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huy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shuyi

博文

Hook:如何高效双向链接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

已有 5448 次阅读 2021-8-17 17:13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除了检索与分类,你还可以这样高效整合自己的知识库。

陌生

上周二晚上的直播里,我给你谈了「知识网络的链接」。这是朋友圈里小伙伴热情洋溢的留言记录。

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的赞助,直播里我们共送出了5本《卡片笔记写作法》(How to Take Smart Notes 中译本),大伙儿已经陆续收到了。

在这次直播里,我提到了一款自己常用的工具,可以把操作系统中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加以双向链接整合

许多小伙伴当即在直播留言区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款工具,希望我多讲讲。

直播后提问比较火爆,所以没有来得及详细介绍。今天我就专门撰文,跟你聊聊这款有趣的工具。

这款工具的名称叫做 Hook ,主页链接在这里

你在系统中呼叫它的时候,它会显示出这样的一个窗口。

有人看到上图就会联想,说:

这不就是个启动器吗?

macOS 下面,有好几种启动器。系统自带的有 Spotlight Search ,常见的第三方应用则包括了 Alfred 和 Launchbar 等。它们可以帮助你快速寻找信息资源,以及启动一些快捷命令。

然而,这个 Hook 还真跟它们不一样,因为启动器的机制,叫做随机访问(Random Access);而 Hook 的机制,叫做上下文访问(Context Access)。二者是互补关系

Hook 既然不是启动器,那它究竟该算作是哪一个软件应用类别呢?

看过本文,你就能理解,它现在基本上可以独占一个新类别

Hook 的不同功用表现在哪里呢?我们下面一起来看看。

功用

要搞清楚 Hook 的「特异功能」,我们就得先复习一下「双向链接」的概念。

所谓双向链接,就是你只需要把节点 A 指向 B,那么 B 就自动添加了指向 A 的链接。站在 B 节点上,你可以立即看到,都有哪些笔记和它发生了主动与被动的关联。

通过《如何用好 Roam Research ?(一)「双向链接」》一文的讲解,你应该已经理解了在笔记软件内部,双向链接的重要性——它可以帮助你快捷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从任何一个知识节点出发,在自己的知识网络上面便捷游走

目前支持双向链接的笔记工具,还着实不少,例如 Roam Research, Craft, Notion, logseq 和 flomo 等。类似的产品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但是请你注意,这些工具中双向链接,都局限在了应用的内部

如果你想把自己某个知识节点(一般而言,是一则笔记)和外部的信息资源(网页、视频、本地文档和邮件等)相连,那就很难形成双向链接了。

你可以在笔记软件中放一个网页的 Web 链接。你下次打开这则笔记,可以通过这个链接找到该网页。但是你下次按照网址输入,或者搜索引擎查找打开这个网页的时候,却无法立即看到自己的某条笔记曾经引用过它。

如果时间久了,你完全可能遗忘自己对它进行过阅读分析的历史,投入时间和注意力去重新处理它。这可能给你带来效率的下降。

其他外部资源,也是一样,例如:

  • 文献管理工具(例如 Zotero)里面的 PDF 文件

  • 存在 iCloud 里面的图片

  • 存在 Downloads 目录里的视频

  • 某一封电子邮件

  • 其他某个笔记工具里存储的条目

  • ……

如果你已经在某些笔记工具里体会到了双向链接的好处,那么自然也希望能够在上述类型的信息资源间,构建双向链接。但是,这做起来,非常让人头疼。

很多人,就采用了 All-in-one 的方式——既然双向链接无法连到软件之外,那我就把所有的信息资源,都放在一款软件中,不就得了?

我就见过有的小伙伴把各种 PDF 、Office 文档、音频、视频、网页存档……甚至全部邮件都拷贝到 Roam Research 里面。至于其他笔记工具里的内容,更是不遗余力全部导出,用尽各种手段转换成 Markdown 格式,然后导入到 Roam。

这种折腾能力,我确实很钦佩。但是,这种做法,我不认同。因为会带来很多问题。

首先,是隐私和安全。很多内容,原本你就是打算存储到本地的,这一下却不得不存储到云端服务。这样有安全性的问题,尤其是你和其他人协作分享时。我曾经吐槽过 Roam Research 的共享机制,哪怕只分享一个页面,应用也把你全部的数据库内容都扔到对方的浏览器缓存。不知道目前有没有改进。

