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pi https://www.mdpi.com/

博文

Microorganisms:山东大学的王海龙教授创建特刊——微生物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

已有 135 次阅读 2024-9-30 07:09 |个人分类:特刊征稿|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微生物合成生物学是合成生物学领域中一个迅速发展的分支,它位于生物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汇点。在这个领域中,研究人员利用微生物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产品和系统,以解决特定的生物学问题或满足特定的工业需求。微生物合成生物学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涵盖了医学、农业、环境可持续性以及生物能源等多个领域。

基于此,Microorganisms 特邀山东大学的王海龙教授担任客座编辑,创建特刊“Advances in Microbial Synthetic Biology”。本特刊旨在集中展示微生物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突破和创新方法。我们诚挚邀请全球研究人员提交原创研究文章、综述、评论等文章,以深入探讨微生物合成生物学的多个方面。特刊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基因设计和工程

开发新型基因设计工具,以精确控制微生物的基因表达和细胞行为。

代谢途径工程

优化和重新设计微生物代谢途径,以高效生产生物燃料、药物和其他有价值的化学品。

合成基因组学

在合成和组装大型DNA序列 (包括合成基因组) 方面的进展,以创建具有目标功能的工程微生物。

微生物联合体和群落

设计微生物联合体以执行复杂的功能,包括生物修复、营养循环和工业生物过程。

工具和技术

开发用于合成生物学的新工具和技术,例如基于CRISPR的基因组编辑和高通量筛选方法。

生物传感器和诊断

开发用于环境监测、疾病诊断和有害物质检测的微生物生物传感器。

医学应用

将微生物工程应用于治疗,包括药物输送、微生物组调节和生物制药的生产。

环境和农业应用

利用合成生物学应对环境挑战,如污染和废物管理,并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可持续性。

                

特刊截止日期:2025年1月15日

               

客座编辑介绍

王海龙 教授

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院) 副主任、副院长,生物技术本科专业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期满考核优秀)、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 (第一层次)、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获得者。主要从事微生物基因编辑与药物合成生物学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微生物基因编辑技术开发、天然产物药物生物合成、噬菌体和病毒合成生物学、肿瘤靶向治疗等。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19篇。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第二位)、山东大学重大科研突出成绩奖励、山东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奖等。中央高校优秀青年团队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等项目。担任多本期刊副主编、编委。

                  

特刊详情页

了解更多特刊信息:https://www.mdpi.com/si/212837

进入期刊英文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microorganisms

                  

Microorganisms 期刊介绍

主编:Nico Jehmlich, UFZ-Helmholtz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Research, Germany

期刊主题涵盖微生物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主要发表环境、植物、食品、肠道、医药、技术等微生物相关领域的学术文章。现已被SCIE (Web of Science)、PubMed (NLM)、Scopus等重要数据库收录。

2023 Impact Factor:4.1   

2023 CiteScore:7.4

Time to First Decision:13.4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9 Days

尾图1.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53225.html

上一篇:IJERPH创刊20周年:迈向环境健康科学新纪元
下一篇:Preprints.org:2024年预印本发布篇数突破20,000里程碑
收藏 IP: 119.98.8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30 1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