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03月18日,我们有幸考察了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龙虎山景区,对龙虎山景区地貌演化有了初步认识,更是破解了崖墓洞穴的成因。现借科学网平台与大家分享:
龙虎山一带出露有不足一亿年的晚白垩世红层,主要由洪积扇相砾岩夹含砾砂岩组成,因此没有分选好且厚度稳定的砂岩层。新生代地壳运动导致本区岩层轻度褶皱倾斜,并被 NE、NW两组断裂切割,为本区地貌演化奠定了基本格局。江西鹰潭地区降水充沛(年降水量 1600mm以上),降水成为本区重要的地貌演化动力之一。由于本区地壳的周期性抬升,降水沿着断裂带切割,形成一线天、峡谷、陡崖等地貌,构成重要的赤壁丹崖景观,即典型的丹霞地貌。随着近期地壳趋于稳定,河谷下切缓慢而侧向侵蚀变强,两侧陡崖的不断崩塌致使河谷加宽,发源于福建武夷山的泸溪河沿着转折的河谷蜿蜒摆动而缓慢北流,铸就了龙虎山峰峦披绿、水映丹霞的旷世风光。
在红层崖壁上顺层分布的大小不一的洞穴,为景区增添了多姿多彩的微地貌景观,更是2600年前古越族崖墓的天然场所。那么,这些洞穴是如何形成的呢?虽然有很多人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并考虑了风霜雨雪、岩性差异、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但却始终没有给出满意的答案。经过实地考察,可以肯定的是:崖壁洞穴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盐风化作用!
由于洪积扇砾岩层本身厚度不稳定,而砾岩层之间常常夹着透镜状含砾砂岩或细砾岩,这就为盐风化作用提供了选择的结构层。砾岩的渗透性差,而含砾砂岩的渗透性较好,所以盐风化作用必然限定在含砾砂岩或细砾岩层之内。然而,即使这些渗透性好的含砾砂岩,其本身也是夹在厚层砾岩之间呈透镜状延伸的不稳定沉积体,这就导致盐风化穴必然为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状洞穴。
砂岩和含砾砂岩由格架颗粒组成,颗粒之间的孔隙可容纳填隙物,如果孔隙未被填满且可连通渗透,就很容易受到盐风化作用的影响。
空气中含盐粉尘随风掉落在龙虎山山区,降水或露水溶解地表盐类形成含盐溶液,含盐溶液从断裂带向下流淌带走,而流经崖面的多数溶液也流失了,只有少量含盐溶液在流经可渗性含砾砂岩表面时,沿着碎屑颗粒间的空隙向内渗透并侧向迁移,在凹进的陡崖处因蒸发更多造成靠近岩石表面处盐类(如氯化钠、硫酸钠等)过饱和而结晶。在砂岩粒间孔隙结晶时,长大的晶体将靠近表面的碎屑颗粒撑开而脱落,其中部分盐晶也随着脱落的碎屑颗粒和黏土杂基掉落山崖。经过长年的连续蒸发或者频繁干湿交替的短暂蒸发作用,岩石碎屑脱落的地方就逐渐形成凹槽,这便是盐风化穴。
一般情况下,朝阳的陡崖因日照时间长而蒸发更多,盐风化穴的发育程度更高,而阴坡则因蒸发机会少减缓盐风化穴的形成,这就解释了为何龙虎山崖壁洞穴主要分布在向阳的崖面上。
还需注意的是:由于龙虎山地区降水较多,多数崖壁上因经常淋雨而生长了浓绿的青苔,青苔死亡后变黑,这样的崖面就没有盐风化穴,因为主要的盐分被带走且蒸发机会少,这就是盐风化穴都避开雨水流淌的地方发育的原因。
为何龙虎山崖壁洞穴都顺层发育?因为只有可渗性好的含砾砂岩层才能形成盐风化穴,而大型盐风化穴就是崖墓的最佳场所。
龙虎山一带的华夏先人,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形成的陡崖和盐风化穴,将自己的故人葬于悬崖之上,这充分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的智慧。这正是:龙虎山前叹崖墓,盐风化穴好藏身!当然,利用这些盐风化穴的可不仅仅是人类,还有鸟类等其他动物,崖壁上盐风化穴内的鸟巢就是很好的例子。
朋友们,我分析得有道理吗?如果想进一步核实龙虎山崖壁洞穴的成因,就亲自到龙虎山考察吧!
我们在龙虎山野外考察时恰逢阴天下雨,我拍摄的照片虽然能精确地反映地质地貌特征,然色彩不够鲜艳。为了让本篇博文更好地展示龙虎山的美丽风光,我向龙虎山景区的叶琴老师索要了很多精美的照片(已作标注),其中有的照片是网友拍摄后发给叶琴老师留存的,在此向那些我并不认识的摄影师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请大家欣赏龙虎山的风光吧!
龙虎山景区叶琴老师支持我们的野外考察,并派何玉萍女士全程陪同和介绍景点详情。在此对龙虎山景区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吕洪波
2020.07.2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4: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