其次,许多工具对于一定的存储空间,都是要收费的。这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经济成本。即便存储在本地,也会造成冗余空间占用,还得进行各种整理。而且不少工具一旦装进去数据太多,一个检索命令下去,都得等半天才响应,会严重影响你的用户体验

第三,存储到这些笔记应用的文件,许多格式往往不支持直接在应用客户端或者浏览器打开。为了正常使用,你还得每次先手动下载下来,才能用。如果是一首歌也就罢了,若是一个视频文件,动辄几百兆甚至几GB,是不是就很让人头疼?

最后,如果你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修改更新,那……如果你选择拖延甚至干脆撂挑子,我能理解。

你看,把所有类型的信息资源,统统扔到一个工具里,是不合适的决策。怎么办呢?

把双向链接建立在操作系统级别

这样一来,你的文件该存在哪儿,就存在哪儿;该用什么工具来浏览修改,就用什么工具。只须用一款单独的工具,帮你记录这些信息资源间的链接关系。

这就是 Hook 做的事情。下面给你看一个演示录屏。

在这个例子里面,我把一个本地的图片利用 Hook 关联了一则 Craft 笔记。我在 Finder 选中这个图片,快捷键呼叫 Hook ,它可以立即显示出这个图片相关的所有资源,点击即可立即跳转到 Craft 里面建立了链接的那则笔记,非常方便。

同样,当你在 Craft 中开启这则笔记的时候,也可以立即呼叫 Hook ,然后找到与之关联的图片,并且开启。如下图所示。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优点

我觉得,Hook 至少为你提供了以下4点优势:

首先,是保证了你的深度工作流(Deep Work Flow)。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在完成一个复杂项目(例如一本书,或者一篇毕业论文)时,总会写一段儿,就发现有个事情需要查证,或者有个内容希望补充加入进来。于是你就进入了检索过程。

可问题在于,检索这个事情,实际上是非常消耗你的工作能量的。因为你需要不时打断自己的写作过程,然后投入到检索、筛选结果、编辑内容这样一个循环中。你的深度工作被打断。

这实际上跟你写一会儿东西就看一眼手机很像,非常低效。你得耗费足够多的意志力,保证主体工作的进行(码字儿不易啊),还得抵御不断袭来的诱惑干扰——因为很多时候,你总会在检索过程中,遇到有趣的,但是与目前深度工作无关的内容

而如果你把许许多多的信息资源利用 Hook 这样的形式进行了链接,那就大不同了。在写作之前,你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拼图组块。使用了一张插图之后,你不需要在自己的知识仓库或者操作系统里检索相关的关键词,而是直接呼叫 Hook ,把事先已经找好的链接列出来,一一探访,然后尝试加入到文稿中。这种方式,就是前文所谓的上下文访问(Context Access)

这样一来,你一直没有脱离自己的深度工作流。效率会改善,也不必承受那么大的干扰、拉扯和折磨。

其次,是帮你解决了粒度问题。

对于很多项目级别的信息资源,例如一本书,你需要快速定位到相关的上下文。但是从一本书里,即便采用全文检索的方式,找寻结果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而 Hook 结合 Skim PDF Reader 这样的免费工具,可以快速帮助你记录到具体的那一个段落、句子,甚至是单词的定位信息,并且与其他信息资源双向关联。这样一来,你从某则笔记、某个视频,都可以快速跳转到某本书的具体上下文,效率会比别人高出许多。吕立青在他的直播里面做过这样的演示,你可以找来看看。加上快捷键的辅助,操作电光石火,让人眼花缭乱。

第三,是处理了文件位置改变、重命名等问题。

很多时候,你在笔记工具中加入外部链接,总会忧心忡忡。如果一不小心挪动了外部文件的位置,链接就算是白瞎了。有时候部分工具(例如 Zotero 的某些插件)会自动给 PDF 附件更新重命名,有时候这种「人工不智能」会让人很恼火——因为笔记中原本好好的链接变成了「死链」。

而 Hook 却让你完全避免了这种烦恼。你更名,不要紧;你挪动文件或者笔记单元的位置,没关系。你原有的链接,甚至是定位到具体段落的深度链接,全都能不加修改就正常跳转。我尝试过把一个文件扔进回收站,一点链接还是立即直达。直到我把回收站清空,它才算彻底消失。

