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疾呼狠杀XX滥YY》伪命题的事情就不要唠叨了,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
我昨天的博文是看到一个热门文章(吴老师的博文)顺手就写得,后来才知道原来那篇奇葩文章不是别处引来的,而我们科网的首页置顶博文。我勒个去~~~~
这两天博文很多,但我看到孙学军老师的两篇博文,说的比较在理。说过的意思没必要再重复了,因为有些人你是改变不了的,围绕一个假命题跟他争吵到死也解决不了问题。
但是我感兴趣的是为啥XX和YY 要把 研究生和综述两个放进去?
为啥现在我们的导师动不动就要拿研究生出气呐?以前的GH之争就暴露了不少问题,简直可以用飞扬跋扈来描述有些导师的态度。跟个导师,就跟个后妈似的……
当时有个老师一锤定音的说:如果把那个学生不跟那个老师的话,那个东西是不是就出不了啦,而没那个学生,那老师再找个人不也是照样做出来吗?根据那什么什么缺位理论,不就说明老师不可缺,学生可缺吗?重要性一眼可见……
我们的智力和情商就这个水平吗? (当时没好意思说出来!)
好,要玩再玩个大点的:
假如把中国的学生和美国的学生全部掉个包(假设人数相当,如果人说不等就把欧洲加上),撇去语言问题。大家认为几年后两国科技水平会怎样?
美国彻底不行了?(因为他们有的全是中国这帮二货孩子)中国牛逼的不成了(因为中国是来了一批聪明的美国孩子,而且是聪明的导师带的)?
我们科技不行就是因为学生不行?怎么解释我们的学生出去基本都是好样的呐?
很多导师有个逻辑:我的学生毕业后年薪10W,没我他发了不那篇文章(这个毫无争议!),从来就没一丝丝的感到过也许他本来可以拿到20W的,也许没你可以发更好的呐?也许本可以是个更好的人才(我不是嘲笑有些人,而是有些人仔细想想自己有没有想过)…….反过来,还一次次的抱怨中国没有冒尖的人才,结果一跑国外都容易冒尖了?
于是乎,我们只能大骂中国的教育制度和科技制度了,因为我们不能骂人,人就是我们自己啊……..所谓的生不了孩子怪床不过如此吧?
其实,你造吗?我们怪孩子不行的时候,就跟上头怪我们老师不行一样一样滴,一级压一级(我一再强调科网每个人都尊重一线的科研人员就是这个意思,你才能换来被尊重,被上级尊重:你怎么的不尊重学生,那帮大牛们就怎么的不尊重你,是一样一样的道理!有些人就是反应不过来!),所以说,我们还好意思抱怨国家宠坏了那些什么人才吗?人家生孩子,你不生啊!
=====================
OK,上面说了为啥有些人把研究生放进去(一个极偏的管见,对某些人hold),那么为什么放进去综述呐?
1,首先说一下,一些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走的观点。。。。。小论文有创新,综述没创新。我勒个去~~~~~~这个我都不知道咋辩驳,无知者无罪….首先我们撇开垃圾文章(无论小论文还是综述,垃圾都不在谈论之中,否则话题更没得边缘,正如很多讨论没有主题),问题是如果综述没有创新,就是个辛苦活,你咋不去上两篇高档次的?辩驳别人最后的办法就是你做到他做不到的!他做到的你都能做到,你才能说你不稀罕!简单的说,不是每个人都合适说不稀罕范冰冰的。
很多综述和好的综述之所以是大牛,就是因为他们持续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真正到最后洗尽铅华呈素姿。。。。。。但是有人就是干五十年也可能没那个慧眼,有人三年却可以(那怕不全面,但是也可以一两项精深),就跟练功夫一样,所谓功夫出少年呐!。
另外,一个驳论是,我反而认为研究生刚开始不适合创新,创新更需要慢慢来,等基础成熟了最好(我后面会讲到我自己对我自己早期研一的论文的看法)….. 也就是说,与其狠杀滥发综述还不如狠杀滥发其他小论文呐!至少综述造假性低吧,综述不吹牛逼吧?
