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午告别仪式,请大姐代送花篮,送走了刘倬老师。遥祝先生一路走好!
今天,我们怀着沉重和景仰的心情,悼念恩师刘倬先生,缅怀先生一生的非凡成就和功德,并向师母及其子女致以亲切的慰问!
先生是河北省大成县人,生于1933年四月,1951年12月毕业于哈尔滨外专,留校任助教。1953年5月调北京高等教育部,在综合大学司任科员。1954年5月至1960年10月在北京俄语学院,任语言学引论课讲师,并开始与刘涌泉、高祖舜两位先生合作,参与第一次俄汉机器翻译攻坚项目。
1960年11月正式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专职从事新兴前沿跨学科机器翻译的研究工作,直至1998年离休。先生1979年起任计算机室主任,1985年晋升研究员,为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职期间,曾为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自然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先生四十年来(1957-1998)主要是从事机器翻译研究工作,与刘涌泉先生一起,帮助开创了中国的机器翻译事业。先生早期主攻俄汉机器翻译,深入研究两个不同语系的语言之间的句法语义差别,帮助推进机器翻译向纵深发展。中国机器翻译一开始就是跨语系项目(俄汉),比美国和俄国同行面临的挑战更大,这也促成二刘老师的研究向纵深发展。至60年代早期,很快处于国际机器翻译研究的前沿。文革后科研全面恢复,从1975年先生开始领导研制JFY型英汉翻译系统。经过多年的开拓、探索和经验积累,先生的设计思想和算法实现能力日益成熟,表现在先生精心设计的JFY型翻译系统的四次大的迭代创新上。这套系统的研制共经历了十多个年头,先生作为主帅,先后与情报研究所和军事科学院合作,一直自我突破,并引领了当时中国机器翻译的方向。1987年先生做出了JFY-IV型翻译系统的定型设计,为该系统的商品化开发创造了条件 。经过多年运行和功能调拭, 证明JFY-IV型翻译系统的语言学理论基础和算法设计技术达到了当时的国内外领先水平。先生的时代处于经典的符号机器翻译研究时期。先生以其深厚的语言学素养和自我钻研的计算机算法技术,不断把符号机器翻译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包括算法与开放式规则的分离,词典的规则化和规则的函数化,语义制约的个性化与句法模式的共性化的转换机制,突破乔姆斯基单层句法解析的多层策略以及拓展传统有限状态文法的边界以及在句法解析中隐式代入包含常识的本体知识。最重要的成就是根据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的需要,设计并实现了一整套符号计算语言学的专用语言和平台,包括专用语言的句法定义、解释执行、作为符号模型的数据结构以及多层解析的控制流程,并配备了质量控制和追踪纠错的功能。JFY语言和平台的建立,凝结了先生几十年研究探索的精华,为NLP和机器翻译的知识工程化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先生的设计哲学反映了经典符号人工智能(AI)的精髓,其意义是深远的。
先生治学严谨而务实,勤于深耕不止,具有中国老一代学者的大师风范。先生以身作则,生活俭朴,为人正直。先生指导学生,传帮带一丝不苟。无论业务能力还是生活问题,先生帮助弟子总是不遗余力,是我们可亲可敬的长者。作为中国机器翻译的奠基人之一,先生把毕生的精力、全部心血献给了中国的计算语言学和机器翻译事业,先生的思想惠及了不少曾有幸参与他不同时期领导过的项目的不少学者,包括著名的计算语言学家董振东先生和冯志伟教授。先生是让我们高山仰止的导师,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先生做研究是大家和先驱者,在家里是全家的主心骨。先生与师母相濡以沫,是我们见到的最和谐亲密的一对老伴。先生对待子女也体贴入微,尽显父爱。先生的逝世,是师母以及先生的子女们的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我们弟子们的巨大伤痛。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先生的献身精神,学习他老人家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发扬光大先生的思想遗产,薪火相传,福泽后学。
先生安息吧!老人家一路走好。
学生:爱平、李维
先生荣获的重要奖项:
告别仪式:
挽联:
规则天地立绝学,JFY丰碑在
符号世界为人先,NLP伟业存
高山仰止 先生千古
开创机器翻译 耕耘不止
献身语言处理 鞠躬尽瘁
思想万古长青
遗泽千秋不朽
学高德望
万古留芳
【缅怀刘倬老师系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