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 & Francis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ndfmarketing 全球领先的学术出版社,提供专业的学术出版服务与全球网络支持!

博文

如何应对学术之路上的不配得感?T&F邀请您说出心里话! 精选

已有 3984 次阅读 2024-8-5 17:11 |个人分类:最新活动|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说出你的感受,点击参与调研<

近年来,许多学者饱受冒充者综合征(Imposter Syndrome)的困扰,什么是冒充者综合征呢?

冒充者综合征(Impostor Syndrome),又称自我能力否定倾向,是指个体按照客观标准评价为已经获得了成功或取得了成就,但是其本人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们没有能力取得成功,感觉是在欺骗他人,并且害怕被他人发现此欺骗行为的一种现象。

这种困扰在年轻学者中尤为明显,在职业生涯早期,学术界可能是一个非常令人生畏的地方。年轻学者经常需要与拥有多年经验的人紧密合作,需要参加会议、面对敌对性提问、撰写第一篇论文、经历同行评审、处理拒绝和竞争资金等情况,这些都是他们一定会遇到的挑战!

想要知道如何应对这种冒充者综合征吗?结合之前的研究与专家访谈,我们为您整理了一些建议:

建议1:承认当下的感受

对抗冒充者综合征的办法并不是忽视它,而是要承认您的感受,并意识到这是常见的,没有什么可尴尬的。

“这是自然反思的一部分,审视你是谁,”桑德兰大学的Mark Proctor博士说, “当你开始做一些新的事情,一些你从未做过的事情时,质疑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是通常会发生的事情,没什么可尴尬的。”

建议2:与他人交流

如果您大胆地与他人分享您的经历,然后您就会发现,其实有很多同龄人也有同样的感受。

与他人交流,诚实地表达您的感受,很可能其他人也有和您一样的感受,与他们交流能够鼓励您,让您对自己有更多的信心。

与信任的讲师和导师交谈也能有所帮助,尽管一开始可能会感到尴尬,但要知道,大多数教职员工在他们的学术生涯中都至少经历过一次冒充者综合征,所以他们很可能会给予您宝贵的经验。

建议3:寻求反馈(反馈很可能比您想象的要好)

您可以向信任的讲师和导师寻求工作&研究反馈。对于正在经历冒充者综合征的人来说,寻求反馈可能会很可怕,但这是提高自信心的最佳方式。

清楚地了解您的实际表现,而不是想象最坏的情况,这会帮助您更容易对自己的能力建立信心。即使得到的是改进意见而不是夸奖,对您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它会给您一个焦点,让您知道需要在哪里努力提高技能。

建议4:花时间认可您的成就

人们很容易只关注即将到来的事情,而不是认识到你已经取得的许多成就。此外,许多人难以关注积极的反馈,而是专注于任何感知到的批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花时间来认可那些我们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情。

对自己好一点,事情顺利时给自己一些鼓励,如果感到有点低落,那么就回想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

缓解学术不配得感的其中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说出您的想法与感受,这样才能让他人更加了解您,并给予您恰当的帮助。

诚挚地邀请您参与畅所欲“研”Taylor & Francis 2024中国科研人员有奖调查问卷

【点击填写问卷】

这不仅是一次调查,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未来的规划。您的每一条建议,每一个想法,都将成为我们优化科研资源与环境、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石!

我们尊重您的宝贵时间及专业意见,Taylor & Francis特别为此次参与填写调查问卷的学者准备了丰富的奖品。

即日起至2024年8月10日,每一位完整提交问卷调查的学者都能有机会获得我们精心准备的礼品,让您的智慧贡献得到实至名归的回报!

中奖结果将于此次调查活动结束后,在【TandF学术】公众号公布,我们的工作人员将通过您在问卷中填写的邮箱地址联系您,请您务必填写正确的邮箱信息哦!

本次问卷预计用时3~5分钟,

我们在此感谢您的宝贵时间。

问卷截止时间:2024年8月10日

在提交论文的时候,

我们也许会感到尴尬,

甚至有点害怕,

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

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探索,

但这不恰恰就是研究的本质吗?

我们总是追求更多的知识,

而我们知道的越多,

就越意识到我们其实一无所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74014-1445190.html

上一篇:收藏 | Dove期刊最新分区大盘点(附完整期刊列表)
下一篇:巴黎奥运会日本男篮表现亮眼,研究表明:或与时区有关!
收藏 IP: 203.114.247.*|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8 1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