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友吴宝俊的博文“【科学网】“擦黑板”与“判作业”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3898)和我的博文“还有多少学生为老师擦黑板”(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3505)引起了很多博友的关注和评论(归功于博友推荐和科学网编辑部推荐),看来还真是一个问题了。一个是希望老师如何如何,一个是希望学生如何如何?那我就希望二者的有机结合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帮助。
现在我来谈谈我是如何给学生改作业(没有使用判是觉得这个字让老师处于高处,学生处于低处了)的吧。在给研究生上课的同时我有幸担任了范钦珊教授给上海大学土木系讲述《材料力学》课程的助教。第一学期有110人左右,第二学期有130人左右(重修生增加了),交作业的学生基本上在105本左右徘徊(只有个别重修生交作业)。
我一次改一道题,这样就进行重复劳动一百次(100本作业为例),修改过程中,将好的、差的和解题方法不同的挑出来,同时将有抄袭作业嫌疑的也挑出来;而后对该道题进行统计分析,将有多少人作对了,多少人做错了,出现了什么新的解题方法等都记录下来。上习题课时挑出其中两名学生,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解题过程,另一个学生挑毛病;因为有时候会故意挑做错的学生来上写解题过程,一下子将学生的认真程度提高了不少(感觉学生既怕被叫上台去讲,又希望被叫上台讲)。感触最深的是我让两个抄袭作业的学生上去讲(我不知道他们是谁抄谁的),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好像还错在相同的地方。这两名学生不仅再没有抄袭过作业,而且两学期下来都成了很优秀的学生(用范老师的话说是理解了研究型教学的本质,他们的研究型作业做得有模有样的)。这样下来,抄袭作业的现象大大降低了(估计抄袭别人的学生不敢交作业了或者学生自己不敢轻易让别人抄袭了)。上习题课,基本上是让一个学生上来讲、另一个点评,我做最后的总结。
由于第一学期是一周两次,每次两学时。幸好是安排在周二和周五,所以每次上完课后,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给学生改作业上了,这种改作业的方式搞得自己很累,也很快乐。很累主要是因为需要很多时间改作业,快乐是真可以发现有些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比较有新意,能让人眼前一亮。第二学期,又增加了一位助教,我的任务量一下子减轻了不少。
讲课有讲课的乐趣和苦恼,当然改作业也有改作业的乐趣和苦恼。总之,痛苦并快乐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