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学术研究的“六维研究法”思考——史有定法,不拘定法;研有定法,不拘定法

已有 1633 次阅读 2024-7-29 13:10 |个人分类:人文与哲学思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术研究的“六维研究法”思考

——史有定法,不拘定法;研有定法,不拘定法

陈昌春

  网上看到邓小南老师的《再谈走向“活”的制度史》(https://mp.weixin.qq.com/s/CfBCWP4VskmEtNvqDdxSwQ),里面提到“历史系的老师指导学生时,会有一些习惯的说法,比方说,是“史有定法”还是“史无定法”?事实上,二者相通而非相互排斥。”该言语介绍,柳立言先生把切入点概括为“史学六问”和“五鬼搬运”。所谓“五鬼搬运”,就是五个“W”(when、where、who、what、why),其实是我们学习历史以来,经常会提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实、原因等等;除了这五个“W”之外,还有如何、怎么样(How),综合在一起,就是“史学六问”。

  对于柳立言先生的“史学六问”和“五鬼搬运”的说法,我也赞同。受《再谈走向“活”的制度史》的启发,我觉得“史有定法”与“史无定法”,属于概略性判断与特定情况下的强调。更稳妥的表述或是“史有定法,不拘定法”。

  学术研究及写作的方法,也是我等学者及高校教师绕不开的话题。一般意义的3W(What、hy,How)研究法,是一种最基本的研究与写作路线。3W法,用于研究及写作,一般可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部曲进行筹划。

  基于“史学六问”和“五鬼搬运”,我即兴改造为“六维研究法”(When、Where、Who、What、Why,How)。这种方法,并不局限于史学研究,也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何用中文解释“六维研究法”呢?我称之为“时间、地点、人物、主题、成因、方法”。“六维研究法”之“维”,可用两种解读。一是“W”的谐音,二是“(数学)维——Dimensions”。在不同场合,“六维研究法”可称为“六维(W)研究法”、“六维(W)写作法”、“研究六问”等。下面分项做一些介绍。“六维(W)”,也可以通俗地解读为“何时、何地、何人、何题(及何物)、何因、何法”。

  1. 时间维度

  根据研究主题,对所涉时间进行重要性、相关性等进行梳理与排序。

  2. 地点维度

  根据研究主题,对所涉地点进行重要性、相关性等进行梳理与排序。

  3. 人物维度

  根据研究主题,对所涉人物进行重要性、相关性等进行梳理与排序。

  4. 主题维度

  根据研究调查,对所涉主题、概念及界定等进行梳理与排序。What,除了主题之外,也可解读为“何物”。What的包容性,非常强。在六维(W)研究法”框架中,可以主要解释为“何题、何事、何物”。

  5. 原因维度

  凡事皆有因。根据研究主题,对所涉主题、事物人物等进行梳理与排序。

  6. 方法维度

  此处的“方法维度”,包容性也非常强。可以狭义地、通俗地表示“措施、做法、对策”,也可以广义地包括各种可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在不同学科中,大大小小的具体研究方法。不过,在不少自然科学研究中,往往可以粗略地区分为“数学方法与物理方法”。在六维(W)研究法”框架中,“方法维度”可谓“研究法之方法”了。

  英文学术研究与写作中的共识,是“IMRDC”五步法,这属于科学研究的“研有定法、写有定法”。IMRDC是科学研究论文中的常见写作方式,5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了5个不同部分。即: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Discussion和Conclusion。IMRDC的步骤可以让研究者在写作过程中条理清晰、逻辑合理地表述自己的研究问题、设计、实验结果及对结果的解释和总结。顺便摘录来自网络、且我表示赞同的一位网友的写作感想:“说简单也简单,不管是journal paper还是onference paper,国际上最常见的仍然是IMRDC结构,放之四海而皆准...。introduction,介绍研究背景,应用场合和前景,包括文献综述,总结前人已经做了什么工作,目前大家都在做什么工作,未来可能的方向,本篇文章解决的问题,与现有工作不同的地方;methodology,介绍研究方法,是调研还是理论推导,是模拟还是实验,研究对象的范畴,定义,研究手段,技术路线,整个方案如何自洽;result and discussion,给出采集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总结趋势,解释现象,推广,预测;conclusion,对本篇文章工作的总结,给出结论,做出展望;后面就是acknowledgement和reference了,这个应该没什么可说的...“(https://www2.zhihu.com/question/21055104/answer/343259986

  总之,学术研究上,在“研有定法、写有定法”之外,更是“研有定法、不拘定法;写有定法,不拘定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1444260.html

上一篇:陕西“关中八惠”出处的考证——“关中八惠”有不同的“渠名”组合
下一篇:"流域水利史"与“河名水利史”有同有异,"流域水利史"的提法值得重视
收藏 IP: 112.23.174.*| 热度|

2 郑永军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