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个问题,科网上出现了激烈的争论。
《冯端先生的书错了吗?》和
原子堆垛:改正冯端《金属物理学》的1个错误之间吵起来了。
有实验现场的李老师主张“周围原子配列情况是完全相同的”。相反,理论背景的黄、冯的教科书上则是主张“不完全相同”。这是个很有趣的场面。镜某倾向于“周围原子配列情况是完全相同的”说法,同时也理解黄、冯的主张。
黄昆的说法比冯端的更为明确,不一样的判据是“从A层原子看,上、下两层的原子三角形是朝着一个方位,但从B层原子看,上、下两层的原子三角形是朝着另一个方位”。这是说六角密堆中原子的配位情况。1个原子有12个邻接原子。同层的6个,上下层各3个。如果把同层六个摆齐的话,上下层的排列的确有两种,呈
镜像。可见黄、冯的主张并不错。但是只怕是从此后就没有什么地方用得着这个“不完全相同”的思考了吧。
从群论上看,这两个排列都是在对称性的要素里面,因此说是等价的也有道理。另一方面,从开始分A层B层本身,就意味着是有区别的了,至少在概念上是如此。
回到现实六角密堆的金属排列当中,能做出来哪一层是A,哪一层是B的指定么?换句话说,能象SiC那样指出来哪个是Si层,哪个是C层么?同类原子的话无法指定。换句话说,A、B是可以互换的,也就是说ABABAB的排列与BABABA是等价的,在实验上也是区分不开的。
刘老师发话了:————
如果读一本书,给一本书挑细节问题的话,任何书都读不下去。
反过来说,任何一本好的书,一定要有一些细节性问题,这些问题是留给善读者随手改正的。牛人会在乎细节么?
_____
我不知道世春老师的批评是否合理,但是初步判断似乎属于细节问题,不影响物理学。
镜某很赞同这个看法。
阳澄湖的螃蟹与武汉的就不一样么?按黄、冯的主张,是
不一样的。若按李老师的主张,则是
完全一样的。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