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日本导游口中的日本文化习俗

已有 4998 次阅读 2012-8-22 16:48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日本导游

她跟多数日本人一样操着一口浓重的口音,可她吐字清晰,因为她 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人很热情、幽默,介绍日本文化风俗,还准备了一大本图片,看图说事儿。

她说:日本大多蹲式厕所,not as comfortable, but very clean. 然后展示日本厕所和男女小便的图示给大家看。

她说:日本民居不论平方公尺,也不论平方呎或码,而是论榻榻米。我家8个榻榻米大,你家6个榻榻米大,这样说,大家对房子大小心里就有数了。

她说:日本人很讲卫生,差不多到了洁癖的程度。到日本人家做客,要特别注意使用拖鞋的规矩。进门要脱鞋,自不必说,脱完鞋鞋尖儿要冲外放。在家里地板上用的拖鞋与榻榻米上的不能一样,更主要的是,进卫生间要换卫生间的拖鞋,出来再换回来,绝对不能把卫生间的拖鞋带到房间来。

她说:日本男人不做家务。他们翘着腿看报,太太常常忙着在拖地洗碗,这样的图景很正常。不但不做家务,而且男人无论做什么,看报、上网,都透着一种威严:don't bother me

她说:日本观念中的好丈夫,是很少归家的男人。天刚亮就离家,加入 commute 大军去办公室(来回路上花3-4小时是很普遍的),晚餐桌上是见不到男人的身影的,只有家庭主妇带领几个孩子进餐,因为男人不是加班,就是陪顾客,要不就是与同事一起喝酒卡拉ok去,不到深夜不归。

她说:日本太太掌管家庭经济大权和家用开销,给丈夫发零用钱,大约每周(月?)6万日元,我给老公发7万,可见我把他宠坏了。

她说:日本男人60岁退休,这些退休了还很健康的男人退休后无所事事,就在家打坐,你认为他在想什么?告诉你,他啥也没想,是在自己跟自己生闷气。你想,工作了一辈子,只知道工作的日本男人,突然没了工作,又没有其他爱好,不生闷气才怪呢。

她说:日本有犯罪么?当然有,现在这个时代,大概有人的城市都有犯罪。可是日本犯罪率很低很低。我自己的女儿经常半夜回家,从来就没有感觉安全有问题。为什么日本这么安全呢?第一,日本禁止民间枪支;第二,日本是岛国,空港海关对走私查得很严,这就禁绝了毒品有关的犯罪;第三,日本人的性格通常是自己跟自己较劲(急了就自杀),而不是报复社会。

她说:日本人为人低调,很谦逊。欧美父母总是夸奖自己的孩子,而日本父母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公子或者公主时,总是说:this is my stupid kid

 
Download
 



 

  
 

她也谈到新一代日本男人。
说这新一代男孩子都变得那么女气,我们把它们叫作绵羊族。他们失去了父辈的闯荡精神,阳刚不足 。

女性专用车

 
Download

那位导游还出示过一张图片,一位很绅士样的人在地铁正悄悄把咸猪手伸向站在身边的女士的臀部。她说,这种性骚扰出现次数多了,我们就想出了这种“女性专用车”的主意来。在拥挤的高峰时段,这样的专用车箱,男士不得入内,除非你是老弱病残。

日本女导游的幽默
作者: 立委 (*)
日期: 08/26/2012 23:22:24

这位口音重其貌也不太扬的女导游真地好幽默。

她说:日本是 个多地震多火山的国家。拔地而起的富士山就是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三次火山爆发形成的,第一次火山爆发形成了一座山 ^,第二次火山形成了并排的姐妹山 ^^,最后这次火山喷发最终形成了富士山,如下图示意:

 ^
^ ^

富士山如今依然处于火山区。今天我们上富士山,会不会遇到火山播发,被熔岩吞噬呢?科学家有过计算,我们今天登山遇到火山爆发的概率很低,但肯定不是零。虽然如此,大家请放心,小概率事件在一次出游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她接着说:在日本,人死了要花费很多钱,葬礼、墓地,一切的一切那么昂贵,可都马虎不得,所以很多人是死不起的。也许这才是日本人长寿的原因。You just cannot afford to die. That perhaps is the reason why the Japanese people live so long these days.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604849.html

上一篇:夏威夷风情
下一篇:围脖:侨民日化
收藏 IP: 12.94.77.*| 热度|

3 吴飞鹏 张玉秀 高绪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