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视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odyssey 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副研究员

博文

向清华申请一点继续发展的空间

已有 3287 次阅读 2020-6-4 11:09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教书育人, 学术创新, 梦想, 责任, 坚毅

向清华申请一点继续发展的空间

                         —— 教书育人和学术创新都需要勇气、付出和坚持

Protrait_small.png

      面对国家的发展需求,学校的改革和教师的努力在总目标上通常是一致的。然而,每个学科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节奏。笔者2001年9月来清华做博士后,随即加入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项目,首先是考虑国家的需要,其次才是获得学校的肯定和支持。作为教师,教书育人就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学生经过老师的指导、帮助乃至救助,得到成长,他自己,他的家人还有我们老师的内心最为开心欣慰。此心光明,夫复何求?!原创性成果的发现,核心技术的打磨更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不为短期利益所左右,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6年,笔者计划借用工程物理系的名额参加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然后转入即将成立的天文系,原本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后天文系成立因故推迟,原有计划被打乱。彼时的三年,因为不知道天文系到底什么时候成立,所以仍然按原有的长期规划发展自己的课题和实验室,没有也不能刻意去迎合完全不符合天文学科的考核标准。

      按照学校的规定,过一定年龄参加人事制度改革的话,只给3年考核时间。对于长时间按照教研系列要求规划发展的教师来说,这个时间确实合理。然而,笔者参加HXMT项目,截止到2017年6月卫星发射,前后接近16年。这期间要暂停原先熟悉的课题,进入陌生的领域打拼。

      当初的抉择不是为了日后的鲜花与掌声,成功的喜悦也可以被深深埋在心底。为了心中的教育和学术理想,即使人到中年,笔者也愿意像年轻人一样从头开始奋斗。可是,除了要应对天文系成立、学科调整所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还要面对比年轻人更为苛刻的时间要求,队伍还未成型,就要接受考核。参加国家大学科工程及技术产业化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按现行的考核标准计算,几乎为零。很难说,这样的标准对笔者来说是公平和公正的。

      过去的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一方面,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高技术封锁等等促使我们上上下下反思现行的人才考核标准、科研教育理念是否合理科学,国家层面最近也给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另一方面,我们自主研发的大型科研设备,包括笔者参加的HXMT卫星,涌现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这表明,笔者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后面的实验室发展规划及技术产业化思路是科学的、合理的。

      在这一年中,在妥善安排好学生出路的基础上,笔者带领团队继续推进实验室的各项课题研究,继续推进技术产业化工作,继续思考一些基础性的科学问题,成果也在陆续产出和发表。为此,恳请学校根据笔者所提供的资料,评估笔者所持的教育及学术发展理念,核实已经获得的科研及技术推广成果,看看是否能延长考核时间。

      这样的一个申请,不是为了获得特殊照顾,而正是为了更好的体现清华在追求一流大学过程中所需要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① 引言:个人在时代大潮中的选择

这部分内容请参见博文:个人工作经历回顾(零):个人在时代大潮中的选择

② 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又名“慧眼”)

【参加一个国家大科学工程,就是个人科研生涯的长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这部分内容请参见博文:个人工作经历回顾(一):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

③ 十年班主任生涯

【班主任岗位需要理念、需要创新,更需要勇于付出和承担责任。】

这部分内容请参见博文:个人工作经历回顾(二):班主任

④ 建立多波段成像(MBI)实验室(非官方)

【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小环境。】

这部分内容请参见博文:个人工作经历回顾(三):建立多波段成像(MBI)实验室

⑤ 创立星帆科技

【当创业成了几乎唯一可行的道路时,纵使面对99%失败的风险,也要抓住那1%成功的机遇。】

这部分内容请参见博文:个人工作经历回顾(四):创立星帆科技

⑥ 一个有趣的学术成果——“成像系统的统计模型”

【纯粹的好奇心,加上长期的自由探索,带来原始的创新。】

这部分内容请参见博文:回顾一个原创性学术成果的诞生过程

⑦ 讨论:科研生态环境的建设

【建设好了科研生态环境的“绿水青山”,自然会有科研成果的“金山银山”。】

这部分内容请参见博文:简论科研生态环境建设



结论

      从2001年9月来清华做博士后算起,笔者已经在园子里工作超过18年,见证了清华创新、严格、务实的工作作风。很多改革措施都是开创国内风气之先河。人事制度改革尤其如此,改革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令人印象深刻。而笔者恰好也是改革的受益者,若非改革,即使顶着博导头衔,也要平均累积5年才能有一个博士生名额。不过,清华虽在外人看来实力雄厚,财大气粗,内部各个学科对存量资源(教研岗位、学生名额等等)的争夺却是异常激烈,毕竟每个学科的发展都牵涉到许许多多人的事业前途,不是你好我好的过家家游戏。这恐怕也是清华从“无法无天”(注:上个世纪末清华没有法律、天文等学科)的1998年开始筹建天体物理中心,到2019年才成立天文系,前后需历经21年的主要原因。

      笔者走了一条“另类”的发展道路。这样的道路或许是每一位创新者、创业者、教育者都要走过的磨练之路。多年来,笔者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得到了李惕碚院士、工程物理系、天体物理中心、近代物理研究所、宁波市、奉化区等相关单位,以及身边许许多多朋友的帮助。否则,按照网络流行的说法,在一部40集的电视连续剧中,笔者这样的角色可能活不过5集。

      通过多年的努力,笔者的目标与学校的期望越来越接近。眼下这个申请,即:将笔者的准聘期由三年延长为六年,同时将人事关系由工程物理系转到天文系,是为了克服长远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短期障碍。也许事情不是很大,却不是系级别或者学校某个部门可以解决的,需要在学校层面进行讨论协调。我衷心希望这个申请不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太大的麻烦。


后记:致敬身边每一位正在奋斗着的朋友

心中承载着梦想,肩上承担着责任。责任是一个人追逐梦想过程中最好最忠实的伙伴!不愿担责,如何追梦?!人非生而强大。缺乏历练和经验时,他会盲目、会贪婪、会冲动;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会本能的害怕、愤怒,紧张的彻夜失眠,也想着像个懦夫一样躲避,或者当一个冷漠的旁观者。但是,梦想和责任激发起他内心深处的善良、勇敢和坚毅,时时刻刻引导他去战胜懦弱,直面挑战。当困难与挫折像黑夜一样被驱散之后,他将迎来光明,也变得比过去更为强大。


附录


在清华天文方向工作十八年的努力、收获、思考与规划-终稿.pdf

申请转入天文系工作-周建锋(工程物理系)-终稿.pdf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54-1236372.html

上一篇:简论科研生态环境建设
收藏 IP: 124.64.17.*| 热度|

2 王安良 池德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