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气候统计》学,十年磨一剑——丁裕国教授奋笔疾书

已有 5259 次阅读 2012-11-22 23:31 |个人分类:人物沧桑|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丁裕国教授, 气候统计

   么枕生先生曾自豪地说,中国气候统计学研究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毫不逊色于国际一流水准,或者说已是国际领先水平。
   么枕生先生、丁裕国老师合编的《气候统计》,可谓声名远播的气候统计学名著,修订本出版时日据称彼时国外尚无同类量级的书籍,此书几乎同期已有数本流传海外(有兴趣者,可延伸阅读丁老师博客的有关文字)。如果当时译成英语,很可能在国际气候统计界拥有相当的地位。这本书既是师生的共同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视作丁裕国老师独立的二度创作。像丁老师这样不计名份、待师极恭、积十年之功于一本列名第二作者的著作的谦谦君子可能并不多见。放至今日,谁会花费十年、几乎没有其他产出,从事有点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工作呢?他的两个孩子告诉我,他们对于父亲长年埋头编书,不图名利也不是很理解。他们说,父亲的手抄笔记本堆成一座小山,他们也曾帮助父亲抄写过一些手稿、图件。
   么先生第一版首创之功不容忽视,但丁老师接受么先生的委托,除了向么先生书信请教外,独力承担了书稿的修订工作,作为第二作者出版了比砖头还厚的名著——《气候统计》。这本书曾哺育了许多气候学子,并可能长期是气候研究者案头必备的首选或唯一的气候统计著作。
   我因为近年浏览了大量书籍,对于修订版著作的署名曾多加留意。不少著作,可能并没有增添太多的内容,但前一版的作者似乎已经作壁上观(成语戏解),坐无其席了。特别是有些教材,新增内容极其有限,尽管在序言中信誓旦旦地承认前人的贡献,但在新版封面上,是只闻新人笑、哪闻旧人寂。
   当然,不少修订版的署名易位或消失是合乎实际情形的,其中很多是合理的署名更换,只不过我个人有些怀旧,替前版作者感慨罢了。
   以水文学领域为例,周文德先生主编的《应用水文学手册》(1964)堪称世界级名著,新版《水文学手册》(1992)的独署主编David R.Maidment先生在前言中说:“1988年,我和周文德先生及Larry W.Mays合著的《应用水文学》作为教材出版,McGraw-Hill出版公司与我联系,并让我考虑修订《应用水文学手册》。我分析了原手册的内容后认为,一本能概括水文学最新进展的水文学手册是需要的,由于编著原手册时的原始材料已经散失多年,对原手册的修订已成为不可能,这就促使我收集综合水文学的发展和事实的有关资料,组织编著这本新的《水文学手册》。”Maidment先生在扉页上写道:“怀念学者、导师、作者和我的朋友周文德先生(1919-1981)”。Maidment先生的《水文学手册》已成为新的行业名著(这本著作也醒目地立在丁裕国老师的书架上),张建云院士等翻译了这本著作并在国内出版。Maidment先生的《水文学手册》的作者人数多达58位,审核专家高达230位。尽管这本书一定程度上依托周文德先生的名著《应用水文学手册》,但新版的阵容与投入是惊人的,Maidment先生作为独立主编当之无愧。
   说起奋笔疾书,是指丁裕国老师年轻时即罹患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身体一直不佳,长期遭受病痛折磨。丁夫人作为丁老师的大学同窗、优秀的知识女性,甘愿退居幕后,全力照顾丁老师的生活。丁老师在金婚纪念博文中,对夫人的牺牲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据丁老师公子说,他见过么先生写给丁老师的信件,在学术交流内容之后,总忘不了嘱托丁老师注意身体。这可谓名副其实的奋笔“疾”书,而且竭十年之力全身心扑在《气候统计》的修订上。
   自打《气候统计》十年一剑后,丁老师一发而不可收,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继续施展精雕细刻、精细工笔的“疾书”,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丁老师在2012年8月撰成的《我的回忆录》中提到:“记得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张家诚教授当年在评价《气候统计》一书时曾在来信中写道:特别感谢您送来的《气候统计》一书,这里凝聚着你与么先生的心血。么先生毕生致力于气候统计的研究,为此四处呼吁,实际上是我国气候统计学的奠基人。这本书内容丰富,是国内最详尽的气候统计基础书,书中有不少新见解、新思路、新方法,比之国际上同类书藉,毫无逊色。的确,张先生的评价是中肯的。现在回忆起来,自己感到这本书多数章节都可自成一体,扩大为一本专著。因为当其时,我已有一定的思想准备,结果在8年后我又出版了《气象数据时间序列时间序列信号处理》一书,后又十年出版了新书《极端气候研究方法导论》一书,可以说,这几本书也都在我与么先生合著和扩编的《气候统计》一书基础上的再创作。事实上,我个人认为,这就是我在科学思维与想象中如何在原有知识体系上的再创造。目前虽然我正在学习新的知识体系,如非线性动力学和统计物理,但我已进一步构建成一部新书的轮廓《气象水文应用MARKOV链及其随机模拟》,为了实现我的最终目标:建立全新的《动力统计气候学》。我准备再用三年时间完成这一目标。”
 
注1:从1981 年起丁裕国受么枕生教授的委托,整整花了10 年时间,潜心钻研,艰苦创作,在导师么枕生教授原著《气候统计》(30 万字)的基础上,补充修订完成75万字的巨著《气候统计》(修订版)。当时的写作条件较差,难怪该书出版后曾有同事十分理解、感叹地说:此书的出版真不容易啊,完全靠手算手写,单是几十万字的手工劳动就已很了不起了,更不要说构思、写作和计算了。该书于1990 年由气象出版社出版后,曾受到各方面的欢迎和赞赏。当时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资料室工作的一位气候专业人士说:我们同事的办公桌上每人都有这本书。可见该书的出版对于从事气候统计业务工作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该书也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本节摘自《与时俱进,成就斐然———丁裕国教授》,发表于《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年第2期《气象英才》栏目)
 
注2:么枕生先生写给有关部门的信件内容摘录(见于丁裕国《我的回忆录》):“30年来概率统计学在国际上发展很快,在气候学中并且发展了统计气候学。我所写的《气候统计》是1963年出版的。为超越时代,我曾请丁裕国增版了此书。此书并非原作者的改版,而是在原作者并不参与任何编写工作的情况下,丁裕国同志融他人成果,又有自己贡献,耗费大量精力写成这个超越国际水平的著作。因此,1990年气象出版社出版的《气候统计》应完全属于丁裕国同志的著作。”由此可见么先生的高风亮节,也可见丁老师心中的师恩似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635268.html

上一篇:丁裕国教授《回眸成长,感悟人生——我的回忆录》面世
下一篇:收徒当如丁裕国——师生关系一隅谈
收藏 IP: 58.240.140.*| 热度|

6 高绪仁 庄世宇 李庆祥 张学文 赵斌 liguoshua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5: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