2, 其实无论什么文章,一个核心的评价不外乎对这个领域有没有好处?(是否推动学科的发展,更大一点说,是否值得在这个科技史上大书一笔)
最近几年的创新风刮得呀,出门不说创新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研究的….也不拍拍脑门想想整个领域真正的创新一年有几个,你搁那儿一年好几篇都称得上(真正)创新?
大多数的文章除了引用和印证了别人,跟着别人的思路跳坑,好意思说创新吗?当然综述的创新一般集中在观点、看法之上,而不是具体技术上。这个也很重要,很多时候可以避免后人走很多的弯路,对领域的发展很重要。。。所以,综述可以说是一个低调的贡献,跟真正的创新(那种被领域后来引用为标准的)可能相比贡献差,别看引用因子高(中国学者特别在乎这个!),其其实很低调
---- 好了,扯淡的东西,永远扯不过有些人的
我们只看两点,我觉得这个才是要务:
过个十年八年的,你会以自己哪篇文章自豪和骄傲呐?
在这个领域同行怎么认可你的工作?
借此机会再吹吹小帅之前已经分享过的一篇文章《ResamplingMethods for Particle filtering》即将发表在《IEEE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俺只说几点:
这是一篇FeatureArticle,中国大陆大约两年能在这个期刊上发一篇Feature(信号处理No1期刊,见刊以来大陆的所有稿件不超过20);谁不服谁就发!(国内做粒子滤波的第一篇)
这个是一篇Tutorial不是review(中文都是综述),其稿件要求参考文献不超过50,这一点可见多么的要求作者自身的自述能力,杜绝文献陈列。里面很少说这种句式:XX提出了什么…….;整个故事都是我们自己在讲,参考文献更多作为证据(想想看四十多页的文章大约真正30参考文献)。我们的文章还引用了整个粒子滤波更广泛一般的近十篇文章,也就是真正的主体相关的resampling重采样方法的文章就引用了四十篇(我自己的四篇,后两个作者的加起来作者本人的一共也有十篇了),有种潜在的含义就是:领域其他那么多文章值得书一笔的也就是30多篇左右,如何在最顶级的期刊综述中选择这个领域最好的30篇涉及的问题很多,不好好琢磨没点view能行吗?。我们当然不是说别的是垃圾,那种跟风、改进乃至优化(不是特别突出的)啥的本就不太合适在tutorial出现
这个期刊需要先写一篇whitepaper给编辑,看编辑和审稿人(大大牛们,会有很多,我们的文章是8个)对你的工作预期感不感兴趣,如果不感兴趣或者对你们的实力不信任,你稿子都不用投了。我是12年初开始有这个想法写文章,12年底自己完成了好几遍的修改并找到合作者,13年6月份基本大面积又修改好几遍,然后投出去whitepaper;7月份同意投稿,然后我们推迟直到9月份才投出去,文章还没有被接受的时候,我就把源代码在网上分享了,因为我是如此的自信只要编辑给审稿机会,就找不出问题来。果真年底12月小修接受,修改一个多月投出,大约3月份完全接受,我们这个5-6月份才投出去最终稿。你说两年半我用了多少心血?
