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mirror - “独立思考”考

已有 5955 次阅读 2009-12-28 02:15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独立思考”考 (3462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December 27, 2009 09:54AM

王老师有个“少一些独立思考也许更好”的博文[www.sciencenet.cn]。因为调子比较“逆反”,所以人气很旺。 

镜某也是从“正规”学校里出来的。记忆里是中学时代被教导要“独立思考”的事情多一些。王老师的所指显然是说研究生教育,如此来“发牢骚”大约是因为学生们的表现不很令人满意吧。 

没有感觉到洋人在教育中提到过“独立思考”的说法。记得镜某从前说过,这类说法是属于半殖民地的“后遗症”。殖民地的人不需要“独立思考”,殖民主义的一方已经是另外意义上的“独立思考”了。唯有这“半”殖民地的文化中,才留下了口头上“独立思考”的说法。这里强调口头上的理由是因为在中国,实际上不大容易做到这一点。君不见,就有人“提议”为了办好大学要教授们上书教育部。显然,这种思路仅仅是具有“思考过程”的独立性,而不具备结果和内容的独立性。镜某的思路不敢说是“独立”的,应该算是个“所见略同”的事情。镜某以为理解办好大学并不需要教育部来管的道理不难。第一,全世界的好大学都是这样办的,第二,子女有没有出息与父母也没有很大关系嘛。显然,“办好大学不需要教育部来管”。M甚至更激进些,“不管才能有好大学”的提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呢。教育行政与教育现场分离的思考,不管是多少人想出来的,都可称为“独立思考”。这是一个“独立思考”的镜式解读。 

无独有偶,王老师“少一些独立思考也许更好”提法的事例在N十年前的国人围棋界也有过。当年国人的围棋水平不如日本、不如韩国。甚至不如台湾。这个不如不单是棋手的档次,整个围棋界也不入流。日本围棋代表团来上海比赛时,场外只有挂大盘而没有讲解。日方的习惯是有职业高段人士来分析局势,这在今天是个“常识”了,但是在当初,上海业余爱好者们对讲棋十分反感。曰:破坏了他们的“独立思考”。今天看起来这是个很可笑的事情,业余棋手们的“独立思考”还是省省吧,那种思考与职业棋手的解说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幕,有心者可以去考证一番。 

问题往往不在于什么“独立思考”,而在于对什么样的问题、可以花费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去思考。这个问题的一个极端就是“民科”人士们了。一般人的思考与“民科”的区别就是知道“量力而行”。比如镜某的朋友就说,不费那个力气,有镜子知道就可以了。这是个“独立思考”的典型了。对学生而言,“独立思考”这个词可以暂时忘掉,而必须知道“量力而行”——不必跟自己的智力过意不去。尤其是科学这个行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合适。对不合适的人需要分流。这里需要想开一些:不合适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问题,国人常常这样短路地想事儿。考不上北清也并不是“智力”上有问题,不过是智力在某个方向上的投影短了一些罢了。 

王老师“少一些独立思考也许更好”提法中更深一层的含义是:当一件事情不成的时候,是因为原理上的不成还是技术上的不成呢?没有足够的能力就不能够区分这两种状态。但这也正是“诱惑”人们的地方。一将成名万骨枯。成功的事例被人们“无意识”地选择了下来。需要理解这个“诱惑”的风险。 

对于“独立思考”的提法,需要避开这样的误区——“独立思考”必须给出与他人不同的结果。完全没有这样的必要。“独立思考”的结果很多时候都是些“英雄所见略同”的东西,不必刻意地去“标新立异”。“独立思考”的本意,不过是要求人们用自己的大脑去重复地想一遍。重点是在于去想,要形成一个想的习惯。年轻人想出地结果错了也不要怕。要知道年轻就是资本,有资本可以出错。 

独立思考,多少为好?这是吕老师的提法。在镜某看来,这在多数情况下也都不是问题。学生们的常出现的错误在于在需要动手做事情的时候迟迟不动手,去作什么“独立思考”。当学生的时候,更需要的是事后的思考、做完事情之后的反省,用手和身体帮助大脑思考。因为一般人的脑子都很不够用么。 

比如这样的题目,国人的干支,独立配合有120种,而祖先们只用了一半的60种。这样选择的道理在哪里?这样的问题恐怕单纯用脑子是想不出来的。需要动动手。大约答案也不唯一,与奥数也没有关系。这类问题也不分什么文理吧?如果您认为这不是个问题,那么镜某就认为您不适合作研究工作,及早选个其它职业职业谋生为宜。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59414,59414#msg-5941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81957.html

上一篇:mirror - 人的几种“怪感觉”
下一篇:mirror - 颜色的“误读”,另一类“独立思考”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5 0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