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changZ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changZhang

博文

[转载]技术大停滞

已有 6045 次阅读 2020-8-9 12:5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现在的科学家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1)复杂度魔鬼。

如果把科研比喻成摘苹果,那么容易摘的、比较大的果子一定会被先摘走,留下的果子要么不够甜美,要么长在偏僻的地方。果子总是有价值的,但是有时候摘取成本实在太高,因为复杂度魔鬼的存在。

当今科学、技术和工业体系的复杂度和规模性已经大大超过了二战前的水平,这使得我们前进的步伐大大减慢。

一方面,高复杂度使得学习成本和维护成本大大提高。如今随便一个细分领域,30岁刚毕业的博士都只算是刚摸清行业框架,但是个人创造力的黄金年龄却是18~35岁(根据杰出科学家传记可统计),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当科学家有能力进行独立科研探索时,却已经丧失了雄心和奇思妙想。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596948401&ver=2511&signature=sxjN9v-l7W5TRczYUN4FKO4Hqe*mA1l4BN*piIHuVfe9pwMGo4nmlCQ6pvpkrB5FVc62gSgo-86F9l-zqoRPDMC3U*XL3BeQjZV*imrss9MVuF*Y*qIGY8Qepw1Uz3pY&new=1


技术大停滞:凛冬将至

原创 星辰大海的边界 星辰大海的边界 2019-03-12

烟花爆炸的瞬间绚烂美丽,但人眼看到之时,爆炸已接近尾声。

《技术大停滞》这本奇书,作者是天涯论坛上名为“资水东流”的ID。这哥们读着博士,死命磕实验室也没弄出个结果,于是开始质疑人生——会不会老子根本就生错了年代,这个年代不适合科研?于是抛出了离经叛道的“技术停滞论”,在天涯上曾引发一场大辩论。


读完这本书的核心感悟是:持续200年的技术革命可能已经停滞,我们这代人需要置死地而后生,如果无法突破目前的技术范式,社会可能会陷入零和博弈和马尔萨斯陷阱,并会产生周期性的阶级更替。(ICO就是这种阶级斗争的体现)


1.技术大爆炸=骗局?

我身边的大多数人,一群热衷于新生事物的投资行业从业者,往往有一个根植心中的底层信念:我们处于一个技术大爆炸时代,永远会有下一个突破跟上,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过去200年的技术飞跃是事实没错,不过它使一种思维范式渐渐形成:技术会永远加速迭代下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种观念被媒体和科技利益集团不断强化,演变成范式牢笼,置身于其中的我们,很少反思过这种观念的正确性。

所以投资人为了未来将估值泡沫步步推高,政府本着“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大搞粗放式发展,你我都背上长达数十年的房贷,期望时间的力量能够抹平一切。

但是,时间不只有天使的一面。


论点1:停滞是常态,技术革命是非线性突变,把200年的技术进步线性外推是不科学的。

中国曾是产生过“四大发明”的技术强国,却陷入千年的循环往复中,直到丧权辱国的外力来袭,才重新走上革命之路。

《人类简史》提到,如果把人类历史拉到百万年的尺度去看,快速发展的时间只是沧海一粟。

即使在近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也是存在断层的,有学者专门撰文指出“在第一次与第二次技术革命、第二次与第三次技术革命之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分别是1857年和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思考几次技术革命,会发现基本逻辑完全不同,这种范式的转换,是完全不能用线性规律来总结的。


论点2:我们已进入一轮新一轮技术停滞时代,论证放在3/4/5/6,下面讲三个现象。


1)第一个例子关于宏观,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已经萎靡了将近10年,和历史危机不同,本次危机的特点就是延续时间长,像极了1929年那次资本主义危机。本来经济危机和经济繁荣应该是循环往复的,但这次危机以来,似乎看不到重新繁荣的征兆。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本次危机和过往大多数危机有本质性的区别。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西方发现根本找不到下一个产业突破点,所以只能通过房地产泡沫来推动经济发展,满足资本牟利的需要。中国暴涨的房价,次贷危机,都是后果。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美国企业中有史无前例的充裕现金,尽管失业人口一大堆,但它们都不愿意投资。


2)第二个例子关于生活,过去40年里,IT电子业是唯一取得巨大飞跃的技术领域,却导致我们沉浸在“比特世界”的纸醉金迷和日新月异中,忘记了“原子世界”的真实性。就算实现了实时数据互联,我们身为人类,也依旧需要能量和资源。

正如Peter Thiel所言,世界各地的照片不重要,如何以廉价方式到达那里更重要。

我们忘了,60年代的祖辈曾登上月球,幻想着星际旅行,现在人类却满足于屈居一隅。

Peter Thiel常感叹,我们曾经想要会飞的车,如今得到的却是140个字符(推特的长度极限)。

言下之意是,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远没有当初预期的那样块。


3)第三个例子关于工作,很多第一线做科研的朋友跟我诉苦,很多方向都成了dead tree几乎做到了极限,即使对于CS/EE这种新兴学科,主流体系也已经相当成熟了。可想而知,传统工科的同学们是多么的苦闷。

生物学大概是本世纪最伤大学生心的专业了,一位同学的心声如下:“我们生物系内部都自称屠龙系,毕业了无龙可屠,唯一就业渠道就是再去教小朋友们如何屠龙,然后再期待几十年后真龙会出现


2.为什么我们会相信技术大爆炸?

