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似于攀枝花XX学院这种,不签协议就先调档,然后还有政审+外调,这叫综合考核,任何一关都可能把应聘的博士淘汰掉,这样学校可以多调几个人的档案过去,综合对比一下再择优录取,对学校来说是好事,对个人来说真是一种灾难。以前是投简历,面试,各种综合测试(博士还主要是问问题,谈谈自己的研究方向啥的),觉得合适才会调档。现在这种做法,档案都过去了,对方单位不要你了,然后怎么办?你又重新把档案拿回来,再重新投?如果几个单位都遇到这种情况,要浪费多少时间?而且可能很符合你的高校和岗位,又被别人占了,错过了机会。所以现在这种情况,对求职的博士来说,真的不太友好了。
而且,我还想到了一个问题,比如,你在23年下半年投的简历,档案也过去了,单位也录用你了,然后并没有签协议,等你到了24年下半年才正式毕业,过去就业才直接和你签订就业合同,那么单位给你的安家费等引进条件肯定按照24年的规矩来的。而你当时去应聘的时候,看到的各种条件都是23年的。现在很多高校的规矩每年都在变,高校之所以出高价、用提高引进费的方式来引进博士,主要是为了升大、申博、申硕等等,当时博士比较紧缺。如果,你晚了半年到一年才正式过去工作,这半年多的时间,学校的政策可能发生很大变化的。以前只要有个协议约束,现在没有协议了,学校扣着你的档案,想怎么拿捏你就怎么拿捏你。
不要说这些不可能,我举个例子,遵义医学院,14年毕业过去的是20万安家费,一次性发完,不扣税,直接发的现金。我当时认识一个老师就是14年上半年去的,从学校人事处出来,提了一口袋的现金,然后去银行存款,银行还给他开了VIP通道(虽然后面他再没有这么大的现金流量,但是当时还是给银行工作人员都吓了一跳)。14年下半年过去的,就是第一次只给了10万,然后第二年考核再给10万,但是这个考核也很简单,就是自己填个表,说明这一年来自己都干了些什么事情,学院领导审核通过就可以拿到第二个10万。所以,14年下半年过去的博士,还是把20万拿全了,也是税后的价格,只是要分两次才拿到手的。而15年之后过去的博士呢,就是第一次给10万,第二年的考核变得更复杂了,要学院全体老师投票,决定给不给你第二笔的10万。再之后,考核还需要基金、论文啥的。
我刚说的这个遵义医学院(现在改名遵义医科大学了),也是要签协议后才调档的,但是协议上只说了给你20万安家费,但是协议上没写具体怎么发放。是等你到校之后劳动合同才写了具体怎么发放的,但是考核方式也没写,是每年都在调整,到时候看学校文件,你才怎么具体考核条件是什么,考核方式是什么,你能不能拿到第二笔钱都不确定。最早的时候,也就是14年下半年、15年的时候(这是遵义医学院第一次大规模引进博士,主要是为了申博),考核就是看人际关系,比如,你听不听领导的话,领导喜不喜欢你,有没有得罪学院的老师等等。有一些博士,不太喜欢巴结人的,就会有点儿麻烦,因为贵州那边的本土文化,确实和外面社会有点儿不太一样,只要你看到任何老师和领导都点头打个招呼,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主要是他每年政策都变,却不会提前告知你,这就是缺乏契约精神的表现。
要是搁现在这种情况,遵义医学院这种玩法就可以理直气壮了,因为反正都没和你签订任何协议,你不想来,自己交违约金再拿走档案(现在档案不允许自己带,所以应届毕业生,可能还要找一个人才市场用来存放档案)。我听说攀枝花XX学院以前有个老师把档案调过去了,3个月之后他不想过去了,想拿走档案,就赔了学校几千大洋才把档案又调去别的学校了(估计当时就联系了两所高校,做了两手准备)。主要问题是现在高校要先调档,以前调档就确定下来了,单位要你,你也愿意过去,双向都选择好了,而现在,不是了,双方都还存在不确定性,都还可以违约。只不过,对个人来说还是不划算,耽搁时间,还可能赔钱。而对单位来说,损失了什么?时间还是金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