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国家留学基金申请又要开始了!如果你还拥有一个留学梦,如果你对澳洲充满好奇,如果你有在学业上有追求和探索的勇气,请加入QQ群276130853,“悉尼,悉尼!”。】
中-澳水资源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是中方协调单位。研究中心的宗旨是联合中澳水资源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开展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多种形式的合作研究。中澳水资源中心现拟在国家留学基金留学项目的框架下,推荐赴澳留学人员,其中包括访问学生计划、博士生计划和访问学者计划。
1. 国家留学基金项目内容
国家留学基金项目(www.csc.edu.cn)包括:访问学生(博士生,1-2年)、访问学者(1年)等,以及在国外高校注册并获取学位的博士生项目(最多4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澳大利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留学。特别地,国家留学基金与申请澳大利亚有关教育和研究机构签订协议。
2. 研究方向
生态水文、水资源、陆气相互作用等,包括水文、气象、地理、生态、土壤、农业、遥感等学科。
3. 申请人条件
中国高校或者研究机构的在读博士研究生(最好1-2年级)可以申请访问学生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指定的外语培训,不需要成绩);博士生项目需要有硕士学位或者明年硕士毕业,并要求雅思成绩在6.5以上,写作不低于6.0;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可以申请访问学者项目。
4. 出国费用
CSC将提供联合培养博士生和访问学者的国外生活费及往返国际旅费。国外大学将免收学费,并负担其研究费用。
5. 主要合作导师
澳大利亚科工组织(CSIRO):
Ying Ping Wang博士(海洋与大气研究所,陆面过程、气候模式、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Lu Zhang博士(土地与水资源研究所,流域水循环与气候变化)
Brett Bryan博士(植物所,植物生产力与水资源空间分析)
澳大利亚初级产业部
De Li Liu博士(作物模拟与空间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
悉尼科技大学气候变化中心
Qiang Yu教授(生态系统模拟,陆面过程模拟,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作物水分利用)
Derek Eamus教授(生理生态、生态水文、生态系统水分过程的实验,包括通量观测)
Alfredo Huete教授(环境遥感)
Kendal McGuffie副教授(气候数值模拟、陆面过程模拟)
西悉尼大学
David Tissue教授(生理生态与气候变化,包括FACE实验)
莫纳什大学
Jason Beringer教授(干旱区植被生态)
查尔斯-达尔文大学
Lindsay Hutley副教授(生态系统通量观测与生态水文)
6. 申请与联系方式
有兴趣者请尽快将英文简历传给联系人,或者加入QQ群276130853,“悉尼,悉尼!”
联系人:
许守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水循环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Email:xush@igsnrr.ac.cn
电话:010-64856515
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合作协议介绍
一、简介
悉尼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综合性政府公立大学之一,在澳洲各高校各项指标评估中名列前茅。大学下设商学院、法学院、工程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卫生与护理学院和人文科学院等九大学院,开设了200多个研究生专业课程。
根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与悉尼科技大学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双方将联合资助中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赴悉尼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或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开展学习和研究。
二、协议内容
1.协议名额:
博士研究生:20名。
联培博士生:10名。
访问学者:10名。
博士后:10名。
2.选派类别及资助期限
博士研究生:资助期限为36-48个月;
联培博士生:6-24个月。
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资助期限为3-12个月
3.选派学科、专业领域
双方重点资助研究领域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学科: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信息等关键领域及生命、空间、海洋、纳米、新材料等战略领域和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
4.资助内容
被录取人员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的奖学金生活费(含海外学生健康保险)、一次性往返国际旅费和签证申请费由国家留学基金提供。悉尼科技大学将采取奖学金(助教金、助研金等)的形式为被录取人员提供全部学费。
三、申请条件