任何利益群体都喜欢用大话讹人,因为在这个时代,说对说错没有人在意,拿到权力和利益就已经足够。

科技利益集团也不例外,由于如今的科技研发日益依赖政府的财政经费,他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了“技术大爆炸”这个概念。利用印象时间差,辅以媒体和大学的洗脑,以及科幻文学/电影的渲染,不知不觉中,技术大爆炸成了一个仿佛不言而喻的真理。

科技集团有这么功利么?如果你在科研圈子待过,可能会承认一个事实,拿项目的能力远比实践的能力重要。

下面举几个科技界误导大众的例子。


第一是片面渲染IT技术的飞跃,Google副总裁库兹维尔写过一本书《奇点临近》,他认为人类纯文明将终结于2045年,彼时人工智能将超越人脑,使得我们生活的种种基本要素发生改变。且不说他的个人立场(互联网最大受益者之一),关于怎么实现人工智能,作者语焉不详,却用传销式的口吻做出了很多预测。再者,作者也并没有阐述IT技术如何影响其他Business,但这一部分并不应该被回避。


第二是强调论文和专利数的突飞猛进,比如我们从小被灌输的“到2020年,知识量每过73天就翻一倍”。这样的说法忽略了一个问题,论文和专利的涉及面越来越细,所含的水分也越来越多,只要看看苹果公司近几年申报的专利就知道了。


第三是润物细无声的科幻文学/电影。这些作品往往会对技术关键点作“模糊处理”,简单几句似乎有理的论述就把技术解决了。比如看到一张纸能被外界用力扭曲,就YY空间也能被扭曲,于是所谓的“曲率航行”就出笼了。至于实现可行性?科学家来解决就好了。                                                    

                                                                                                                                                            

3.技术停滞的第一性思考

为什么人类会在此时陷入技术停滞?我试图在书中找到最底层的驱动因子,概括为两个点:复杂度魔鬼(客观)和范式牢笼(主观)。


1)复杂度魔鬼。

如果把科研比喻成摘苹果,那么容易摘的、比较大的果子一定会被先摘走,留下的果子要么不够甜美,要么长在偏僻的地方。果子总是有价值的,但是有时候摘取成本实在太高,因为复杂度魔鬼的存在。

当今科学、技术和工业体系的复杂度和规模性已经大大超过了二战前的水平,这使得我们前进的步伐大大减慢。

一方面,高复杂度使得学习成本和维护成本大大提高。如今随便一个细分领域,30岁刚毕业的博士都只算是刚摸清行业框架,但是个人创造力的黄金年龄却是18~35岁(根据杰出科学家传记可统计),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当科学家有能力进行独立科研探索时,却已经丧失了雄心和奇思妙想。

另一方面,复杂度本身也越来越超越,因为很多领域遭遇了混沌现象,理想模型不再适用。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可能就是“三体”现象,简简单单三个天体间的相互影响,却无法用数学方法精确求解,因为每一个小的扰动都会导致千差万别的数学解。还有生物学领域,以前人们以为做了基因组测序,就可以精准地对症下药,后来却发现生物体内的影响非常复杂,涉及成百上千个变量,根本无法用还原论思想求解。


2)范式牢笼。

这个词的意思指,人类选择的制度和路径反过来把双脚羁绊起来,让跨越愈发困难。

第一重牢笼是大竞争环境的消失。现今媒体虽渲染竞争如何激烈,但与历史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在工业文明前,国家层面上是绝对的弱肉强食和种族灭绝,因此每个国家都致力于追求技术制高点。二战绞肉机催生了大量军转民的科技成果,冷战期间的美苏争霸把人类送上了月球,但是冷战之后武力对抗力度大幅降低,政客们转而讨好民众,追求连任,缺乏对技术领域的持续投入。(阿波罗登月期间NASA预算占全美国5%,不存在复制可能)

第二重牢笼是全球化带来的差异性丧失。之前我们提到技术革命是非线性的,这意味着突破往往从非主流方向意外产生,我们需要差异化的文化和路径来分散风险。赌技术革命应该用VC而不是PE的思路。但如今,各地的文化渐渐趋同,科研体系也丧失了多元化。这种变化在冷战后愈发明显,原来世界上还存在着两套科研体系,但苏联解体后,美式标准成了默认的成功标准。以学术界为例,不遵循科学共同体要求的异议者,连发表论文的权利都没有。


4.例证一:陷入停滞的能源行业

在至关重要的能源转换技术方面,1969年后人类进步就已大步放缓。

首先是速度的停滞,火箭是人类历史上的速度高峰——2.5万英里/小时是阿波罗10号创造的记录。但一切到此为止,上世纪70年代,从伦敦到纽约的飞行时间是8个小时,现在仍然是8个小时,唯一以3个小时飞完全程的协和式超音速客机已于03年退役。

