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败也萧何,成也萧何。正是在这一压力之下,干细胞科学家分成两个队伍,将工作开展到新的战场。一个队伍主要研究成年个体内是否存在干细胞,这些干细胞是否 具有多能性;另一个队伍的想法更加大胆,分化的细胞是否能够变成全能性的干细胞。生命总是这么奇妙,这两个队伍在各自战场上都取得了胜利。先是成体干细胞 科学家在大脑,心脏,及身体其他部位几乎都发现了成体多能干细胞的存在,在上世纪末到新世纪初这只队伍可谓捷报频传。另一只队伍更是妙手回春,居然能够把 各种分化的细胞都转化成全能干细胞,而且最后居然神到不用基因只要重组蛋白就能达到。所以这只队伍的战利品有了一个很流行的名字-iPS(诱导多能干细 胞)。看这名字,起名的科学家还是比较严谨的,根据他们已取得的结果,其实可以叫做iTS(诱导全能干细胞)。
问题来了。iPS科学家之所以要发明iPS,是因为法律限制了胚胎干细胞的获得,科学家不得已才开发人造iPS。现在adult stem cell的科学家的结果则表明,身体大多数地方都存在多能干细胞,至少是定向干细胞,那么还要iPS做甚?干细胞研究的两大问题,一个是干细胞的获得,一 个是干细胞的定向分化。这么多年科学家从两个不同方向解决了来源的问题。就目前形势来看,iPS阵营的科学家占据绝对上风,可谓风光满面。《自然-方法》 杂志更是将其定为年度方法。可是iPS真的那么好吗?
消费者买宝石都知道买天然的好。尽管iPS能够发育成一个个体,可是该个体的健康程度并未得到时间的有效检验。最新的基因谱分析也论证了iPS和天然的细 胞存在很多差别。如果有两样产品放在病人面前,一个是iPS,一个是adult stem cell或者adult pluripotent cell,识货的都知道哪个安全。
为何科学家不把主要战场放在内源干细胞,研究内源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机制,实现内源干细胞提取分离方法的成熟稳定和体外培养技术? 其实横亘在实验室和临床使用干细胞的另一大技术问题是干细胞的培养。也就是在保持多能性前提下从一个克隆扩增到可以使用的细胞量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这个 问题,任何应用都是空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9: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