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ojiesz 诗人、学者

博文

郭杰:深入揭示风骚与唐诗的艺术传承——评李金坤《风骚诗脉与唐诗精神》

已有 1788 次阅读 2023-2-6 07:33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诗经》(简称《风》)和《楚辞》(简称《骚》),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两部诗歌经典,内容丰富,艺术精湛,具有极为重要的奠基意义。唐代诗歌,则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为成熟、最为辉煌的艺术高峰,群星辈出,异彩纷呈。历来学术界对这三个领域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热情,可谓久盛不衰,成果丰硕。这是符合其自身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的。但比较而言,将它们紧密联系起来,加以通贯性、开放性研究,进而深入揭示中国诗歌史上艺术传承的脉络和规律,则还是显得有所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

  多年来,李金坤教授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工作,默默耕耘于《风》《骚》比较研究以及《风》《骚》诗脉与唐诗精神之渊源关系研究,取得了很好成绩,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最近,他完成并出版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风骚诗脉与唐诗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使其此类研究成果得以全面系统的呈现。该书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是辛勤钻研、厚积薄发的心血结晶。总览全书,我感到其中有三个突出特点,值得予以关注。

一是深入探究诗歌经典艺术传承的历史脉络,具有很强的历史感

《诗经》、《楚辞》与唐诗,是三千年中国诗歌史上赫然卓立的三座前后辉映的丰碑,后世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不胜枚举。不过,由于传统学术理路的局限,人们往往习惯于对此三大领域进行各别的研究,即使偶有进行渊源关系比较研究,也是单篇论文居多。该书则特别注重历史渊源的阐发和梳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风》《骚》“唐诗”这三大领域层层比较,以见其文学传统代代承传与发展的清晰脉络。如此进行研究,学术跨度很大,视野宏阔,对于历史渊源的把握是很清晰并作出了深入细致的论证分析。全书除“绪言”与“结语”外,六章组成《风》《骚》渊源与唐诗气象唐代诗人对《风》《骚》精神之评价唐代诗人对《风》《骚》精神之融通《风》《骚》自然生态意识与唐诗绿色主题《风》《骚》比兴传统与唐诗意境理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章之间,由远而近,上下衔接,渊源有自,主旨鲜明。其中三、四两章是全书重心所在,对唐人给予《风》《骚》精神的客观评价及其全面融通的诗学现象进行有理有据的论析,尤其抓住“题旨承传”、“体式仿效”、“意象摄取”、“意境融通”、“技巧借鉴”、“语典袭用”等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地揭示唐人基于《风》《骚》精神而进行新的艺术创造。可谓别开生面,独辟蹊径,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二是注意发掘《风》《骚》和唐诗中所体现的生态意识等问题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该书第五章“《风》《骚》自然生态意识与唐诗绿色主题” ,是全书引人注意的亮点之一。其中借鉴西方生态批评的方法,对《风》《骚》中自然生态情状进行梳理,由此探明《风》《骚》中人与自然关系变化之过程,即畏惧—相处—相亲之逐渐和谐趋势。在《风》《骚》自然生态意识影响唐诗的基础上,作者又通过对唐代大量自然生态诗的分析,归纳出唐诗自然生态的“与物谐乐”、“以物为友”、“颂物以美”、“感物惠德”、“赏物生趣”、“感物悟理”、“托物寄怀”、“假物以讽”、“护物有责”等十大形式,充分体现唐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美好关系,进而引发意境诗的大量产生,促使司空图意境理论名著《二十四诗品》的诞生。作者认为,唐诗自然生态意识的浓郁,除了受《风》《骚》自然生态意识的影响外,与唐人普遍奉行的儒、释、道三教中的自然观之影响不无关系,阐明因果,情理毕现。书中研究唐代诗人自然生态意识,具有绿色环保的现实意义,有力彰显了学术研究的时代意义和当下价值。

  值得提到的是,书中还对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论说提出了新颖的解释。对孔子此说,学界过去一般停留在博物学层面。其实,由孔子一贯仁爱之思想体系观之,此说之深刻内涵不仅具有博物学层面的功能符号意义,还具有社会学层面的文化符号意义、文艺学层面的情感符号意义与教育学层面的启蒙符号意义。虽然具体观点仍可探讨,但作者从人们熟见的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论说中发掘出丰厚的人文思想与学术价值,委实可见其比较丰厚的功力与敏锐的眼光,难能可贵

是在严格研究理路和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力求语言畅达、风格清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任何学术著作,都是通过阅读被人接受所以,好的著作,自然需要语言简畅明了、雅俗兼顾,在阐发其学术思想的同时,真正让读者享受阅读的美感。然而平素见一些学术著作,往往语言生硬、思路艰涩,难以令人产生一读为快的感受该书在语言表述上,尽量做到了简洁雅畅,努力追求诗意之美。如“绪言” 开头写道:“在三千年中国诗史的进程中,……倘若没有《诗经》《楚辞》,中国诗歌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倘若少了唐诗,中国诗史的山峰将不会如此宏嵩峻巍、独标高格”又如第五章说:“他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与友好相处中,受惠于自然良多, 既有娱人的情趣 、情操的陶冶、理性的感悟、情怀的托寓,又有审美的感受、悲怀的共鸣、友爱的体验、恩德的感念。所有这些,都是唐代诗人与草木虫鱼等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是唐代诗人之仁爱精神照亮草木虫鱼之灵性异彩的结果”语言对仗匀称富于音韵之美,可读性强,有利于读者在愉悦的心情中,接受其中的学术观点文风的创新,亦可视为其中的亮点。

当然,学无止境。书中所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有些还有可以进一步探究的空间。如白居易代表作《新乐府》五十首,从唐初的太宗治世,经玄宗失政,直到德宗、宪宗时的社会状况,进行了全面抒写,歌颂盛世的英明,抨击现实的弊端,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所遭受的苦难,则给予深刻的同情,从而达到现实主义的艺术高峰。这部经典组诗,除了接受同代人友人李绅、元稹的影响之外,还上承前辈诗人顾况,如其代表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取法《诗经》“小序”,取每篇首句中的一两个字为题,并标示主题,如“囡,哀闽也”、“采蜡,怨奢也”,显然继承了《诗经》作品及其传序的有关方法和体例,而对白居易《新乐府》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以及“首章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的体例,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李白、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所承接的汉魏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都显然是以《诗经》为源泉,而与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运动,以及后世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形成了一脉相承的历史传统。这些都值得予以更加深入的探究和论析。

总之,这部著作兼具历史感、创新性、可读性,是一部理路严谨、语言清雅的优秀之,对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希望作者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开拓,更上层楼,推动该领域研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原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5年第5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43637-1375016.html

上一篇:郭杰:忆巴黎
下一篇:郭杰:人和鸟
收藏 IP: 120.229.29.*|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5: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