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舒服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天天舒服

博文

“坚守,是我们的本分”

已有 3308 次阅读 2008-6-7 18:0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坚守,是我们的本分” 
□本报记者  李天舒□ 
 
  广元市急救中心:


  时间就是生命


  当地震来临时……


  在广元市紧急救援中心,刚处理完一个车祸求救电话的小李松了口气,起身准备接口水喝,忽然一阵眩晕又使他坐在了值班椅上。随着一阵轰鸣,瞬间,救援中心大楼在摇摆,处于大楼顶层的指挥调度室更是摇摇欲坠,电脑主机摔落,水杯倒了,电话调度牌从墙上落下……


  正在外边的急救中心主任谭飞,边往单位跑,边拨“120”电话。怎么一直都是忙音啊!他心急如焚。14时42分,一路疾跑回到指挥调度平台,看到安然无恙的4位调度员,他松了口气,随即下令:“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增加值班人员,随时待命!”


  14时50分,“120”通讯线路恢复,第一个紧急求援电话接入:“建设路,快派个救护车来,有两个人砸伤。”片刻,指挥平台上4部电话同时响起:上河街有人受伤……青川需要救护车……剑阁需要救护车……旺苍……苍溪……朝天……元坝……


  “时间就是生命,岗位就是责任。”余震中的几个小时,指挥平台上的5位工作人员片刻都未离开调度平台。他们知道,一个个求救电话就是一个个生命的呼喊。


  调度记录显示,自12日14时50分至15日24时, “120”指挥平台共接到呼救、咨询电话2657次,派出救护车176次,收治伤病员193人,呼救电话的数量比平日多出两倍多。


  外科医生王少渊:


  “不行,我不能跑!”


  当地震来临时……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王少渊正和本科的刘别影进行一台乳腺癌根治手术。当缝完最后一针,刚松一口气时,突然感觉四周的物体摇晃起来,窗户、墙壁发出令人心惊胆战的声音。“地震!”


  手术台被横转90度,天花板上噼里啪啦往下不停地掉扣板,墙体扭曲着“嗽嗽”地落着墙皮,四周惊叫声一片。身处9层楼的王少渊感觉像在一只波涛汹涌海浪中飘浮的小船上。


  出于本能,王少渊想要跑。但当他一眼看到麻醉尚未清醒而无助地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时,他心中就只有一个想法了:  “不行,我不能跑!”


  王少渊紧紧护住手术台上的病人,尽力稳住因剧烈晃动而难以平衡的身躯,默默地承受着恐惧,期待噩梦的结束。地震刚刚结束,王少渊就赶紧大声呼喊四周惊魂未定的同事,组织人员将病员抬上推车。


  此时,医院走廊墙壁和房顶仍然往下掉着东西,到处可见摇摇摇欲坠的屋顶、灯具。王少渊双手双脚并用,努力将地板上散落的物体推移到两旁,为推车开辟一条道路,将病人推入监护室。


  王少渊随后又找到几个人一起奔向9楼,将更多的病人抬到楼下空地处。看着一切尚平稳的病人,他长嘘了一口气,转身跑向门诊大楼前。那里有大批因地震而受伤的人们需要紧急救护……


  广元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


  805位住院病人一个也不少


  当地震来临时……


  正是广元市中心医院护理人员交接班的时候,张倩猛然感到情况有些异常,最先感到的是周围的物体在晃动,刹那间便是天摇地动,不知是谁先叫了一声“是地震”。这一声惊醒了所有的护士,大家不约而同地奔向病房。


  先停止了正在接受输液治疗的轻病员的液体,号召能够独立行走的病员通过楼梯步行下楼。对于病情严重的病员,医护人员携带抢救用物,协同家属或用担架,或连同床垫将病员一一抬出病房,抬到楼下广场。


  由于楼房晃动太厉害,抬着病人更是步履维艰,特别是护理人员,平日里娇弱的身躯不堪重负,但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各自的潜力均发挥到了极致。尽管是踉踉跄跄,好些人差点摔倒,但双手却紧紧攥住了病人,将病员安然无恙地撤离出危险的楼房。


  一些护士准备继续冲上楼去抢运出贵重仪器,但是护理部主任王琼莲立刻告诉大家,不能再冒着生命危险上楼去抢运仪器,因为保证病员和自身的生命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此时,医院住院部广场上人山人海,护士们一边安慰惊恐不安的病员,一边为重病员继续就地治疗。


  安顿好病人之后,张倩才想到了自己的亲人不在身边,还有正在上学的女儿,不知他们的境况如何。正在这时,一位朋友急匆匆地赶过来,拉着张倩催促:“快点,去学校看看孩子!”张倩不由自主地被她拉到了门口。突然,她条件反射似地往回跑:“不行,我还在上班,我还要管病人呢!”


  在张倩眼中,有很多人比她还优秀:心内科护士长李瑜秀一直没有得到身处青川的丈夫的任何信息,尽管她心急如焚,可她却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怀有身孕的护士邓丽一直坚守阵地……


  地震发生后,全院805位住院病人全都安然无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41-28174.html

上一篇:青川的那个下午
下一篇:谁动了刘翔的右脚?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9: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