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四种范式

已有 3794 次阅读 2012-12-21 08:48 |个人分类:高教史料|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公平, 高等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范式, 机会提升, 特色提升

   “范式”虽然是被用“滥”的一个词,但我仍认为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道路,用“范式”来概括中国高等教育各个阶段的特色是恰当的用词。如果借用我的导师胡建华老师的观点,中国高等教育的原点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教育改革。以原点为起点,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所走的道路,大概可以概括为四种范式。
   范式一:高等教育机会提升发展范式
  在高等教育机会提升范式下,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提升适龄青年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主要的办法是扩招。基本的范式是增加高等教育学校数量,增加招生人数。这一时期的时间跨度比较长。可以从1950年算至2005年,期间,有两个重要的拐点。一是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中国高等教育正式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二是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停止了持续7年的扩招,当年招生规模增长率为8.25%,是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2%。在1999-2005年,中国高等教育每年招生规模增长率均在20%以上。
  在高等教育机会提升范式下,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有了很大发展,但与人才培养相关的硬件设施和配套软件并没有同步跟进,这种范式产生的问题也引起广泛关注。最主要的是高等教育质量下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突显。
  
1978年––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数据
年份
高校数(所)
  
本专科毕业生数(万人)
  
本专科招生数(万人)
本专科在校生数(万人)
研究生毕业生数(万人)
研究生招生数(万人)
研究生在学人数(万人)
毛入学率(%)
1978
598
16.5
40.1
85.6
0.009
1.0708
1.0934
1.55
1979
633
8.5
27.5
102
0.014
0.811
1.883
2.07
1980
675
14.7
28.1
114.4
0.476
0.3616
2.1604
2.22
1981
704
14
27.9
127.9
1.1669
0.9363
1.8848
2.16
1982
715
45.7
31.5
115.4
0.4058
1.108
2.5847
1.96
1983
805
33.5
39.1
120.7
0.4497
1.5642
3.7166
2.09
1984
902
28.7
47.5
139.6
0.2756
2.3181
5.7566
2.37
1985
1016
31.6
61.9
170.3
1.7004
4.6871
8.7331
2.91
1986
1054
39.3
57.2
188
1.695
4.131
11.0371
3.56
1987
1063
53.19
61.68
195.9
2.7603
3.9017
12.0191
3.6
1988
1075
55.35
66.97
206.6
4.0838
3.5645
11.2776
3.7
1989
1075
57.62
59.71
208.2
3.7232
2.8569
10.1339
3.67
1990
1075
61.36
60.89
206.1
3.544
2.9649
9.3018
3.45
1991
1075
61.43
69.99
204.4
3.2537
2.9679
8.8128
3.2
1992
1053
60.42
75.41
218.4
2.5692
3.3439
9.4164
3.47
1993
1065
57.07
92.4
253.6
2.8214
4.2145
10.6771
4.68
1994
1080
63.74
89.98
279.9
2.8047
5.0864
12.7935
5.7
1995
1054
80.54
92.59
290.6
3.1877
5.1053
14.5443
6.86
1996
1032
83.86
96.58
302.1
3.97
5.94
16.23
8.03
1997
1020
82.91
100
317.4
4.65
6.37
17.64
8.84
1998
1022
82.98
108.4
340.9
4.7077
7.2508
19.8885
9.76
1999
1071
84.76
159.7
413.4
5.47
9.22
23.35
10.5
2000
1041
94.98
220.6
556.1
5.88
12.85
30.12
11.2
2001
1225
103.63
268.3
719.1
6.78
16.52
39.33
12.9
2002
1396
133.73
320.5
903.4
8.08
20.26
50.1
15
2003
1552
187.75
382.2
1109
11.11
26.89
65.13
17
2004
1731
239.1
447.3
1334
15.08
32.63
81.99
19
2005
1792
306.8
504.5
1562
18.97
36.48
97.86
21
2006
1867
377.47
546.1
1739
25.59
39.79
110.47
22
 
  通过对高等教育范式提升下产生问题的反思与追问,中国高等教育开始思考新的出路。于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特色提升范式开始出现,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范式也逐步得到重视。
  模式二:高等教育特色提升发展范式
  在高等教育机会提升发展范式中,高等教育对特色的重视并不强。因为在高等教育机会提升范式中,中国高等教育处于高等教育的精英化阶段,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供不应求,高校没有特色发展的使命感。但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发展衍生出一些问题与危机。人们在思考中国高等教育的科学持续发展模式。高等教育特色提升的发展范式开始彰显出来。在高等教育特色提升阶段,其突出特征是强调高校的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强调特色是高校的生命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高等教育特色提升范式开始于1993年,但这种发展范式将是一个贯穿今后中国高等教育始终的发展范式。
  在这种发展范式形成过程中,突出的代表事件是始于1993年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虽然人们此次评估有各式各样的评价,但我认为正是这次评估促进了全国高校对教育规律的重视,对高校特色发展的重视。中国高校评估始于198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关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自此之后,全国陆续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评估活动。但“其中影响最大、效果最显著的就是从1993年开始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
[1]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又经历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2002年教育部将这三类评估合而为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2004年8月修订)。2010年教育部又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试行)》,它主要针对新建本科院校。2011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发布,正式把中国高校本科评估定位为合格评估与审核评估。合格评估的对象是2000年以来未参加过院校评估的新建本科学校;审核评估的对象是参加过院校评估并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学校。
  模式三: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发展范式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惹人关注。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发展范开始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模式。在此种范式下,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社会服务质量受到重视。其中,最为主要的、也是最为中心的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营造关爱学生成长、关心学生学习、关注学生生活的良好环境,通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方面的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范式的最大特征是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力促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其中,代表性的政策举措有:2001年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5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特别是2006年8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十一五’规划纲要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三项主要任务,必须切实抓实抓好。”2007国家发布《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即质量工程);201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即高教30条)。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范式的成熟。
  模式四:高等教育协同提升发展范式
   高等教育协同提升发展范式,是指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要走与企业协同创新之路。它始于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此会议上,胡总书记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即“2011计划”)。
  如果说,前三种范式发展重心在内部的话,协同创新范式则是注重高等教育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与协同。说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开始既注重内部规律的应用,也开始利用高等教育的外部规律,尝试利用外部资源促进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当然,四种范式是一种并生的关系,区分四种范式,并不是某一阶段高等教育只有一种发展道路。实际上,四种范式是交替出现,并生共存关系。这其中,机会提升是基础,特色提升是关键,质量提升是目的,协同提升是手段。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需要发展理念的提升,也需要发展技术、发展文化、发展制度、发展机制的配套提升,共同作用。理念只有在一定技术、文化、制度、机制的协同作用下才能化为现实。而在这些方面,中国高等教育尚有很多工作要做。

  
[1]  周远清.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大学本科教学评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436-644856.html

上一篇:高校继续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条件
下一篇:对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的三大期盼
收藏 IP: 123.52.83.*| 热度|

9 陈小润 李学宽 丁邦平 王海辉 宁利中 王涛 傅蕴德 惠小强 yxh316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