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对我来说是相对比较清闲的一个季节。2020年的冬天,当时有点闲得无聊的我曾经围绕论文写作这个主题写下了一个“主编随笔”系列。现在又是一个冬天。虽然还没到闲得无聊的程度,却又有了一种写点东西的冲动。这次我想围绕投稿和审稿写一个系列。当然,这个系列最终是不是能够成为“系列”就听天由命了,毕竟已经接近花甲,每十年必出现一次的身体状态低谷在这个冬天已经悄然来临了。
之所以选择“投稿与审稿”这个主题,是因为《先进陶瓷》(“仙桃”) 已经开启了第二个五年发展计划,建设重心开始逐渐从影响因子向年发文量转移。我期望这个系列小文能够为“仙桃”吸引到越来越多的优质作者和优质稿源。
对于“Ceramic Steel”这个词组,像我这个年龄的陶瓷人可能都不陌生。这是1975年的一篇经典论文的标题。我总是隐隐约约地认为 (或者说“窃以为”) 这篇经典论文最成功之处就是这个标题。坦率地说,通过标题运作出一篇顶刊论文,这绝对是一个最成功的案例。一般的作者如果根据这篇论文的内容来写一篇类似的论文,我想大概率出现的标题有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
氧化锆陶瓷的相变增韧机制
氧化锆陶瓷的相组成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氧化锆陶瓷的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
但是,无论是以上哪一个标题,可能都很难登上Nature这样的大雅之堂。而在韧性的“steel”前面加上一个脆性的“ceramic”做定语,或者说把基本上算得上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个东西连接在一起,这样的“异想天开”就强烈地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虽然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也不是所有的Ceramics都是Steel,但这个例子多多少少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其实,“创新”是可以从标题就开始的。
从标题开始“创新”,指的是在标题中把论文所要呈现的创新点清晰、准确地表述出来,尽可能避免使用千篇一律、似曾相识的标题;即便是不得不套用千篇一律、似曾相识的标题,也应该在这类标题中加上几个与众不同的词语来说明本工作与其他工作之间的不同。
当然,我也要善意地提醒初学写作的作者们,本文说的标题创新,其中的“创新”加上了引号,意思就是:再异想天开的标题也不足以成为一篇稿件的创新点,标题只不过是对稿件中存在的创新点的一种呈现。如果为了创新而编造出一个确实很吸引眼球、很震天动地的标题,而这个标题却与研究内容风牛马不相及,那么稿件很有可能很秒拒,因为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
结合近年来审稿的体验,我以为可以考虑在千篇一律、似曾相识的标题中进行“标题创新”的场景目前暂时有以下几类。
精兵简政,突出重点
在本文一开始,我曾经尝试为“Ceramic Steel”编造了几个千篇一律、似曾相识的标题,而这样的标题确确实实大量存在于Web of Science中。最夸张但并不鲜见的标题形式如下 (其中还可以无限增加内容):
氧化锆陶瓷的制备、相组成、显微结构及性能研究
这样的标题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无疑应该是很合适的,充分体现了博士候选人在博士研究生工作阶段在体力方面的巨大付出。但是,对于一篇科技论文、尤其是希望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的论文来说,这样的标题虽然中规中矩,但多少失去了一些吸引力,缺乏一些可读性,除非能在其他一些方面加以弥补,一般是很难得到读者偏爱的。
得不到偏爱就得不到很好的引用,得不到很多的引用就成为不了高被引论文,成为不了高被引论文就当不成高被引作者,当不成高被引作者就无法形成气场,没有了气场就很难继续发表论文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事实上在“得不到很好的引用”之前,可能还存在一种可能性:在残酷的顶刊版面竞争中,这样的标题有可能会导致稿件连“送审”这一步都迈不出去;因为疲惫的主编可能会弱弱地问一句:如此一项面面俱到、不得罪任何一个细节的研究,到底哪一点存在有作者最为得意的发现?
