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主任岗位需要理念、需要创新,更需要勇于付出和承担责任。】
本科生培养往往是一所大学最为重要的任务,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也决定了一所大学的水平和声誉。在中国,要进入清华这样的顶级学校,大多数学生需要通过激烈的高考或其它竞赛选拔,往往过分注重技巧训练,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质疑精神和自由探索的动力。这些都要在本科阶段进行必要的弥补。因此,班主任的责任与工作实际上是相当重要的,也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尤其是敏锐细微的观察能力,亲和体贴的情感沟通能力等等。
本科生引导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从学习型向学术型转变”。目前,大学里对学生的衡量还是以成绩为主。学分绩的高低决定了学生能否拿到奖学金,能否获得免试推研的资格。从学校管理角度出发,这样的评估当然有它的合理性。然而,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确实要让他们尽早意识到考试和学分绩评估的局限性。无论是学习的目标还是学习的思路,都要向学术型转变。
笔者经常跟学生强调:“学的好,考试不会差;但是考的好,不一定代表学的好!要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须跳出学习唯成绩论成败的格局。”。老师上课,时间有限,所讲内容也有限,需要学生课后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消化,并通过强化练习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此外,学生们还需要阅读比较不同的参考书,尤其是大师的经典书目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基础知识掌握的越扎实,理论功底越深厚,将来的创新能力也越强。
本科生引导的另一项内容是“智商与情商并重”。能够进清华的学生,在智商方面经过了层层筛选,肯定是非常棒的。但部分学生在情商方面缺乏必要的能力,包括认识自身的能力,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等等。缺乏情商,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良好的心态,进而影响到学习生活状态。轻则厌学、沉迷游戏,重则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要带好一个班级。班主任光靠在班会上讲讲话是不够的,需要有科学周密的规划,再用实际行动持之以恒的贯彻下去。具体的措施包括:完善班集体建设,组织寝室讨论会,预先发现并干预、挽救出问题的学生等等。
班集体建设
笔者相信,哪怕过了很多年之后,自己的学生(工物92班、工物31班)仍然会记得在清华开第一次班会的情景。首次班会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班团委选/*/举。通常这个环节15分钟也就结束了。不过,笔者决定把这项工作做得细致一些。首先笔者鼓励大家踊跃报名参加班长、支书及班团委各个委员的竞选,片刻之后每个岗位都有了好几名竞争者。接下来,每位候选人都上台演讲3~5分钟,讲讲自己对本岗位工作的理解及想法。演讲结束后,是提问和交流环节,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自由提问。接下来的步骤是投票、统计、出结果。再往下,班长、团支书带领班团委经过简短协商讨论后,向全班介绍未来一年的工作计划,大家提问、质疑、交流。笔者最后作简单总结,要求班团委会后将工作计划细化,发给全班同学、辅导员和笔者。这场轰轰烈烈的活动会持续3~4个小时,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印象,也是这个班级成长迈出的坚实的第一步。
班团委成员的数目毕竟有限。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每个寝室又推选一位寝室长。清华历来有注重体育运动的传统,笔者在班上让同学们组织了10个不同的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每个小组设一位负责人。此外,下面要介绍的寝室讨论会活动中,每个寝室都有一位召集人。经过如此安排,班上几乎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班集体建设的具体活动,既贡献了力量,又锻炼了能力。
班集体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又不影响同学们的学习,笔者一般采取两种面对面交流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午餐会,和学生约好时间和食堂,边吃边聊,容易放松心情,拉进跟同学们的距离。午餐会的对象定期更换,有时候是班团委成员,有时候是寝室长,有时候是某个大寝室8位同学。另外一种方式是寝室走访,一般是周末。走访可以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也可以长时间的跟同学们交流。有时候,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已过半夜。
组织寝室讨论会
寝室讨论会是笔者酝酿已久的一个计划。其目的就是上面提到的让学生“从学习型向学术型转变”。众所周知,高考是中国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其优点是最大程度的保证了选拔的公平性,但其缺陷也很突出:在这根指挥棒的引导下,应试教育成了最佳选择。学生普遍缺乏质疑精神,缺乏思考能力和自由探索的欲望。而讨论是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
紫荆公寓的本科生宿舍布局很合理,两个小寝室夹一个中厅,中厅正好用来讨论。笔者给每个大寝室的中厅购置了白板,便于讨论。
