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有感于“别了,大学书店”

已有 2669 次阅读 2016-3-10 02:03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大学书店

有感于“别了,大学书店”
作者: mirror (*)
日期: 2016/03/09 00:26:41

《聊聊大学(14)——别了,大学书店》 是个值得读的帖子。
Quote

为什么国科大校园里没有书店?一个大学里没有书店,能叫有文化的大学吗?一个大学没有书店,能称得上一流吗?国科大里连个书店都没有,对得起考这么高分的学生吗?
的确是好问。

换个视点,从供给方思考的话,情景又有一番了。镜某算是喜欢书的人了,也知道若干书店。应该说,如同大学的差距一样,国人的书店、出版社也与洋人的有巨大的差距。国人书店的特点是“实用书”多,国人出版界的特点是书便宜。国人的书大约只有洋人的1/10价格吧。承载同样的内容,如果只有人家的1/10的价格的话,整个生态圈或许要畸变了。应该说已经畸变了。

书店毕竟是商家,不能维持必然要关张。要维持就要有市场:1)买书人的多少,2)人均买书单价的多少。人没有上万恐怕难以维持,人均购书单价低了也不能维持。网店的冲击固然是问题,但是一流大学里如果没有一个像样的书店,恐怕不能称为是一流的。大学书店能维持指标是购书的人群有几万,人均年购书额几千。不这样的话,的确是没法维持。书店固然是个问题,但毕竟那不过是个零售商,不是个“大问题”。大问题是出版业的问题。

镜某以为国人的出版业需要有个大的改变。与当初的大学改造一样,国人的出版业也被改造过,出现了很多的像专科大学那样的“专业”出版社。如今又变成了庞大的集团公司,大概与出好书基本无缘了。因为
Quote

以图书、期刊、电子音像产品、数字出版物出版和销售为主业,兼营图书、期刊和教学仪器设备进出口等业务,属中央国有大型文化企业
的定位,大概就与所谓的文化无缘了。相比之下,商务印书馆还有个出版商的样子。但是也不能免俗,也要说自己是中国国家级出版机构。什么时候商务印书馆不再标榜自己是国家级出版机构了,大约文化气息就可以正常了。

《聊聊大学(17)——理论物理专业是个啥?》也是个有趣的帖子,其中对四大沥血的说法很是出彩。
Quote

量子力学,可以称得上是二十世纪最有用的学问。我们能有电脑,能有光纤,能有液晶电视,能有智能手机,全都是因为有了量子力学。这门学科的诞生是因为牛顿力学无法解释原子尺度的物理现象,所以物理学家造反,构造出薛定谔方程,并用新的数学方法做出了一套新的物理理论。就是这个feel,倍儿爽。

但是说“所以物理学家造反,构造出薛定谔方程,并用新的数学方法做出了一套新的物理理论”显然是不妥。与其说“物理学家造反”,不如说他们就是一帮有反骨的人。“用新的数学方法做出了一套新的物理理论”也不错,但是如果这个新是说矩阵力学的话,至今用的人也不算多吧?薛定谔方程显然不能算是新的数学方法,波函数的做法也是个“传统”的路数。

“牛顿力学无法解释原子尺度的物理现象”显然不是道具层面的事情,而是概念层的。因为描述粒子的运动方程与描述波动的运动方程都有,不缺道具。所谓革命,是说用波动的运动方程来描述被认为是粒子的的现象。比如说电子的。加速器里的电子遵循粒子的运动方程。但是氢原子里的电子就不再遵循了!这显然不能说是“道具不好使了”,而只能说是“道具用错了”。

为什么不能用描述波动的方程用于描述氢原子里的电子呢?这就是薛定谔方程的起源吧。其方程本身,依然是在原来的力学体系里面。

比起其他几篇来,镜某更喜欢《再谈鲁白,谢灿,张生家一案》。很有些“耳目一新”的感觉。
Quote

鲁白与张生家之间的争端,并不是科学问题,而是知识产权纠纷,属于涉及到一定专业背景的法律问题。
“不是科学问题”的认识镜某赞同,但是说“是知识产权纠纷的法律问题”就有些跑偏了。显然这是个科学伦理的问题,科学从业人的伦理问题,甚至是个自然人的伦理问题。

前些天与晚辈讨论问题,说到天空蓝的事儿。蓝天的道理大都可以知道,只要引用瑞里散射的说法就好了。但是散射体又是谁呢?早晚霞为何又是红的了呢?早晚霞红是采用了吸收的说法,与散射不是一路的解释。高层大气瑞里散射的散射体并不是尘埃等“下午两点半”。散射体就是大气密度的涨落。因为大气稀薄了,密度会很小,涨落现象就会很明显。密度的变化带来了宏观折射率的变化,因此带来了散射。一般镜头表面(界面)也会有透射、反射和散射这三类现象。好的镜头多有防止反射的镀膜,所谓的增透膜。其代价就是增加了散射的强度,当然比起反射的被削减来,那点儿散射的增加根本就不是事儿。但是比起原来的散射量来,那就增加多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961672.html

上一篇:【泥沙龙笔记:从机器战胜人类围棋谈开去】
下一篇:“看不见防盗门窗的日本”的背后
收藏 IP: 192.168.0.*| 热度|

1 徐令予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