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直认为,如果科学家有了让自己感动的的科研成果,应该使用一切可能的,合法的,合乎道德的,充满创造力的方法,包括在学术期刊,网上或民间宣传。
张志东老师就是很好的例子,十几年里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钻研的成果最终能够得以发表,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宣传,这是值得很多科研人员学习的方法。
最痛苦的不是批判和打击,“叫喊于生人中,既无赞同又无反对“这才是科学家最大的悲哀。王志明组织的同行评议很冷很严酷,但他至少说明志东老师的工作得到了同行们的严重关注,引起了他们不得不进行的思考,由于这次批判的出现,志东的工作被更多人知道和了解。从这一点上,志东是要感谢王志明的。
有了成果为什么要宣传,是为了得到承认?是为了得到否定?我想都不是,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研究成果才是根本目的,科研是一项高风险工作,暂时的掌声和鲜花可能最终被证明是谬误,而一个不被认可的成果可能在数百年后才会被发现价值。
补:辩论中的擦枪走火在所难免,一方面象“corruptions"这样的用词应该谨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用更多感谢之心对待学术批判和打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1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