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等离子体科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博文

“科学”辨 精选

已有 5867 次阅读 2011-12-21 21:37 |个人分类:燕园夜话|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知识, 文化, 科学

昨日“第一届“北京大学与中国现代科学”学术研讨会举行。开幕式上赵凯华先生讲起“科学”二字的起源。

 

依赵先生的说法(笔者此前亦曾略有所闻):

 

“科学”这个词在西方文化里,来自拉丁文的“scientia”——“知识”、“学问”的意思;在德文里是“wissenschaft”——“wissen”(knowledge)与“schaft”(ship)的组合(这里的“-ship”应该与“friend-ship”,“relation-ship”等用法相同)。

 

而中文的“科学”一词是从日文对science”翻译(福泽瑜吉)来的。取“分科”的“学问”(或者“知识”)之意。19世纪末年,先是康有为首先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后有严复翻译《天演论》时,也用“科学”二字。

 

赵先生认为这是一个糟糕的翻译:其“分科”之意,就已经将“科学”作为知识(学问)的整体割裂开来。后更有“专业”一说,更对全面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有所损害。

 

笔者很赞同赵老师的观点。

 

过去曾写过一篇《文理分科”择业自由》,略说过几句文理“分科”的害处。即使是科学领域内,过分强调“分科”,也是不利于科学发展的。

 

续昨:

这几天“未名学子班”的新生在找导师,有同学问:是不是以后就做导师的这个方向了?

笔者觉得:大一的学生就把以后从事的事业确定下来,其实是不利于人才成长的——就像那些在“起跑线”就给孩子“灌水”的效果是一样的。

所以告诉他们:

我个人的看法,即使是进了“未名学子班”,你首先还是学科学的,其次是学物理的;不是学等离子体物理的,更不是学我做的具体这个方向的这个物理问题的。如果是后者,那你北大就白念了。

我能做的,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是怎么回事情,科学研究是怎么做的。可能让你参加一些科研工作,就像老师教书,讲过一节科,让你做几个习题——不是为了让你以后就做一辈子习题,而是让你practice一下——所谓“学而时习之”而已。主要还是学习如何做研究,而不是具体去研究什么题目(那是博士阶段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自己体会如何去做研究工作。

补记。

 



谈谈科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46-520756.html

上一篇:物理规律的时空不变性与守恒量
下一篇:【转载】转一首友人的诗
收藏 IP: 124.205.77.*| 热度|

11 许培扬 吕喆 文双春 谢鑫 王先驱 傅云义 crossludo niming007 xqhuang nipy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