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人舒化鲁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uhualu1016 厚德载物夯实管理基础!

博文

BPR的失败该把账算到谁头上?

已有 2642 次阅读 2010-1-18 17:29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作者:舒化鲁

   BPR技术,或者叫流程重构、流程再造技术,也曾经是一种时髦。它强调通过对流程的重构优化,以提升企业组织运行的效率。应该说这也是非常有用的一种技术。市场竞争就是做事方式的竞争,因而必须通过流程的梳理、重构、调整来优化做事的方式,进而达到提升做事方式的效率和效益的目的。实践也证明这种技术是行之有效的。成功地运用这一技术的企业,在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益上,都是大大地上了一个台阶。

但是,现实是运用这种技术的成功率却非常低,失败率非常高。有的统计说失败率是50%,有的统计说是70%。

这门技术本身并不复杂,为什么会如此?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缺陷。

哈默教授总结归纳的这种技术,只集中在两个内容上:一是流程活动管理,二是流程结构管理。

流程活动管理是解决正确地做事的问题。做事的方式对路,才能效率高。这个思路在近百年前,早有人进行过系统探索。泰罗的科学管理更多地是集中在这种流程活动的管理上,尽管当时还没有流程管理的概念。他通过试验,研究过装煤上车,工人劳动活动的姿式和铁锨的大小、把子的长短等细节问题。

流程结构管理是解决做事的方向问题。保证做正确的事,才能有效益。它是把要做的事,与企业价值的增值直接对应起来,最终达到使每一件事,都能起到高效地服务于企业价值增值的目的。

哈默教授在这里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就是流程组织管理问题,即如何保证每一个流程活动的承担者,都严格按照流程和流程活动的要求行事,保证全面达到流程标准要求。说得明确一些,这就是解决如何从责任上落实流程标准的问题。

这一点,在哈模教授的探索中没有涉及到,或许欧美国家的人,有了要求,有了标准,做事的人,就一定会按照这种标准要求做好。但相对于中国人,却显得很困难了。

中国人的脑袋太灵活,太容易变换主意。你提出的流程活动标准要求,他认为,“我不按照这种标准要求去做,也照常能做好,甚至做得更好,干嘛要守住这个标准要求不动!”因而,他们也就会根据自己的判断,随意改变流程活动的方式和标准。

这种事一发生,问题也就来了。按照流程活动方式和标准实现的协调也就打破了。员工只是站在他一个人的立场上看问题,必然忽视相互协调的问题。往往做主管的又高高在上,不与下属进行沟通。员工工作也就不免是黑夜钻进太平间,错把停尸房当卧房。怎么舒服怎么躺,抱着死人睡一块,还说这个朋友身上凉。夏天一个床上睡,空调风扇都用不上。

这是BPR技术普遍忽视的一个问题,正因为这一问题的存在,BPR技术的运用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加上一些企业在引进BPR技术的时候,往往又忽视了流程结构管理,在保证员工只做正确的事上,强调得不到位,没有具体的措施进行控制,其结果就只剩下如何正确地做事了。把BPR技术,退回到了一个世纪以前的泰罗管理上去了。

加之BPR技术的引进,BPR技术“专家”又没有真正入行,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握进行取舍选择,把它弄得支离破碎,其失败也就不言而喻了。

但把BPR技术失败的棍子打到哈默教授身上,哈默教授可有些冤。哈默教授是美国人,不了解中国人的人性,不知道中国人擅变。没有探索流程组织管理,也就不应该是哈默教授的错。

并且有些企业运用BPR技术失败,也不应该打到BPR身上。他们引进BPR技术,土法上马,对BPR技术本身就没有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就照着书本操作,并且仅仅是按照自己所明白的进行取舍。或者外请一个咨询专家,说是流程管理专家,其实流程管理为何物也没有弄明白。在这种情况下,BPR技术引进失败了,这个棍子打到这种技术不完整上,也欠理由。

这个棍子该打的应该是这些企业的高层主管。他们自作聪明,不按科学办事,不懂装懂。即使是请了并不内行的专家进行咨询,也是这些企业高层主管的判断失误,因为自己的无知,不能辨别咨询专家的真伪和水平。所以,BPR技术的失败,该受罚的也应该是这些企业高层主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8604-288419.html

上一篇:管理是营销,营销也是管理
下一篇:组织架构属土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1: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