第四,是你甚至可以分享这种链接。

我前几天在群里做了一个演示。

我从 Hook 官网上下了一个 PDF 文件,传到群里。群友安装了 Hook 和 Skim PDF Reader 以后,把这个文件随意扔到硬盘哪个目录,更名。然后我这边在 PDF 文件上当场标注后,生成了一个链接,传到群里。对方直接用这个链接,立即定位到了他那个改了名字、换了位置的 PDF 文件对应段落,分毫不差。

群友们表示很惊艳。

但是 Hook ,却不是用来让人惊艳的。

缘起

Hook 的开发者叫做 Luc P. Beaudoin ,他是一个认知科学家

在他看来,万维网创建的本意,是让更多普通人参与创造知识之网。但几十年过去后,万维网实际的发展与这种本意偏离过大。

不同应用与平台厂商的崛起,把万维网搞得千沟万壑,软件之间的沟通都有障碍。

而大部分用户,实际上每天都在消费各种链接起来的信息,而没有真正参与创造。如果你天天刷手机的话,这个论断兴许感同身受。

Hook 尝试给普通人赋能,让你不再只是一个看客,而躬身入局,去参与链接信息网络的构造过程。终极的目的,是提升每一个知识工作者的认知生产力(Cognitive Productivity)。

Luc P. Beaudoin 除了开发软件外,还出了2本书,都在 Leanpub 平台上面。

我在7月24日的视频号直播里面讲过,无论是《卡片笔记写作法》还是《智识的生产技术》,其实都是来自于1960年代的知识管理实践方案。而如果从纸笔卡片到如今的 Roam Research ,Craft 和 Notion 有演化中间形态的系统梳理与总结,我觉得这本 Cognitive Productivity with macOS 可以算一个。你可以从网站上面看到完整目录以及下载免费的试读章节

注意这本书从2016年开始撰写并且放在 Leanpub 平台,真正写完,距今也有两年多的时间了。书里面有一些工具,其实已经过时,需要认知刷新。

如果你想了解前沿知识管理工具如何更有效处理书中提出的许多问题,不妨翻翻我之前写过的 Roam Research 系列文章,并且按图索骥,着重看看之前为你推荐过的 Roam Untangled  Roam for Results 课程。

局限

Hook 这款工具目前最大的限制,是只能在 macOS 环境使用。脱离了这个环境之后,例如在 iPad 或者 iPhone 上面点开,链接就都失效了。

好在作者宣称,目前正在积极开发 iOS 版本的 Hook 应用。我很期待它能早日上线。

下载使用 Hook ,会有一个月的免费使用期。其间所有功能你都可以用。如果到期后希望继续使用完整功能,需要付费,否则会降到 lite 版本。

注意 Hook 并非订阅制。你花的钱是购买软件 + 一年内新版本免费升级的。如果你觉得当前版本尚且足够使用,是无需在1年后重复购买的。

特别提醒,注意如果你是教育用户,别忘了申请教育优惠,幅度40%。申请需要使用教育邮箱,我尝试的申请过程很顺利。

小结

本文我为你介绍了 Hook 这款工具。它可以帮助你把各种不同类型、散布在操作系统各个角落、甚至是不同应用「孤岛」内的信息资源双向链接。这样,你就为自己构造了一个连接知识与信息的高速网络。当信息的聚簇足够触发灵感时,你就可以轻松地用它们进行整合与输出。

一切资源都在你的指尖,而不必进行非常繁复的检索、筛选、再检索、再筛选工作。你的工作方式,将从自顶向下挤压自己的头脑,变成自底向下的知识结构自然生长,更加轻松愉悦。

祝使用愉快!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请点赞。

如果本文可能对你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

欢迎关注我的专栏,以便及时收到后续的更新内容。

延伸阅读

你可能也会对以下话题感兴趣。点击链接就可以查看。

题图:Photo by Anne Nygård on Unsplash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77709-1300227.html

上一篇:卡片笔记应用怎么选?
下一篇:如何把你的想法一键变成图画?
收藏 IP: 60.24.14.*| 热度|

1 李毅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7: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