1.申请人应符合《2014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办法》规定的申请条件。
2.具有悉尼科技大学无条件攻读博士学位的录取资格(申请人必须达到悉尼科技大学相关专业课程在学术和英语水平方面的一般选拔标准),并获得悉尼科技大学正式录取通知书(录取通知须注明校方将提供全部学费资助)。联合培养博士生须获得悉尼科技大学的正式邀请信。
四、申请办法
1.申请准备
2014年1月底之前(各专业申请截止日期不同,请自行查看具体信息),申请人应按要求对外联系,提交申请材料并取得外方的正式录取通知或者邀请信。具体要求、申请程序和截止日期以悉尼科技大学公布的信息为准。申请人在申请过程中应注明申请“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Joint Funding Program”。
2.申请时间及方式
申请人经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于2014年3月20日至4月5日登录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http://apply.csc.edu.cn)进行网上报名,并向各国家留学基金申请受理机构(以下简称受理机构)提交申请材料。
3.申请受理方式
国家留学基金委委托各受理机构统一受理本地区(单位、部门)的申请。受理机构负责接受咨询、受理、审核申请材料;国家留学基金委不直接受理个人申请。
4. 申请时应提交的材料
① 《2014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申请材料及说明》要求的相关材料;
② 悉尼科技大学正式录取通知或者邀请信复印件;
③ 向悉尼科技大学提交的全部申请材料的复印件。
五、评审、录取办法
按照《2014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选派办法》与《2014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选派办法》执行。
六、对外联系及派出管理
被录取人员需自行对外联系入学报到等事宜。被录取人员派出时间一般为当年9月,具体时间以校方录取通知或者邀请函为准。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梅仕士 联系电话:010-66093950
传 真:010-66093945 E-mail: ssmei@csc.edu.cn
地 址:北京市车公庄大街9号A3楼13层(邮编:100044)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
联系人:Alvina Mak
Manage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olicy
UT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PO Box 123 Broadway 2007
AUSTRALIA
电话:(61 2) 9514 8023传真:(61 2) 9514 1530
邮箱:Alvina.Mak@uts.edu.au
八、申请及选派程序
序号 | 时间 | 步骤 | 具体内容 | 备注 |
1. | 2014年3月20日前 | 申请 准备 | 申请人应按要求对外联系,提交对外申请材料并取得外方正式录取通知或者邀请信。 |
|
2. | 3月20日-4月5日 | 报名 | 申请人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进行网上报名并按要求向各受理机构提交申请及对外联系材料。 | ① 申请时应提交悉尼科技大学正式录取通知或者邀请信。 ② 受理机构通讯地址及电话请查询国家留学网。 |
3. | 4-5月 | 评审、录取 | 留学基金委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完成录取工作并公布录取结果。 | 录取通知将通过受理机构转发至申请人所在单位,再由其转发申请人。 |
4. | 7月起 | 符合派出要求者,办理派出手续 | 1.签订《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并办理公证、交存保证金,办理《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 2.联系教育部留学服务机构出国处办理签证申请、机票预订手续。 | 详见《出国留学人员须知》 |
5. | 派出 | 联系教育部留学服务机构领取机票、签证等,陆续派出。 | 须按校方规定的时间派出。未按期派出者,留学资格自动取消。 |
访问学者
八、申请及选派程序
序号 | 时间 | 步骤 | 具体内容 | 备注 |
1. | 2014年1月1日前 | 申请 准备 | 申请人应按要求对外联系,提交对外申请材料并取得外方正式邀请信。 |
|
2. | 1月5日-1月15日 | 报名 | 申请人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进行网上报名并按要求向各受理机构提交申请及对外联系材料。 | ① 申请时应提交悉尼科技大学正式邀请信。 ② 受理机构通讯地址及电话请查询国家留学网。 |
3. | 2-3月 | 评审、录取 | 留学基金委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完成录取工作并公布录取名单。 | 录取通知将通过受理机构转发至申请人所在单位,再由其转发申请人。 |
4. | 7月起 | 符合派出要求者,办理派出手续 | 1.签订《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并办理公证、交存保证金,办理《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 2.联系教育部留学服务机构出国处办理签证申请、机票预订手续。 | 详见《出国留学人员须知》 |
5. | 派出 | 联系教育部留学服务机构领取机票、签证等,陆续派出。 | 须按校方规定的时间派出。未按期派出者,留学资格自动取消。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7: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