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瑞敏:令人费解的三个为什么?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
【引子】华中科技大学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青岛班12月底即将开班。华中科技大学EMBA中心将于
海尔,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张瑞敏,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可以说,没有张瑞敏就没有海尔,没有海尔也就没有如此知名的张瑞敏。张瑞敏的目标是使海尔成为世界名牌,他想到了,也做到了。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按销售额统计,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排名第四,按品牌销量统计,海尔已跃升全球第二大白色家电品牌。尽管张瑞敏并不把自己看成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人,但几乎所有海尔的人至少在目前认为他具有不可替代性。他说:“我在海尔与海尔一定健康发展不能简单划等号。你可能把企业做上去,你又可能把它做垮,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种事例不单中国,在世界上也举不胜举。一着不慎,企业就可能垮在自己手上。”在领导学的课堂上,我不太关注海尔的产品,而关注这个与海尔一道声名鹊起的人。而这恰恰是问题的所在,他为什么能够与海尔一道长久,他为什么能够与海尔一道强大,他为什么能够与海尔一道健康成长?
(一)抓住机遇:一个懂得不断进步的人
对于张瑞敏,工商界第一个疑问是:此人也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业、九十年代崛起的,同时代好多精英都倒下了,为什么他能坐得这么长久?我以为,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人才具有可持续性。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让我们用时序分析法来解剖这个问题。人们按照时间的顺序把随机事件变化发展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构成了一个时间序列,对时间序列进行观察、研究,找寻它变化发展的规律,预测它将来的走势就是时间序列分析。让我们来看看在张瑞敏一生中看起来是随机性事件,但又充满着必然性的几个时段。
——1968年:早就准备好了的老三届。1966、1967、1968三届初、高中毕业生,合称老三届,这批人后来基本都当了知青,但也有少数例外。老三届既是最倒霉的一代人,也是最幸运的一代人,因为他们的基础教育是在文革前“十七年”中最好的一段时间度过的。1962—1965年,自然界风调雨顺,文教界也是扎扎实实。当时没有文理分科,也没有过于功利的考试制度,有的只是给人终生受益的理想教育和扎实学业,这是一批准备好了的人们,也是一批好学上进的人们。虽然文化大革命耽误了他们的青春,但是也为后来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况且,张瑞敏以“顶职”的方式,子承父业,逃脱了下放农村——一种更为蹉跎的生活方式,这在当时是人们最羡慕的生活选择。
——1984年:改革开放时代的弄潮儿。谁都不应该忘记,198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拉开了城市改革的序幕。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表明我们党对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决定》在许多问题上,特别是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这些大问题上,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打破旧的传统观念,抛弃长期视为正宗的清规戒律,澄清在许多人中间存在的模糊认识。希望在于改革,改革大得人心,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改革的促进派。作为党员的张瑞敏此时已经走完了他人生的早期阶段,从一个普通工人,历任班组长、车间主任、厂长、家电公司副总经理。1984年他接手青岛电冰箱厂,这就是海尔的前身。张瑞敏说,改革开放带给我最大的变化和收获,是思想观念上的转变。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要求改革开放“胆子要再大一点,步子要再快一点”。我们当时觉得这肯定是一个新的发展的机遇,6月份,便贷款在青岛圈下了800亩地,建一个工业园。海尔工业园项目投资16亿元,从银行贷了2.4亿元。这时,资本市场开放了,我们抓住了这个机会,1993年11月海尔股票在上海上市,筹集到的资金使海尔工业园得以建成。
——2002年:中央委员会里的企业家。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掌国家之命运,系天下之安危。能够在中国政坛顶层上有一席之地,是许多企业家的期盼。这倒不是“红顶商人”有什么优势,而是一种将自己的事业至少可以被认为放在保险箱的一种做法。地方官员是不敢动有这样身份的人的,何况青岛历届党政班子都是极为开明的。但是,7000万党员的大党,能够进入几百人的中央委员会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要经过严格的考察和筛选的。在党的十六大上,张瑞敏成为356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成员;在党的十七大上,张瑞敏成为371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成员,虽然是候补中委,已和许多副省级领导者平起平坐了。不过,有趣的是,像这样一个把自己的精力和资产都投身于党和国家事业的人,虽然得到了党的高层领导的认可,但是在代表大会上得票并不高。他两次都被定为中央候补委员的人选,这是顶层认可的结果。但在十六大158名中央候补委员中他排在倒数第15人 (按得票多少为序排列,得票相同的,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列),在十七大167名中央候补委员中他排在倒数第12人,不过这已足矣。
