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锋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livia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博文

从审稿角度看发表SCI

已有 998 次阅读 2012-12-4 13:3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normal, center, xml

从审稿角度看发表SCI

 

虽然现在很多人对SCI衡量科研人员的业绩颇有微词,但是鉴于目前的客观现实,拿SCI衡量科研人员业绩就如同用高考来考核高中生,我们不能因为制度中存在的某些缺陷而因噎废食,而应积极改善SCI评价体制中的不利一面,限制其不利一面,不断完善SCI的评价体系。再者,我们很难想象没有任何一篇SCI论文的国际基础科学贡献。

国际期刊评审要点

    前不久,我为一家SCI期刊审了一回稿,从评审人的角度我了解了评审的各个要点,正确理解这些评审要点,在写文章中注意它们,无疑会提高我们科研论文的投稿命中率。

     这家国家期刊的评审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文章的结构,即:研究问题或假设是否用一两句话进行说明,研究重要性是否用一个或两个段落解释清楚,研究方法是否适当,研究结果是否做出了详细的解释,文稿写作是否具有逻辑性,研究工作时候具有实际的科学贡献,引用的论据是否具有说服力。第二部分是文章的技术方面,即:英文(词汇和语法)的表达是否清晰、简洁和正确,文稿的长度与其贡献是否匹配,摘要部分是否呈现易懂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标题是否与文稿内容一致以及图表是否有用且具有高质量。最后一部分是文章的质量,即:研究的重点是否集中在想法或理论还是具体案例,研究问题或假设是否显然是衍生的理论和文献回顾和如何评价作者的解释和结论的质量?

    这些评审要点都设计了三个答案,评审人只需对照文稿逐一做好这些选择题即可。该家期刊的每个评审要点可能都对应着一定的分数,评审人审完稿后编辑可能会看到这篇文稿的分数进而决定这篇文稿的未来。因此,我们如果在写稿的时候能真正领悟并把握好这些要点,评审人倾向于打高分。

选择合适的期刊

   “酒好也怕巷子深”,为了让研究者的每篇有价值的文章发表在合适的杂志上以引起广泛的同行关注、合作或资助等,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磨一剑的文章理应发表在更权威、更高影响因子的杂志上。细细梳理起来,一篇文章的发表无不是凝聚着研究者繁重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文章的构思,我们和导师、同行或者同学积极讨论即将开展的研究工作的思路,有时候思路并不明朗,我们只好“摸着石头过河”——边做实验边调整思路。中期冒着严酷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繁重的取样、做实验和分析数据,实验中出了问题还得咨询导师,同行或者朋友等,后期写论文我们挑灯夜战,为了寻找一篇合适的文献“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末期写论文初稿的时候不厌其烦地修改与提高,投稿的时候一家杂志立马拒稿,接着投到另外一家同样被拒,一而再,再而三……当我们写文章的万丈豪情被再一次拒稿打击得一落千丈的时候,或许我们在盘算着:到底是应该重新补做实验还是投稿到另外一家杂志去合适呢?因此,将自己的研究工作做好后,选对杂志并顺利发表出来,将是对研究者大量辛苦脑力与体力劳动的一种最好的回馈。

现在很多人做了很好的研究工作,但是发表的文章却平平。我并不是说他(她)的文章写得不好,而是说发表文章的杂志一般般,即发表在影响因子档次较低的SCI杂志上。或许,我们调整文章的结构将最吸引人的地方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上,提高一下写作技巧选择一些更为恰当的用词,我们的研究工作可发表在更权威或更高影响因子的SCI期刊上。因为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研究工作被引用的频次将越高,研究工作可能得到更为广泛的同行关注。记得2007年我去西北大学(在陕西西安)开会的时候与一位老师交流,我说某项工作被另外一个老师用中文抢先发表出来了,这位老师几分痛心的说:“发糟蹋了,这么好的工作应该发表在更好的杂志上”。的确,一个很有趣的研究工作,最好发表在最适合的杂志上。例如现在很多搞生态学的人以能在美国生态学会主办的Ecology上发表论文作为荣耀,其实Ecology相比生态学的其他杂志影响因子并不高,记得Ecology前几年的时候只有三点几,但是很多生态学者却惟独钟情于此。这是为什么呢?原来,Ecology是全球主流生态学的门户或招牌杂志,几乎汇集了全世界顶尖级的生态学工作者的生态学思想,理念和最新研究动态,假如某位生态学者的研究论文能在这样的杂志上发表,无疑将得到全世界顶级同行的肯定,而他(她)的研究工作或许能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兴趣与交流。

投稿要越挫愈勇

投稿要越挫愈勇,投稿要肯定执着。文章写好了投稿就好比找女朋友,当我们满腔热情去“钟鼓乐之”意中人的时候不幸被拒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一见钟情的爱情传奇。但是,当尝试了好几个意中人后还是不幸被惨拒,或许,有人担心这辈子是不是真的要打光棍了。错,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打光棍,十个中八个曾经找女朋友失败的人最终还是结婚了。所以,我们要坚信投稿的文章经过修改后就一定会被发表的,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当然每拒一次进行反思与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很多中国投稿者发现投稿被接受并不象以前那么容易了。前不久,我就这种现象专门请教了Biological Conservation的亚洲植物学编辑Richard T Corlett博士。他回email说,在过去10年到15年时间内,中国、印度、东欧和其他国家的一些大学或研究机构越来越倾向要求所属员工将研究工作发表在国际期刊上,而且对影响因子还给出了限制。例如,一些事业单位每年年终对员工发表的SCI论文都可以给出一定的奖励,但是近年来,就对影响因子进行了限制和要求,一篇一点几的杂志现在的奖励强度已经显著降低了。这些规定导致一些国家的期刊被这些蜂拥而至的稿件忙得不可开交,这些期刊只能接受很少的投稿文章,鉴于Biological Conservation只有20%的投稿接受率,因此,大约50%的文章在未经过送审就被编辑给直接拒绝了。

     事实上,期刊喜欢那些被其他杂志广泛引用的文章,从而可以提升该期刊的影响因子或卖出更多的杂志订阅。正因为如此,一些描述性的和地区性兴趣的文章很难发表在这些国际期刊上。但是,除了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很少有这样的国际期刊,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文章接受率走低的态势,Richard T Corlett博士呼吁亟需一些高影响的东亚生态学杂志之类的杂志以解决这些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677-639091.html

上一篇:科普在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
下一篇:A certificate for the acceptance of a paper
收藏 IP: 159.226.89.*| 热度|

4 柳海涛 李春华 马兆武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