在火箭推进方面,并没有看到任何稍大一点的创新,导致太空运输的单位质量成本居高不下。50年前很多科学家预测20世纪末,人类会在火星登陆,但由于推进技术没有革命性的变化,再过50年都不可能。(要知道,今天最高比冲的实用型火箭发动机波音RL-10B-2,其比冲仍达到了466.5秒,比1958年开发的RL-10仅提高了10秒)。传说中的核动力火箭现在彻底销声匿迹,甚至可以说,如果还是基于化学燃料的火箭推进,人类将永远被锁死在太阳系

而在新能源领域,我们也步履蹒跚。

二战前的两次技术革命,本质上都是对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二战后,人类曾经对核能充满期待,但可控核聚变技术遥遥无期,如今能源领域仍然是石油和煤炭的天下。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每一次能源危机时,总有经济学家跳出来呼吁新能源,每次都会说“再过几年,发电成本就会和火电齐平”。

但事实是,至今为止,光伏企业和风电企业的发电成本远高于火电企业,靠政府补贴才得以生存。具体数据就不贴了,比较下德国和美国的电价就能说明问题。因为德国是新能源灯塔国,2015年德国就有1/3的电力需求由新能源供应,而美国能源需求则主要由油气供应。结果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德国电价是美国的3倍,这就是新能源的代价。


5.例证二:处于尴尬位置的制药行业

一个月前,在一家美元PE看医药的好友发了篇文章,《Pharma’s broken business model: An industry on the brink of terminal decline》,题目蛮吓人的,这不是看空整个医药行业的前景么?

文章来自诺华的研发组合投资经理,他拟合了制药行业的IRR(内部收益率),发现这一指标在过去20年的下降趋势非常稳定,并预计在2020年就会归零这意味着两年后,新药研发从平均意义上将一无所获。

推动这一趋势的根本力量是一个自然铁律,边际效益递减。简单说就是,每一种新药的推出都推高了下一种新药推出的成本。新药的发现就像挖石油,我们不断地排优先级,把最大、最好、最容易、预期回报率最高的机会放在最前面开采,而那些吸引力较小的地方被留到了后面。到最后,遗留下来可供开采的资源却让我们入不敷出。

作者的结论是制药这门生意会在2020年达到它的历史巅峰,然后走向不可避免的衰落之路。寄希望于其永续增长是不现实的,行业真正的希望,是在涅槃中重生,比如生物和基因技术的融合。


6.例证三:计算机行业的未来

对于计算机系的学者而言,一直有一朵悬在头顶的乌云:摩尔定律很快就要到头了。因为10纳米以下,量子效应就要来进行干扰,这意味着,指望通过简单计算能力的增加来实现强人工智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那怎么行?相关领域的学者总要制造一些概念来证明自己的研究前景,于是量子计算机成为下一个研究热点,一度有言论宣称量子计算机会成为中美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率先造出量子计算机,中国崛起”类似的话语流传于网络。

这次的技术噱头跟之前并无本质区别,无非是这个东西多么神通广大,只要你给投资,不久就会出现。

如果投进去钱没产生成果怎么办呢?没事,二战后各国政府都是轮番更替,轮替意味着记忆被刷新,换届意味着可以开始新的要钱循环。

量子计算机其实在70年代就已经被炒过一次了,不过在13年取得了一个重大突破:加拿大的D-Wave公司宣称他们造出了几百个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全世界为之震惊。但每过多久,对该台机器做出测试的科学家就声明,并未发现量子加速效应。

按理说,突破已经被证伪了,但国内有关的课题还是层出不穷,炒作也接连不断。

“量子通信”成为下一个炒作的焦点,但是这个概念的本质只是用来加密,并不是很多人联想到的隔着数百万光年的实时传输技术。


7.身处这个时代,我们能选择什么

如果世界真的不幸陷入停滞时代,我们这代年轻人的生活路径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胡扯几句。

别学比尔盖茨、乔布斯、马云了,不会有这么大的风口可以抓,从零到一是顶层阶级的事,如果自己只是中产或者无产,不如读一读胡雪岩、王阳明

仍然会有间歇性的投机浪潮出现,类似曾出现的郁金香、互联网、涡轮、壳股、房子、数字货币。投机浪潮的幅度和频率甚至会超过以往年代,因为没什么标的投资,就只能骗别人钱左口袋倒右口袋了,疯狂程度可以参考韩国的数字货币风潮(韩国年轻人是全球最热衷数字货币投资的群体,可能是生活看不到希望)。别小看投机风潮的力量,完整抓住一波,应该也就财富自由了。

如果对生活打不起兴趣,出家也是一个出路。有研究表明经济停滞之时,人们会对宗教灵修之流更感兴趣,也许在这个群体中还更能获得认同感和存在感。

最后,希望咱们能在一系列政策(科创板、定向放水)的帮助下打破技术牢笼,留给后代的,会是一个充满变化和包容的时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59-1245632.html

上一篇:[转载]到底石油是怎么形成的,我都懵了
下一篇:[转载]爱因斯坦之后,科学停滞的困境远超我们想象
收藏 IP: 103.43.192.*| 热度|

1 苏保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30 0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