这篇文章有不亚于30个人跟我通过邮件索要预印本和源代码了,我都一一提供了。在稿子接手之前我就分享了,其实就在我个人网站可能有伤不了google site。你要是让我给这篇文章来个历史定位:我觉得粒子滤波研究的文章有上万篇文章了,如果来场大火要烧掉,但是上帝说就保留二十篇,最后人对这个领域的认识和理解最好的文章,我觉得我们的这篇会入选。(你当然可以认为我在吹,但可以说这篇文章出来关于重采样未来再也不需要任何综述了,看了这篇之后,想了解粒子滤波的一个关键步骤,也不需要再去看其他已有文献了,对于别人多么的方便省事,有贡献吧?~~~~~~)
写完这个稿子,我说说我最真实的感受:
我之前在重采样重点做的工作在它面前都不值得一提了(包括12年那篇已经google引用20多次)~~~ 我之前认识的太浅显了,写完这个我才觉得自己算是真懂了。如果你让我在这个方向的研究实力排名,我会把自己放在全球前三(而且不是第三哈哈)。你让我关于这个主题作报告,我敢去全球任何一个单位讲,那怕哈佛或者剑桥,我就认为我是做的最好的。不写这篇综述我是绝对的没有底气,全世界也不会用人注意到我的工作。我希望重采样会是我的一个学术标签,虽然我现在已经不主要再这个领域工作了(有时候把一个东西做透了会有一种悲凉感,小打小闹的工作一点也不想做了,给我机会发表我都觉不愿意发表),但是会保持跟踪。
我甚至都后悔当年硕士和博士第一年发几篇所谓创新的文章了,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没有那些很水的文章,自己出手都是精品多好!真TMD当初不该虽大潮流胡乱上马创新(当然没有前面的积累,很难有更好的东西更不要说有人看你的综述)。我当时对这个领域这个粒子滤波并不是真正的懂,但是我的东西却被国内我们领域的顶级期刊都接受了。《自动化学报》,《机械工程学报《和《机器人》三大期刊估计是做机器人最好的期刊了吧(除了中国科学这种)。当时,师兄师弟说真牛,研一做出了可以博士毕业的东西。。你造吗?我后悔其中两篇文章发表了,有两篇文章真正的没懂!这是多么的尴尬~~~~~我们可以骗得了别人,但是要有自知之明
(我声明,我绝对的没有造假或者胡编什么,也不会有抄袭,否则你可以查可以考证,好在当初还有这个底线;而是当时根本就基础不牢就依葫芦画瓢的跟着上马创新,结果还篇篇高中;为此我出国后的一两年我都自己杜绝发文章,而是好好研读一些领域文献,反思反思。我出国之前,都没读过几篇英文文献,虽然自己发了不少国内顶级和一篇国际会议,你说扯淡不扯淡!!!!!!这就是一些所谓的创新?反正我自己是不这么认为,你怎么看随你)!
然而,我硕士时还是有一篇值得我至今感到骄傲的文章的,我觉得十年后我还是很欣赏那篇文章,我的闭门造车之作,跟所有的文章完全不一样(写的时候根本没看文献, 相关文献很少,就自己瞎琢磨):
李天成,孙树栋,高扬. 基于扇形栅格地图的移动机器人全局路径规划.2010 Vol. 32 (4): 547-552
当初在硕士和博士第一年发几篇粒子滤波的几篇所谓创新的文章了,可能档次比上面这篇还好,但是我一直都羞于提及(三篇的应用率还不及这一篇,我在这个领域之后再也没做工作的一篇!)。这个问题其实我当年文章刊出的时候我就有这个意识了的,我还在科网发了博文的(那是有意识的我第一篇科学网博客,第一篇有人评论的应该是,好像过了一个多月我才又登陆的回复的)看连接,当初的博文多么的清纯啊哈哈哈哈:
补充:写完之后,忘了回答第二个问题。有些人批评综述恰恰反应国内的浮躁之风。尤其是给研究生扣上帽子!
写了些创新小文章,可以到处吹啊。。。我提出了XX方法,解决了YY问题,可以报奖啊,可以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因为创新这个东西各有各理,别人也不太懂(综述就不太好吹!)根本不用关心人人都有创新,举国没几个创新的尴尬。
国内有乱象,挂上大牛综述就能发,或者有期刊喜欢综述,但是这不是综述本身的问题,更不是研究生的问题,别王二媳妇不生孩子,你怪张三呀?这不是智商问题.....
有些人自己水平不行,可能写综述都写不过学生……其实很多学科都是公开的,没多少经验秘密可谈,不在第一线,就没话语权!这不排除吃不上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如果不让研究生写了,那以后综述就是某些人的特权了.....霸权目的达到
有些人加上他培养的学生,也上不了好的综述。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那个view。就在底层不断成百上千的所谓小创新,更适合他们
作为公认的机制,以作者身份来看人,本就是一种偏见。一个期刊接受不接受发表不发表应该仅仅基于文章的质量。。。(是不是在庙堂待久了,就会忘了这一点,只记得打招呼文章就能发啊?)。。。比如那篇报道所言:即使几个学生投机取巧400篇文章没好好看,但是人家就能总结很好,不也行吗?有些人把400篇倒背如流,问他发现了什么,答曰:啥也没发现。。。。。。你说发表一篇文章到底是该看功劳还是苦劳?又来中国特色?
最后说句:井底之蛙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在井底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6 2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