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与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nxiang 本博客的主要内容为学术出版,数字出版,和开放获取。

博文

开放知识浪潮与科技出版环境的变迁

已有 7871 次阅读 2017-4-12 13:26 |个人分类:数字出版|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知识, 开放获取, 出版, 欧美, 科技图书

最近5年左右,欧美科技图书出版面临来自开放知识浪潮的、日益强烈的冲击。以开放获取出版、开放教育资源、开源软件和知识共享授权为基础的开放知识运动席卷全球,正在颠覆包括科技出版在内的、封闭的传统传播体系。

2016年,在法兰克福书展的图书出版论坛上,英国资深出版人弗兰西斯 品特断言,“封闭模式的商业图书出版行将就木”,这让在场的各国出版人唏嘘不已。可以说,科技图书出版,尤其是商业出版,必须认真思考来自开放知识浪潮的挑战,寻求在开放环境中的新定位与新策略。

本文刊载于《科技与出版》杂志2017年第2期,聚焦于科技图书出版与开放知识浪潮之间的对立与融合,并梳理2016 年欧美学术专著、大中专教材和专业图书出版领域的发展动态,分析开放运动对商业化出版的挑战,介绍最新的开放图书创新及问题,并探讨商业出版在开放知识环境中创新求变的策略。

原文较长,在此分为为四篇博文发布,略有改动。本文是第一篇,侧重于对欧美科技出版环境变迁的综述。


开放知识浪潮与出版环境的变迁

一直以来,立足于专业机构市场的欧美科技图书出版享受着稳定的收入、丰厚的利润以及常年积累的垄断地位。形成这一良性商业体系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二战”后欧美大学和科研教育市场的持续增长;完善的版权立法与严格的版权保护;欧美大学在学术传播和学术评价方面对商业出版的依赖。但是,最近10 年左右,造就科技图书商业成功的三大要素都在发生变化。

欧美本土高等教育市场日渐萎缩,生源越来越依赖海外留学生,尤其是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学生;在金融危机后,无论美国还是欧盟,其公共财政对科研经费和图书馆经费的投入一直处于削减的状态。总体市场规模和经济来源的缩减,直接冲击着学术图书产业的规模效应;随之而来的,科技图书的商业模式向着高定价、低销量的恶性循环发展。

根据美国劳工部2016 年8 月发布的统计报告,大中专教材的价格在过去10 年上涨了81%,其涨幅超过了所有其他商品,包括房地产(涨幅为51%)。这只是教材在近半个世纪价格持续上涨趋势的延续。2016 年同期发布的另一份报告显示,昂贵的教材价格对学生学习产生强大的负面影响:66.6%的学生因此没有购买所需教材,在这些没有教材的学生中,37.6%取得了低分,19.8%不及格。不客气地讲,欧美教材出版市场看似繁荣,其经济可持续性却面临严峻挑战。

版权环境的变化是另一个影响科技图书出版的因素。在印刷时代,欧美出版业一直受益于其完善严格的版权保护体系。但在数字传播时代,这一体系受到来自数字侵权和版权革新的双重挑战。从技术层面讲,虽然出版商为电子出版物DRM技术支付了巨额研发使用费用,但实践中,普通读者只需安装一个插件就可以轻松移除数字版权约束—DRM成了“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摆设。

从立法层面讲,全球数字版权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其核心诉求是:在数字时代,由于复制传播成本下降趋零,版权立法应更加倾向于保障公众获取知识的权利,而不是维系出版商的暴利,将商业利益置于公众利益之上。全球范围内促进版权开放变革的运动此起彼伏,比如国际开放获取周,国际开放教育周,国际公平使用(Fair Use)周,等等,这些活动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参与,在推广开放理念方面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公平使用是版权革新的一个焦点领域,也是关系科技图书出版切身利益的问题。2016 年2 月,由美国研究性图书馆协会发起的公平使用周活动,在很多国家,尤其是没有就此立法的国家引发热议。比如,澳大利亚大学和立法机构就本国版权体系中引入公平使用条款进行深入、广泛而激烈的讨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需要增加版权法规中的特例情况,尤其是允许和促进学生、教师、图书馆和新闻媒体工作者更自由地使用版权内容,以提升教学、科研和公众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效率。2016 年年中,维基解密公布了一份据悉是TPP(泛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草案中的版权章节,其严厉的版权条款和全球化的跨国监管体系引来了广泛的批评与抗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数字时代版权观念的变迁,尤其是欧美公众对于现行的、落后于数字时代的版权体系的不满。

第三个改变出现在高等教育系统。越来越多的学者、机构和公众开始反思和批判占据主导地位的商业图书体系。除了前文提到的,教材与学术专著的高定价问题,在2016 年,西方大学学术评价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大学和科研机构尝试摆脱在学术评估环节对引用率、期刊影响因子等指标的依赖。评估的优先权正在从传统的出版计量指标向科技成果转换(Commercialisation)和公众影响力(Real World Impact)转移。比如,英国研究委员会在大学研究质量评估(Research ExcellenceFramework,REF)中率先采用影响力案例分析(Impact Case Study)。通过研究机构的书面陈述,来定性地评估科研成果的现实社会影响力。这一举措经过实践尝试,获得了广泛认可。

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也在2016 年宣布采用类似方法来革新其研究评估体系ERA(Excellence in Research forAustralia),以便全面衡量科研成果的社会贡献与公众参与。常年以来,学术出版,尤其是科技图书出版,既是学术成果的传播者,又是学术成果的认证者。

“出版或出局”迫使学者们只顾埋头出版专著,而根本不在乎图书的发行、销量以及社会影响力。这形成了一个畸形的科技图书发展体系,广大研究者成了出版商的廉价创意劳动力,而公共财政支持的科研成果成了出版商私有独占的版权资产。随着大学科研评估体系的变革,传统科技图书赖以生存的政策环境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3928-1048423.html

上一篇:数字学术传播与图书的未来
下一篇:欧美开放学术图书与开放教材发展动态
收藏 IP: 137.154.182.*| 热度|

1 迟延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