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新网】(实习记者 肖尔亚 记者 蒋昕捷)2011年度拉斯克奖日前揭晓,其中的临床医学奖奖项颁给了80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药研究所屠呦呦教授,以表彰其在青蒿素研究中的发现。青蒿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拉斯克奖是生物医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至今为止,拉斯克奖得主中已经有80人获诺贝尔奖,其中28人是在过去20年中获诺贝尔奖。因此,拉斯克奖也被视为“美国的诺贝尔奖”,或者是诺贝尔奖“风向标”。
青蒿素发现始于半个世纪前的抗疟疾药物研发“523任务”。当时,在越南战争的背景之下,中国领导人应越南方面的要求,同时也考虑到中国南方的需求,决定在1967年5月23日启动全国范围内的抗疟新药研发。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教授是这支联合研发大军中的关键人物之一。关于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在国际学术界已经广为人知。但关于屠呦呦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却争议不断。
来自北京大学的科学史研究者饶毅、黎润红和张大庆撰写文章说,根据他们对青蒿素发现历史的分析,虽然存在很多争论,但没有异议的是:第一,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对于发现青蒿的抗疟作用和进一步研究青蒿都很关键;第二,具体分离和纯化青蒿素的钟裕容,是屠呦呦研究小组的成员;第三,其他提取到青蒿素的小组是在会议上得知屠呦呦小组发现青蒿粗提物高效抗疟作用以后进行的,获得纯化分子也晚于钟裕容。
三位科学史研究者还说,屠呦呦的工作既有前人的基础, 也有她的课题组人员及其他课题组和科学家起的重要作用, 这些不应被埋没, 但也不能否定屠呦呦所起的关键作用。“由于当时极左思潮的影响, 很多文章发表时没有具体署名。我们希望有更详细的历史记载,让人们知道‘523任务’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的贡献, 特别是其他各方面的工作。”
拉斯克奖由著名美国广告人阿尔伯特·拉斯克及其夫人设立,自1946年起每年颁奖一次,包括基础医学研究奖、临床医学研究奖和公共服务奖。1994年之后增设特殊贡献奖,但并非每年颁发。
拉斯克奖每项奖金为25万美元。2011年度的奖项将于9月23日在纽约颁奖。
此前,屠呦呦与在治疗白血病药物三氧化二砷研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张亭栋,刚获得葛兰素史克(GSK)中国研发中心颁发的“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这一奖项将于9月19日在北京举行的“北京大学-GSK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创新日”上颁发。
身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饶毅曾经在其博客中表示,他有双重身份,第一身份是正在实践的科学家和对历史与现实的评论员,第二身份包括他对科学史的兴趣。屠呦呦和张亭栋做出的贡献,值得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但他们在国际国内的认可都远低于他们的实际贡献。而且,两人都不是中国的院士。■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17: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