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类填空题的答案可以有很多。当说到“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的时候,镜某很不以为然。因为在镜某看来,世界上怕就怕“但是”二字,共产党就最讲“但是”。这次要“但是”什么呢?还是老话题————拔根(湘女所说的斗草)。因为有人连力学分析图都画出来了,不回应一下“怪不落忍”的。( http://xysblogs.org/jff/archives/6234 )
原始问题不过是湘女有问:为什么小孩拔根往往要输给大孩?镜某认为这是个好问。回答无外乎是:因为如何如何,或者是说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属于人的选择性记忆差错。镜某的观点是承认有这个现象,并且给出了一个“解释”。对这类解释,懂行的人也就懂了,不懂的依然是不懂。因为镜某知道人的理解能力的有限性,所以不去刻意地去“科普”。拿着“科学”的招牌去忽悠女青年不是个好作风。但这并不妨碍镜某的“有问必答”的一贯作风。
这年头拿个受力分析图来说事儿是属于“相当不好意思”的一类了。那么多图里就数这张寒碜。知道的是在说受力分析,不知道的以为是个绳裤呢。
东西坏了自然是因为受了力的作用。但是如何受到力的作用呢?这就是个问题了。宏观上的破坏不过是个结果,微观上的理解才是本质。因此,那个受力分析在解释湘女的斗草问题时从开始就出现偏差了。如果不知道什么叫做“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话,这就是个例子。同时,这也是个借用“科学”的说法不(会)做科学分析的实例。
“微观上的理解才是本质”不是句空话,是这百年来学术发达的历史。结构被破坏的根源在于把两个连在一起的原子分离开。一般这是一个“结合能”的问题。但是因为从这个结合能算出“破坏力”来不是个很困难的事情,所以以下用这个结合能来思考问题。当然必要的时候也用力来说事儿。但是不是那种“绳裤”式样的受力分析,而是正经的探讨“应力”的思路。这种思考方式恰恰不是什么“天桥物理学家一脑浆糊玄虚胡扯”,而是把握住了现象的本质。也就是说对破坏现象而言,要紧的是“应力的分析”而不是“力的分析”。 两者之间差着量纲呢。果然是“绳裤”不能遮丑了。
因为坚信老牛的定律,所以可以把这个思路应用到原子层。如果没有“意外”,材料的强度就应该是某个断面上所有原子之间切断力的总和。但是,这里又出现了但是,这个宏观上的材料值可以测出来,与“总和”的思路不一致(小一百倍)!怎么办?修正“总和”思路就是“科学”了。即:在某个时刻,只有一部分原子间的结合力被切断。1/100的力气用一百次,整个东西就断了。
什么因素决定了这个1/100或者1/1000呢??显然不是是什么“力的分析”,而是“结构的分析”了。什么叫做学问呢?这就是个实例了。需要声明的是:这并不是说镜某是如何如何的高明。这不过是个科技上的发展史,镜某在此又陈述一遍罢了。
有了这样的感觉后再回观V型草根,就可以发现问题了。以绳索中心为界,绳子的V顶端外边受抻拉的力(应力),里面是压缩的力。如果与一条直的绳子“对抗”,同样的尺寸里只有一半的“面积”起作用,而且是已经受到拉力的那个部分!!!这不是“内耗”又是什么呢?用一半有效截面积的、已经受到应力的绳子去对付一个也有些应力(因为要拉直),但是有效截面积是一倍的绳子,哪个先断的预见会很困难么?
为什么会形成|对>势态?因为两个人筋骨的力量不同。为什么两个人筋骨的力量不同呢?为什么呢?您改姓蔡得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18: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