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pi https://www.mdpi.com/

博文

Philosophies:穿越时空,你会做何选择? 精选

已有 5789 次阅读 2022-8-26 14:09 |个人分类:学术软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假若“时空穿越”成为可能,你愿意花 2 个小时穿越时空,回到 300 年前吗?

你可以选择在明天或者后天离开:1) 如果你选择明天离开,你的牙齿会出问题,并需要进行一场持续 3 个小时的紧急牙科手术,但 300 年前没有麻醉剂,这个手术将异常痛苦。2) 若选择后天离开,你的牙齿将不会出现问题,因此你也不需要牙科手术了。


所以,你会选择明天出发,还是后天出发呢?

当人们谈及未来的选择,往往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对未来有偏好的个体倾向于,积极的事件发生在未来,而消极的事件发生在过去。本文基于时间维度的结构,从哲学视角分析和确定未来偏好的可能性,并通过评估各种时间旅行场景中可能存在的偏好,据此对大众偏好进行判断。


什么是时间偏好?

如果某人/物对某个事件在时间上的位置偏好很敏感,即他会基于事件的时间位置更喜欢一个事件,则他具有“时间偏好”。

例如,假设比起以后吃蛋糕,安妮更喜欢现在吃。这种偏好可能是因为以下三种原因:

她相信蛋糕以后会变质,因此未来的蛋糕不如现在的蛋糕对她有价值;

如果她现在不吃,蛋糕可能会被其他人吃掉;

还有可能是因为她被告知,如果她现在喜欢吃蛋糕,她将得到一个巨大的鸡腿作为奖励。

如果上述理由是安妮选择更喜欢“现在”吃蛋糕,那就是明显的时间偏好。


积极与消极的期待 

人们往往期待未来发生积极的事件,而让消极的事情发生在过去。

例如,当你在医院醒来时,产生暂时性失忆,只记得你必须经历一次痛苦的手术,但无从记起是刚从手术中醒来还是即将去做手术。此时一位护士走近,你准备询问关于这场手术的讯息,你更愿意知道你已经完成手术,还是将要去做呢?如果你期待得到已经完成手术这个答案,那么这就是“负向未来偏好”。

再比如,你从昏睡中醒来,你希望一个盛大的派对是在今晚还是昨晚举行?如果你期望是今晚举行,这就是“正向未来偏好”。


过去与未来

绝对过去/未来:如果事件 E 曾经处于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事物的基本原理,包括存在、认识、同一性、时间和空间等抽象概念) 般独特地位的现在,那么事件 E 就是绝对过去。如果事件 E* 将要处于形而上学般独特地位的现在,则事件 E* 处于绝对未来。

客观过去/未来:如果 E 早于 T ,则事件 E 相对于位于时间位置 T 的代理 A 处于客观过去。如果 E* 晚于 T,则事件 E* 相对于位于时间位置 T 的代理 A 处于客观未来。

主观过去/未来:如果 E 早于 A 的个人时间,事件 E 位于代理人 A 的主观过去。如果 E 晚于 A 的个人时间,事件 E* 位于代理人 A 的主观未来。


总结

如果合理地允许个体对事件的价值进行评估和判断,那么这种偏好并不来自时间结构本身。造成偏好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时间过得很快,也不是因为某些事件客观上是过去的或未来的,而是在于个体所持有的时间偏好态度。

若人们持有对未来的积极享乐偏好,他们更喜欢在所有相关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将积极的享乐事件定位在未来而非过去;反之,他们期待消极的事件发生在过去而不是未来。


原文出自 Philosophies 期刊

Miller, K. What Time-Travel Teaches Us about Future-Bias. Philosophies 20216, 38. 


Philosophies 期刊介绍

主编:Marcin J. Schroeder, Tohoku University, Japan

期刊致力于收录对哲学、科学和文化研究交叉领域的主题进行科学研究和哲学反思等相关研究成果,主题包括认识论、科学方法论和科学史为基础的科学哲学等,目前已被 Scopus、ESCI (Web of Science)、PhilPapers 等数据库收录。

2021 CiteScore:0.9

Time to First Decision:28 Days

Time to Publication:61.5 Days

Picture16.jpg

Picture15.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16770-1352718.html

上一篇:Cancers: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NETs) 在肿瘤转移中的功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下一篇:Buildings:用于建筑业4.0中的数字孪生运用区块链技术
收藏 IP: 119.79.225.*|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5: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