
下一篇:读书笔记:人类知识的五个基本出发点
收藏 IP: 159.226.21.*| 热度|

23 毛飞跃 黄晓磊 朱新亮 谢鑫 覃伟 吴吉良 孙艳红 刘阳 黄锦芳 刘绍明 徐明昆 张玉秀 张华 周能娟 平果 李毅伟 禹荣明 mbb ustcMBD liuyuzhou hubord Imperfectionist forevergo

发表评论 评论 (5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