对于这类标题,我建议作者认真思考一下自己工作的创新点或者说最重要的创新点到底与哪个因素有关,制备、组成、结构或者性能?找到了这个因素之后,标题中就删去其他无关或者弱相关的因素,把省下来的空间用于强化这个含有创新点的因素,比如说在这个含有创新点的因素加上一两个描述创新点的关键词。这一两个新加上的“关键词”起到的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
补充细节,丰富想象
与上述第一类中提及的繁琐标题相比,第二类常见标题似乎追求的是“简洁”。比如说:
钴酸镍尖晶石的制备研究
纳米多元铈氧化物的制备与表征
钛氧化物纳米管的制备和表征
......
这类标题的最大特点就是简单明了地告诉了读者本研究做了一些什么事儿,但是这个最大特点中的“简单明了”却是这类标题最大的不足,尤其是在这类标题中所描述的材料本身并不是稀罕物的情况下,这类题目似乎更适合与实验报告携手同行。
其实,这类标题与上述第一类标题存在有同样的问题,就是缺乏“新”。读者无法从这个标题中看出作者到底得到了什么样的新东西。相比于第一类标题,这第二类标题的可读性更差,起码第一类标题的信息量 (尽管很可能是无用信息) 还是要多一些的。
对于第二类标题,我的建议是:要么给“材料”加几个关键词 (如果创新点与材料有关),要么给“制备”加几个关键词 (如果创新点与制备有关)。
行胜于言,质胜于华
以上提及的两类标题是司空见惯的,因为无论是繁琐的第一类还是简洁的第二类,都已经分别成为了科技论文标题编制的基本模板。正是因为是成为了“模板”,这两类对读者的吸引力就慢慢减弱了。或许是注意到了这一点,一些作者开始更换了打法,开始与时俱进,将一些评价性词语塞进了论文的标题中。
我没有考证这段历史,但是隐隐约约地感觉最初出现的一个评价性词语应该是“novel”,比如说“A novel route to ...”、“A novel design for ...”、“A novel approach”等等等等。后来,“novel”有点泛滥了,于是就出现了“fresh”、“facile”、“creative”、“robust”、“unique”等等显得似乎更具体更准确的评价。
尽管写论文的最大忌讳之一就是自我评 (cui) 价 (xu),但是我并不一概反对在标题中使用这些评价性用语,只是希望用得恰好好处。事实上,无论是“novel”还是其“衍生”品,其含义在大多数情况下完全是可以借助于一组言之有物的关键词更为准确地体现出来的。在“novel”或者其“衍生”品可以借助于一组言之有物的关键词更为准确地体现出来的情况下,我建议标题中尽量不要采用“novel”或者其“衍生”品,毕竟“novel”或者其“衍生”品是一种见仁见智的评价,万一审稿人的审美观和你的审美观不太一致,这个“novel”或者其“衍生”品就成为了一个致命的缺陷。
比如说,可以把“A novel material with high strength”改为“A materials with a touhness higher than 100 GPa”;在这里,“100 GPa”的震撼力显然会远远超过“novel”。
当然,如果一个发现 (包括理论、包括工艺、包括性能、包括任何一个细节) 确实配得上“novel”或者其某一个“衍生”品,标题中出现这样的评价性词语也无可厚非。在这种情况下,标题可能还是应该适当丰富一些:多写几个词说明(或限制)一下“novel”所针对的对象或所解决的问题,以免引起读者的“无端”指责。
应该说,在“创新”引领下,近20年来,论文的标题确实也逐渐走进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春天,在Web of Sciences上也确实经常看到很多别具心裁的标题。建议作者们在写论文之前不妨多品味一下这些别具心裁的标题,从而为自己的论文拟一个别具心裁的标题。但是,无论如何别具心裁,千万不要忘记标题的三个基本要素:
简短精炼、准确得体、易于理解
其中的易于理解在前文中没有涉及,这里简单补充一下:尽量避免冷僻词汇、尽量避免冗长的化学式、尽量避免非共知共识的缩写......。总之,要尽量避免使用一切需要读者费脑子的词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1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