(二)以变制变:一个懂得不断创新的人
对于张瑞敏,工商界第二个疑问是:此人没有读完高中,后来三年业余学习工商管理,哪来那么多支撑海尔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超人的智慧?大道至简,张瑞敏的知识和智慧来自于生活常识,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张瑞敏对自己的角色创新做得非常漂亮,早年相当秦始皇,后期相当孔夫子。比张瑞敏有思想的人,没有他有业绩;比他有业绩的人,没有他有思想。这就使得他行走于企业和讲台之间,有了业绩就用于讲课,有了观点再化为业绩。
——张瑞敏在企业战略上的创新。张瑞敏不是神是人,神是先知先觉的,而人总是在摸索中前行的。海尔发展战略创新的四个阶段已经尽人皆知:一是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其特征是: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二是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其特征是: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三是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其特征是: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Haier 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四是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 ),其特征是: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运作全球范围的品牌,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运营的竞争力。
——张瑞敏在企业角色上的创新。以张瑞敏的能量,放在一个企业也是委屈他了,在中国他不可能做到韩国现任总统李明博做到的事情,此人也曾经是一个顶级企业的老总。于是,搞一个自成体系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还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可以看出,随着海尔产品的推出,海尔理念也随之输出。早先还是张瑞敏到国内外的媒体和大学来讲述他的成功之道,如“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等。至于张瑞敏风格的箴言则比比皆是:“什么叫不简单,把简单的事做好就叫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把容易的事做一百遍就是不容易”,“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等等。1999年,当海尔大学成立时,一个制度化的教育机构诞生了。
(三)白色产品:一个懂得洁身自好的人。
对于张瑞敏,工商界第三个疑问是:此人与有颇多微词的诸多企业领导人大相径庭,张在上下内外,人缘极佳,几乎是个没有争议的人物。海尔是以生产白色产品为主的,白色代表洁净。像张瑞敏这样一个在风口浪尖上行走的人,没有遇到诱惑,没有遇到躲不掉的“劫数”是不可能的,他能够走到今天,只能用他善于保护自己来解释。
——用人格特质来保护自己。每个人都是自然的产物,都会打上自己个性的烙印。让我们用人格特质分析法来分析张瑞敏。在现代人格心理学中,人格特质理论将特质定义为个体所具有的神经特性,具有支配个人行为的能力,使得个人在变化的环境中给予一致的反应。国企的老总与民企的老总不一样,他们是把“别人的东西”当成自己作品来做的人,这对人性和人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瑞敏好像把人格诸要素中优势的一面发挥到了极致:既稳重又开朗;既开放又收敛;既果敢又谨慎;既原则又随和。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他的平衡点也越个性化。早期的两个故事让他立足:一是“醉酒”,二是“砸冰箱”。他接手海尔之初,为了借钱给工人过春节,与有钱的朋友豪饮并大醉。他抡起铁锤,砸烂质量有问题的冰箱,轰然砸醒了员工: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可是到了后来,人们看到了一个张扬的海尔后面站着一个谦和的张瑞敏。他自己是这样说的:“《周易》中有一个卦名叫‘谦卦’,说的就是人要谦虚,要能够虚心接受不同的意见,就像老子所说的那样:‘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用领导班子来保护自己。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主编,《对话》总策划胡咏曾说,我认为造就海尔奇迹的最基础最重要的三样东西,或称为“海尔三件宝”:第一件宝是“梦想”,第二件宝是“品牌”,第三件宝是“班子”。当然,人们不要忘记张瑞敏是一个海尔土生土长的“红太阳”,有可能温暖人,也有可能灼伤人。在海尔网站上,海尔文化第一是“海尔理念”,第二就是“CEO”重要讲话。很少可以找到张瑞敏在班子里是如何操作的材料,但他的班子还是比较和谐也是事实。不过,国企老总大权独揽,小权分散;明事班子决策,暗事个别解决的套路,张瑞敏还是谙熟的。当然,张瑞敏聪明就聪明在没有将所有的光环都套在自己头上,看看他副手的一段话就可见一斑,海尔总裁杨绵绵在第二届世界妇女论坛上说:“作为一个变革时代的女性,情商、智商和韧商一个也不能少,如果女性能够像穿高跟鞋一样快乐地承受挑战的痛苦,那么,女性将会赢得更多参与和推动社会变革的机会,从而更大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作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5: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