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花镜: 说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ojp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博文

剑桥植物园 | 影响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花坛活植物展示

已有 202 次阅读 2024-6-30 19:0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植物分类植物展示示范

  剑桥植物园的分类系统花坛是植物分类系统和植物学思想的活植物展示示范,旨在展示物种形成进化以及科之间关系。花坛设计由按照德·坎多尔系统展示植物分类,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展示区。其亮点是反映了达尔文的老师亨斯洛关于物种形成和进化思想。约有120个独立的花坛组成,代表有花植物78个科。漫步花坛间,可感悟有关科内物种形态特征变异和近缘科的形态差异。

系统花坛剑桥植物园搬迁到三一学院后于1846建造的首批园艺设施之一是植物分类的活植物展示花坛,包括多种多样的温带草本植物,汇集在一起为夏季增添了靓丽风景线

图3 剑桥植物园 分类系统花坛 Systematics beds -close-up-2000x1125 2.jpg

图 剑桥植物园 分类系统花坛

1845 年,植物园第一任长安德鲁·默里 (Andrew Murray和植物园创始人约翰·亨斯洛(John Henslow, 1825-1861设计了系统花坛,作为展示温带草本物种形成进化以及科之间关系的教学资源。花坛设计是按照瑞士植物学家奥古斯丁··坎多尔(Augustin de Candolle, 1778-1841描述展示植物分类,植物归为两类:一类是仅一枚子叶的单子叶植物种植在中央椭圆形区域;另一类为具两子叶的双子叶植物种植展示外围区域。在设计植物学和分类学花坛展示时,为不同科的排序提供了独特的布局和概念。花坛设计与其他植物园直线型关系的花坛形成鲜明对比,乍看似混乱无章,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该设计揭示了同一科邻近植物物种的形态变化及其与不同科之间形态特征差异及亲缘关系。该设计代表当时流行的花园式风格Gardenesque),用园艺专业知识将植物和景观有机结合,充分地体现亨斯洛探索物种形成与进化思想,特别是物种变异极限观点

Murray设计的植物园原始地图.jpg

图 2 剑桥植物园 系统花坛设计图 1845

亨斯洛是达尔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的师,他从1820年开始研究物种的本质,得出3个基本观点:居群连续变异的幅度和特征决定了物种的特征;奇特现象,如花或叶形突然变异是异型突变的结果;杂交种的特征是由自然主导的。剑桥大学植物园设计目的是生物理论假设的科学验证研究与植物学教学,体现了亨斯洛关于物种形成的思想,例如收集了黑松(Pinus nigra)的4个亚种进行对比栽培,最明显的是中轴线上对植的P. nigra var. nigraP. nigra var. salzmannii。前者来自奥地利雪区,分枝较少,枝条向下倾斜(利于雪滑落),针叶密集而短硬;后者来自西班牙温暖地区,表现出极强的向上分枝能力,枝条粗壮、向上延伸,形成一个张开、扩展的树冠,针叶长而曲。试图通过这种独具匠心的植物配植说明现代植物科学的一个原理:种间变异。

图8 亨斯洛和达尔文.jpg

图 3 亨斯洛和达尔文

植物园花坛漫步可以进行有关科内物种形态特征比较和研究植物物种变异例如花坛间不仅可以进行菊科物种间形态特征的相互比较,还可与密切相关的伞形科(Apiaceae)和桔梗科Campanulaceae物种进行比较。系统花坛由大约 120 个单独的花坛组成,代表植物 78 个科。

早在1829年,亨斯洛就对物种的定义有了较为成熟的想法,并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达尔文是当时对此最感兴趣的学生,在剑桥大学学习的达尔文被称为亨斯洛教授的影子,师徒二人经常并肩同行,讨论物种形成及进化问题。贝格尔号舰环球考察时,亨斯洛专门写信给贝格尔号(HMS Beagle)船长推荐达尔文。达尔文正是带着亨斯洛对物种形成的思想登上了贝格尔号,进行了长达5年的全球考察。考察期间达尔文多次写信与亨斯洛讨论问题并进行了植物采集。无疑,亨斯洛在剑桥植物园期间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启蒙及后续的指导至关重要(黄宏文,2018)。

达尔文曾这样评价他的良师益友亨斯洛 我相信世上没有比他更好的人了 "Darwin is known to have said of his mentor and friend: “I believe a better man never walked this earth.”

图7 亨斯洛 植物标本图.jpg

图 4 亨斯洛 植物标本图

图2 剑桥植物园 系统花坛.jpg

图 5 剑桥植物园系统花坛

图4 剑桥植物园分类系统花坛 Systematic Beds - Cambridge Botanic Garden 2.jpg

图 6 剑桥植物园系统花坛夏季景观

邻近的 上升 可以鸟瞰花坛及其错综复杂的布局。该展区建于2018年,包括解释植物如何适应陆地生活,以及如何进化成今天已知的40种物种。这些植物展览解释了如何观察植物,以及如何进行分类组织以帮助交流和教学,增强对植物世界的理解。

图5 剑桥植物园 系统花坛 高架观赏.jpg

图 7 剑桥植物园 上升之路景区

黑松P. nigra ssp. Salzmannii.jpg

黑松P. nigra ssp. Nigra.jpg

8 剑桥植物园亨斯洛研究物种变异极限的黑松

植物认知区展示昼夜节律花圃Circadian-Rhythms-Aug-2016.jpg

9 植物认知区展示昼夜节律花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998-1440398.html

上一篇:植物园 | 如何通过社区推广珍稀濒危植物
收藏 IP: 124.42.240.*|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2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