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极冰事(13)冰盖旅游 1
张武昌2023年7月30日星期日
人类在南极冰盖的活动分为三类:探险、科学考察、商业。早期的活动主要是探险,后来是科学考察,最后是商业。
南极的商业活动主要有两种,旅游业和渔业(主要是磷虾)。根据旅游活动的地点,南极旅游分为以游轮为主要交通方式的环南极旅游和以飞机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冰盖内陆旅游。环南极旅游包括海上巡航、观鲸等活动和上岸不深入内陆的参观科考站、访问企鹅繁殖聚落等。游轮往往从南美洲、非洲、澳洲(含新西兰)出发,或者游客可以乘飞机到南极半岛的机场降落,然后转乘游轮,既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乘船穿越西风带的晕船体验。
南极内陆冰盖旅游又被称为深度游deep expedition。主要内容为乘坐大飞机(运输机伊尔,大力神等)从美洲、非洲、澳洲(含新西兰)出发,在南极的冰盖机场降落,然后转乘小飞机进入到旅客想去的目的地。
随着科技的进步,后勤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人类在南极的活动逐渐增多,这些活动的探险成分逐渐减少,(除了科学研究活动之外)旅游的成分逐渐增多。南极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在2019-2020年的旅游季,有73991名游客参观了南极洲,这比过去五年增长了100%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了解人类在冰盖上的活动情况,无意为旅游公司做广告,也无意冒犯旅游公司,如有资料不准确之处,多为技术原因---资料多次转载而失真、更新不及时---所致,不怀恶意)。
南极内陆冰盖游主要有两家旅游公司运营。还有很多旅游公司虽然有相同旅游项目,但是都转包给这两家提供实质性的服务。
本节介绍西南极的旅游。下一节介绍东南极旅游。
航空公司ANI(Adventure Network International,俗称“南极航空公司”)成立于1985年,这家公司为1989年Messner 和Fuchs 跨越南极点的远征提供了服务。这家公司后来改名为南极后勤和探险公司ALE(Antarctic Logistics & Expeditions),徽标为一只飞翔的企鹅。
在南极冰盖上,设置了5个营地,主营地(Flagship)为Union Glacier Camp,距离南极点1138 km。其他四个营地为三冰川营地Three Glaciers Retreat ,主营豪华旅游,户外活动;南极点营地South Pole Camp,主营从Union冰川出发的征服南极点的终点站;文森峰营地Vinson Base Camp,主营攀登Vinson峰;Gould Bay 营地Gould Bay Camp,主营参观帝企鹅。
除了南极点营地外,其他4个营地都位于Ronne Ice Shelf的周边。
最高处的红色站点为文森峰营地,次高处的红色站点为三冰川营地,
联合冰川营地位于一个山谷中。图中Union 一词的左边有一条两端有黄点的较长横线,是大飞机的跑道,Union一词的下边有一条较短的横线,是小飞机的跑道。
大飞机IL-76(客货混装)从智利蓬塔阿雷纳斯起飞,长途飞行后降落此地,运来物资和游客。
由于是主营地,所以规模宏大,宛如一座城市。
在联合冰川举行的主要活动是南极马拉松,是最南的马拉松赛事。
根据设计的旅游项目,游客乘小飞机(Basler Turbo 67)分发到另外的4个小营地,进行各自的旅游(或游客口中的探险)活动。
Three Glaciers Retreat :主营豪华旅游,滑雪(滑雪板),机动雪橇等,住宿高档,饮食奢华。
South Pole Camp :南极点
下图是南极点的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
在阿蒙森斯科特站旁边1000米处,是旅游公司的南极点营地。
在众多的旅游项目中,最吸引人的项目当然是滑雪去南极点。远程攻击南极点的主要出发地有Messner Start,Hercules inlet(大力神入口),
攻击南极点的路线很多,但是从大力神入口出发的人次最多。
大多数旅游者可能比较喜欢最后一度滑雪ski last degree。游客将被投放到南纬89度,滑雪去南极点,在南极点营地休整后乘飞机返回联合冰川营地。
冲击南极点仍旧在报导着各种花样的世界纪录,例如2019年11月13日从Hercules Inlet出发,于2020年1月10日到达南极点,行程1130千米,Mollie Hughes成为单人滑雪到达南极点的最年轻女性。
2019年,Matthieu Tordeur,27岁又40天,沿此路线用51天到达南极点,成为最年轻的完成此壮举的人。
Richard Parks在2012-2020年间4次从Hercules Inlet到南极点,累积里程3700 千米,成为累积里程最多的人。
Vinson峰高度4,892m,是南极第一高峰。该营地用于供游客作为攀登文森峰的野外营地。
供游客参观帝企鹅。
未完待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