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gy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ingyy

博文

对中医理论中“精、气,神”的理解(3)

已有 323 次阅读 2024-8-22 08:56 |个人分类:中医和养生健康|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1) 生命运动的第二重要的精华成分是水

(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的物质。水具有非常有特色的物理化学性质。水在常温(0~100℃)常压下是液态,而且保持非常稳定的化学性质。液态的水是一种极好的溶剂,能够溶解许多物质,包括无机盐、糖、酸、碱等。这种溶解性使得水在各种生命活动中的生化反应中扮演一种必不可少的角色。水不仅提供了这些生化反应的必要环境,而且也是直接参与反应的重要成分。

据科学研究地球生命就诞生于水中。所以地球生命体存在就离不开水。水不仅是生命体重要的生活环境,而且生命体中就大量地存在着水分。从细胞内的生化反应环境和反应物质,到细胞组织内的成分,到细胞活动过程中的必需物质,几乎都离不开水。水在生物体内和自然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参与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调节体温、运输营养物质等。水是生命体生存的基本物质可以说没有水分就没有地球生命。

科学家不仅仅在研究地球生命的时候把广泛存在水分作为生命体存在的必要条件。甚至在广泛的宇宙空间寻找地外生命的时候,也把是否存在水分,并且能够保持液态的水分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条件。

水精华.jpeg

人体组织中60~70%的成分是水。水不仅是人体细胞内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水还是血液的主要成分,是人体各种营养物质和体内廢物的运载体。如果水分不足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平常生活中人体每天都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才能维持身体的平衡

细胞内的水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两部分。自由水在细胞内占据大部分比例,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能够保证细胞的液体环境。水使细胞内的许多反应得以顺利进行。而结合水则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紧密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水在生化反应中作为溶剂,使得许多化学反应得以在细胞内进行。化学反应中比较活跃的是液体中的离子反应,因此水在生命体中作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溶剂,为细胞内的各种生化反应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水有助于维持细胞内的pH值和渗透压等生理条件,这些条件对于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同时,通过调节渗透压,水还能够控制细胞内外的水分交换,确保细胞形态和功能的稳定。

细胞结构2.JPG 

在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参与了多个关键步骤。例如,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中,水与丙酮酸等底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态的氢。这些产物进一步参与后续的电子传递链反应,最终产生大量的ATP(腺苷三磷酸),为细胞提供能量。

能量式.JPG 

从人体的整体运行来看,身体的内还承担着运输的任务。例如,在血液中,水就像河流一样,使红细胞能够随着血液的流动而流到身体的各部分。给细胞带去活动能量产生必需的氧。此外,水还能溶解并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确保这些物质能够在细胞内和细胞间进行有效的交换和转运。所以水分也是全身代谢物质交换运输介质。

血液成分.JPG 

水可以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有助于维持正常的体温。当身体过热时,汗液会从皮肤散发出来,使身体表面得以冷却;当身体过冷时,水可以通过代谢产生热量,以保持身体温暖。水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所必需的物质之一。它可以稀释胃酸,减少胃部的刺激,帮助消化食物。同时,水还能够将营养物质从胃肠道输送到其他器官和组织,确保身体各部位都能获得所需的营养。

出汗.JPG 

水在代谢和清除身体的废物和毒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肾脏需要水来帮助过滤血液并清除废物,这些废物随后被排泄出体外。此外,水还参与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完整细胞膜的组成,以及保持皮肤的润滑和弹性。水是人体关节润滑液的主要来源,有助于减少关节间的摩擦和磨损。同时,它也是润滑消化道和泌尿系统的黏性液体的主要成分,有助于这些系统的正常运转。

饮水.JPG 

综上所述,水在细胞代谢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身体里必不可少的物质。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饮水习惯,确保身体获得足够的水分以支持细胞代谢和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水是精的第二重要组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013-1447641.html

上一篇:对中医理论中“精、气,神”的理解(2)
下一篇:对中医理论中“精、气,神”的理解(4)
收藏 IP: 183.210.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 1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