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们自然要利用这些“说法”来促销。鲜花太扎眼,物件有麻 烦,因此能食用的最好。因此就是巧克力了。
镜某的孩儿时代,巧克力糖是高级商品了。那时京城百姓的日常也就是“杂拌儿糖”,很多种糖混在一起,高级糖和低级糖混搭的一类商品。其中有奶油糖(软糖)、水果糖(硬糖)和酥糖。好一点的有太妃糖。巧克力的味道无疑是种高贵的代表,连凤凰香烟都要做成巧克力的气味。
如今购买这类食品费用占工资的比例也从过去的10%降到不到1%,在京城里几乎可以吃到全世界各地的巧克力糖。吃多了就知道什么品牌的巧克力好吃,以及体验过时间长了或者变质了的巧克力不好吃的现象。同样的原料,由于工艺的不同,决定了巧克力的好吃与否。
巧克力糖的基本原料是
可可白脱、可可粉、糖和奶粉。决定巧克力口感的是
可可白脱的晶体状态。既然是晶体年,就来说说这个晶体。常被提起的是同样的构成元素C,有两种不同的晶态:石墨的和金刚石的。理解到了这个层次,也就不稀罕什么“钻戒”了。当然了,如果钱多得不知买个什么物件好的话,可以考虑买个“钻戒”五的。按梦露的说法,
钻石是女孩儿最好的朋友。
言归正传。可可白脱有六种晶体状态。V型和VI型是关系密切的两个状态。V型的相变温度在33度附近,是准安定相;VI的相变温度在36度附近,是安定相。糖和奶粉不溶于油脂,作为微颗粒混在
可可白脱的晶体块的缝隙之间。可可白脱的晶体融化后,甜味和香气被人感受到。因为低温一点、不稳定一点,V相的可可白脱晶体要比VI型的融化得快,舌头感受到的可可白脱晶体融化过程,也是巧克力可口的一大要素。同时V型的可可白脱晶体表面有光泽,而VI型的则没有。比较一下国产的和洋人的巧克力,就可以感觉到这一点。如此看来,国人在生产巧克力糖的时候,工艺不到位。
由于V型的可可白脱是准安定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成VI型的安定态。尤其是升温融化再结晶后,这类现象会更明显。如何能获得V型的可可白脱晶体?这是巧克力点心师们的技能。据说要大量产生V型的可可白脱晶体一个条件是要搅拌原料的液体。剪向力会影响出现准晶的几率。另外就是控制温度变化的速度。这一点与做金属玻璃的感觉差不错。
巧克力晶体与食品口感的研究课题,是镜某上个世纪在某国家实验室的墙报上看到的。那是一段和巧克力一样甜美的时光,同时也体验到了发达国家的学术与产业界结合的紧密程度。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