每个大寝室每周末安排一个专题报告,报告内容和题材不限。学期初,每个寝室的召集人负责收集相关的报告题目,并汇总到班委的相关负责人。班委提前两周把有关报告的题目、地点、时间、报告人等信息发给全班同学,大家自由参加。各个寝室报告的时间错开,避免冲突。
每个报告一般安排20分钟左右时间结合PPT进行讲解,之后是提问与讨论,所花时间往往更长。笔者多次参加寝室讨论活动,场面之活跃,讨论之激烈,超出了笔者原来的预想。
寝室讨论会成为笔者所带班级的一张名片,极大的促进了学生们学习、探索的积极性,也获得了清华大学学生素拓项目第一名的荣誉。
挽救出问题的学生
能够进清华的学生,人人聪明,个个顶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总归会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业上或生活上出现严重的问题,如果不加以干预和引导,后果将不堪设想。
要帮助一个出现困难的学生,先是通过仔细观察、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现实状态和真实想法。接下来,要和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和家长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找出问题的根源。再往后就是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对学生进行有条不紊的持续干预和引导。引导能否成功,家长的参与和配合也很关键,需逐步改正过去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笔者对问题学生的工作经验是:尽早发现,及时介入,长期引导。
介绍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笔者凭着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一名大二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好的苗头。于是,把他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定期来笔者实验室参加午餐会,跟踪他的发展动态。大三时,经历一些挫折和打击之后,他的状态崩溃,被医生诊断为重度精神分裂,需入院治疗。之前,也跟该学生的家长乃至亲戚们一直有沟通。情况发展到这么严重的地步,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不过,通过咨询医生,了解到精神分裂是一种客观的病,通过正确的治疗和干预,可以正常生活和学习。
该学生出院后,由于药物的副作用,体重大幅度增加,行动思维迟缓。笔者和他家长一起制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分阶段计划。为了更好的让他恢复,在休学期间,每天上午让他来笔者实验室呆一段时间(其实冒着相当大的责任风险),下午午休后,会和妈妈一起去西操锻炼。慢慢的,体重恢复到了正常水平,思维也逐步活跃起来。于是,笔者指导他开始课程的恢复性学习。
复学后,得益于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以及正确的引导,他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最后过了推研分数线,获得了继续读研深造的机会。整个过程堪称是一个奇迹!
笔者担任班主任期间(2002~2003,2009~2013,2013~2017),偶尔会收到一些小小的意外惊喜:比如自己带的班级不到30人,有两位同学获得校级优秀毕业生,而全校总共只有40个名额;再比如获得了优秀班主任称号等等。不过有一个成绩,笔者至今感到自豪:笔者带过的学生最后都拿到了毕业证书。
为什么会对这个看似很Low的成果看到自豪呢?在清华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都清楚,学校各种资源颇为丰富,一些做事主动、能力强的学生如鱼得水,他们自然会联系老师进实验室来提升自己,遇到困惑也会主动找班主任讨论获得帮助。班主任真的重任在于帮助那些自我管理能力不够成熟,在监管宽松而竞争又极其激烈的环境下,迷失方向,失去信心的学生。在清华,这样的学生,并不是个别现象。
我们当然可以有很多理由让这样的学生放任自流,毕竟自己的工作很忙,压力也很大。或许,象征性的找他们谈谈话,无关痛痒的教育几次,也就够了。至于效果如何?管不了那么多,优胜劣汰嘛!果真可以如此吗?!一位清华学生的背后,是一个奋斗的家庭,他(她)不仅仅是父母掌上的明珠,也是一个村,一个乡,乃至一个县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清华的入取通知书写着:“清华,是你一生的骄傲!”。如果一位学生没有被培养好,那么失去骄傲资本的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
想要认认真真的把出问题的学生引导好,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当作系统工程来看。对学生有较大影响的一个是家庭,另一个是学校。本科阶段,学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太正确的教育理念,或者家庭教育的缺失。当家长也感到无助时,学校和老师就需要站出来,勇于承担引导和教育的责任。一些学生没有被引导好,乃至发生悲剧,很大一个原因是学校和老师的认识没有到位,责任缺失,没有主动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纽带,没有努力去和家长达成共识,没有形成合力!
笔者至今难以忘怀一位家长跟我说的话,他说:“......说实在的,我家经济条件不太好,我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打拼,儿子从出生到现在,跟我见面的次数可能还没跟您周老师见面的次数多......”。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还有理由旁观吗?!所以说,虽然笔者平时跟学生鼓吹不要太在意成绩,但在让所有学生都毕业这个或许很Low的目标上,一定是不计投入,要拿满分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