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编辑荐读为您精选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于 Processes 期刊的五篇优质文章,主题涉及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电加热技术、垃圾焚烧炉燃烧、生物炭吸附材料和燃烧室火焰筒切向射流冷却等主题,希望能为相关领域学者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欢迎阅读。
01.How Would Structural Change in Electricity and Hydrogen End Use Impact Low-Carbon Transition of an Energy System? A Case Study of China
电力和氢气最终用途的结构变化将如何影响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以中国为例
Nuobei Zhang et al.
文章亮点:
(1) 本研究基于CRESOM优化模型,通过两组情景计算,揭示了电和氢的增长对能源供应系统低碳转型的影响。
(2) 随着电气化率的提高,在一定规划范围内的累积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减少,但代价是单位减排成本的增加。
(3) 增加氢的份额可以将碳排放峰值时间缩短约5年,但它也带来了调峰需求的增加。
02.Applications of Electric Heating Technology in Vehicle Exhaust Pollution Control
电加热技术在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Kai Li et al.
文章亮点:
(1) 电加热技术可以通过提高尾气温度实现颗粒物过滤器的稳定再生。
(2) 电加热技术在各种内燃机车辆的尾气后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3) 合理安排电加热器和后处理装置的布局,优化供热方案,废气余热回收用于发电,可以降低能耗。
03.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imulation of Combustion and 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 in a 750 t/d Waste Incinerator
750t/d垃圾焚烧炉燃烧与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
Hai Cao et al.
文章亮点:
(1) 本研究提供了使用flick-fluent软件研究炉内温度场的方法的详细描述,为读者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和实用技术。
(2) 在对炉内温度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进行了FLUENT计算,以了解炉内氮氧化物 (NOx) 的分布。
(3) 研究成果为获取垃圾焚烧炉内部温度场并进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SNCR) 数值模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提高垃圾焚烧炉的运行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参考。
04.Removal of Phosphorus from Domestic Sewage in Rural Areas Using Oyster Shell-Modified Agricultural Waste–Rice Husk Biochar
牡蛎壳-改性农业废弃物-稻壳生物炭去除农村生活污水中的磷
Cancan Xu, Rui Liu and Lvjun Chen
文章亮点:
(1) 本研究以牡蛎壳废弃物和农业废弃物-稻壳为原料,采用简单的一步热解法制备了钙改性生物炭 (Ca-BC) 吸附材料。
(2) 制备的Ca-BC吸附剂在较宽的溶液pH范围内 (pH 3-11) 均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和吸附选择性。
(3) 本研究为Ca-BC吸附材料高效除磷提供了实验依据,并为其在农村生活污水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05.Study of Tangential Effusion Cooling of a Combustor Liner
燃烧室火焰筒切向射流冷却的研究
Ziwan Li et al.
文章亮点:
(1) 本文研究了燃烧室火焰筒切向射流冷却的流场、换热特性及影响冷却效果的因素。
(2) 切向射流形成的冷却膜呈发散的“马尾”状分布,并紧紧附着在衬板内壁上,增大了冷却面积,提高了冷却效率。
(3)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冷却孔布置方式,显著提高了综合冷却效率,降低了壁面温度,为后续提高燃烧室火焰筒冷却效率的冷却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Processes 期刊介绍
主编:Giancarlo Cravotto, University of Turin, Italy
期刊主题涵盖化学、生物、材料、能源、环境、食品、制药、制造等相关过程工程领域。目前已被Scopus、SCIE (Web of Science)、CAPlus/SciFinder、Inspec等数据库收录。
2022 Impact Factor:3.5
2022 CiteScore:4.7
Time to First Decision:13.7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8 Days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4: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