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我也算是一个伶牙俐齿的人,和小朋友争论与吵架是常有的事儿,基本上没有输过。记得有一次和小我半岁的表弟争论,大意可能是奶奶(其实是他奶奶我姥姥)更喜欢谁,他起初表现很自信很强势,于是我旁征博引,不断追击,结果他在某个回合忽然毫无征兆地大哭起来,弄得我手足无措,十分后悔。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口舌之争似乎没什么意义,要不为什么赢了也毫不快乐呢?
后来读书认字了,学了文化,懂了礼仪,和人吵架的事情慢慢少了,但是争论还时有发生。最过瘾的是在上初中时,后座也是一个和我一样扎着两个羊角辫的小姑娘潘,聪明伶俐,堪做对手。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就是我俩激烈交锋的美好时光,我从座位上转过身去,与她唇枪舌剑。我们辩论的话题从“毛主席是不是人民”到各种五花八门的话题,现在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我记得我们从不恶语相向,不会真“骂”对方。只记得那种机锋闪现、滔滔不绝、痛快淋漓的感受,就像吃辣椒、喝冰水,怎一个过瘾了得。有一次“酣战”之中偶然回眸,瞥见班主任数学老师正站在窗外观战,脸上表情清新动人。现在回想起来,那应当是欣赏加得意。反正她从来也没有在我们激烈争论的时候以干扰他人学习的理由干扰过我们,这让我产生了一个至今不变的认识:好老师就是这样的。后来对手潘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上了中专,从此人生再无重逢,不知今在何处?那时候没有科学网,人生就这样走着走着就散了,再不相见。
到了高中我是比较寂寞的。除了学习压力大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再无可以辩论的对手,倒是多了一些“粉丝级”的密友。也或者大家都长大了,有了文化,不再赤裸裸地争吵了。到了大学更是,当我做为大一新生踏进北大校园,以各种菜鸟级的“愚蠢”烦扰高年级女生时,那些智商奇高的女神们总是优雅、略带爱护地帮你化解问题,从不表现出任何鄙夷来。在那里没有人因为自己的智商、出身或财富而自得,因为满世界都是比你更优秀的人。久了才明白,将鄙夷别人看做是最值得鄙夷的事情,那是一种教养,也是一种骨子里的傲慢。
再后来除了至亲的人而外,很少有争论。也有一些专门找来争论的朋友,我在心里认为这是对方的勇气和自信,也是一种尊重。试想想,他和你非亲非故,没有利益纠葛,如果不是太过重视你,又何必费此口舌。所以说,想和你“吵架”的人,都是因为太把你当回事儿了,想和你沟通,要么是想让你重视他,要么是想让你认同他,再或者,干脆就是喜欢你。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最有价值的存在,是在对手的心里。只可惜,多年来我已经不再擅长口舌之争了,争吵总让我想到那个五岁小女孩看到表弟号啕大哭时的心情:沮丧极了!如果我没有赞扬你,就表示我不同意你,我保持沉默可以吗?
今天看了看,在科学网居然已经盘踞了7年之久,并且仍然没有离开的意思,可见我这个人也是一个忠贞之人。7年来点击率才刚刚超过100万,这和那些千万富翁相比,实在是不足挂齿。反思一下,原因在于我太不爱争论了,既不爱争强好胜,也不爱争名夺利。年龄越大,这种倾向越明显,这让我想起我性格温和而有极高智慧的父亲。也或者,对于科学网,我爱得不如他们深,投入的没有足够多?
想到这里,我愈加佩服科学网上那些“喜欢”身处漩涡中心的“焦点”科学家们,他们激烈地争论,真诚地谩骂,全身心地愤怒,从不计较有失风度,有损形象,因为他们太爱科学网,把科学网当成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江湖”,想要在这里成就仗剑天下的浪漫理想。他们的较真,掀起科学网一轮又一轮的波澜,江湖上风起云涌,演员和看客都觉得过瘾。但是看来看去,吵得最起劲的都不是科学问题本身,而是想证明自己比别人高明厉害。我基本上不相信,40岁以上的一群有一定成就的科学家,会被别人“骂服”。更何况舞台是搭起来的,江湖自身的安危也是需要维护的。
看科学家们争论,我又想起小时候与人争论的时光,那是赤子情怀,尚未受到人文社会的浸染,闪烁着求“真”的光芒。只是除了科学本身之外,其它的道理,不说的人可能比说的人更明白。
唉,真是“天凉好个秋”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