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一般认为鲁迅先生独著的《中国地质略论》,很可能是与同学顾琅合著

已有 6755 次阅读 2022-2-16 19:12 |个人分类:历史探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一般认为鲁迅先生独著的《中国地质略论》,很可能是与同学顾琅合著

               ——鲁迅先生彼时作为日本语言补习班学生,难以获得地矿文献

                                  ——顾琅先生彼时是地学文献丰富的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地矿学生

                                  ——鲁迅先生为《中国矿产全图》所拟广告,强调来自日本秘图

                                  ——《中国煤田全图》文献与日本地质调查所报告,缺顾琅不可

                                  ——鲁顾二位共同熟人周瓞民先生回忆,很可能为鲁顾二人合著

                                  ——《中国地质略论》发表月份到底是8月还是10月?说法不一       

                                                                      陈昌春

说明:本文目前主要是基于一些史料的推断,为探求真实情况提供线索。

  目前的各种文献中,一般认为,鲁迅先生是《中国地质略论》的唯一作者。后来,他与同学顾琅合著了《中国矿产志》。鲁迅先生确实学过地质与矿产课程。据介绍,他在《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中,曾明确地表示过:"我首先正经学习的是开矿, 叫我讲掘煤,也许比讲文学要好一些。"

  《中国地质略论》化名“索子”发表在原载1903年8月20日《浙江潮》第八期《浙江潮》上(注:根据2009年第2期《地球》文章《一九三 中国地质略论》)(注:根据日本学者丸尾胜的2020年《周树人〈中国地质略论〉(上)———关于李希霍芬等的煤田的言论》,《中国地质略论》发表时间是10月)。这篇文章与其说是史学文章,不如说是一篇地质政论文。既然是化名“索子”,何以见得就是鲁迅先生本尊呢?

        根据文中的《浙江潮》封面,就是“每月一次定期”,那么8月份可能是准确的。

360se_picture (1).jpg

  《中国地质略论》不到一万字(注:严格意义上,根据2009年第2期《地球》(THE EARTH)重新发表的该文,最多七千左右),分为绪言、外人之地质调查者、地质之分布、地质上之发育、世界第一石炭(石炭,即煤炭)国五个部分,并介绍了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论述地球与宇宙的起源。

       据介绍,《中国地质略论》第四章“中生代之中国”一节,鲁迅指出了地理环境对文明孕育的作用:“厥后南京与汉江之北,生分走北东之两断层,陷落而成中原,即为历代枭雄逐鹿地,以造成我中国旧史之骨子者也。”鲁迅在《中国地质略论》中还简明论述了煤炭与国家经济命脉的关系:“石炭者,与国家经济消长有密接之关系,而足以决盛衰生死之大问题者也。”

      《鲁迅<中国地质略论>解读》一文介绍:“据史料记载,1903 年设立浙江农工商矿总局,由高尔伊(道台衔官员)承办,经买办刘铁云牵线,与意大利的惠工公司订有密约,将出卖‘浙东四府矿业权’。此消息经《杭州白话报》批露,迅速传到日本留学生中。《浙江潮》的6、7、8 期均有文章揭露‘密约‘、呼吁收回矿权。由此,不难理解鲁迅以‘索子‘为笔名撰写‘略论‘的原因了。”

  鲁迅先生与顾琅先生彼时在日本的共同熟人周瓞民先生回忆,《中国地质略论》相当于《中国矿产志》的缩小本。在署名上,他认为当时仅署一个化名、实际上是合作在当时并不鲜见:“但据我在弘文时目睹,确是两人合作的。......《浙江湖》,发表署名仅一人,这是当时风尚”。按他回忆文字的意思,他很可能认为《中国地质略论》是鲁迅先生与顾琅的共同创作,只是给鲁迅先生朋友创办的同乡性质刊物《浙江潮》时,随便地起一个“索子”名字作为化名作者。

image.png

  《〈浙江潮〉与其科学思想传播研究》一文介绍:“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 10 月3日,鲁迅在东京上野参加浙江同乡会声讨刘鸦、高尔伊出卖浙江矿权大会,之后便以笔名“索子”发表了《中国地质略论》”。该文所述发表时间似乎似乎有误。

444.jpg

bf65d6df3ed44027b23c350e6c995b0d.jpg

《中国地质略论》中的《中国煤田全图》(来自:https://www.sohu.com/a/281702795_500192?sec=wd)

  有称,《中国地质略论》里有幅《中国煤田全图》(https://zhuanlan.zhihu.com/p/51233496)。,鲁迅先生在日本是依托什么文献绘制这张《中国煤田全图》的?鲁迅先生当时在日本补习班或宿舍,是否能够搜集足够的文献绘制此图。鲁迅先生是否可能利用东京公共图书馆?鲁迅先生个人由于文献获得的局限,可能绘制不了煤田全图,那么,《中国地质略论》可能就如周瓞民先生回忆所指,是鲁顾合作。

  另有文章称,鲁迅在他的《中国地质略论》中说:“今据日本之地质调查者所报告,石炭田之大小位置,图示于左,即满洲七处:赛马集、太子河沿岸(上流)本溪湖、辽东、锦州府(大小凌河上流)、宁远县、中后所、辽西。本溪湖被鲁迅明确地标示出来,还画出了交通路线图。本溪,以富藏煤矿和成为沙俄势力范围的幸与不幸成为了鲁迅的记忆。这篇论文发表于1903 年第八期的《浙江潮》上(https://www.sohu.com/a/327000596_737497)。

        发表于1903年《中国地质略论》中,较早使用了地质、地层、地壳、猿人等今天地学领域常用、通用的中文词汇;几乎最早使用了石墨、石灰、花岗(文中称为花刚)、石炭(即煤炭)等岩石类术语;大量使用太古代、古生代,侏罗纪、白垩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第四纪等中文地质年代名称。

  鲁迅先生当时如何能见到“日本之地质调查者所报告”等诸多地质矿产文献?不是顾琅从东京帝大借来,还能有其他的途径吗?当时除了顾琅,还有谁会向鲁迅先生提供矿业文献的协助?日本的语言学习图书馆及仙台医专不太可能有这些文献吧?即使有一些,又如何轻易地借阅?在当时,即使能够买到,鲁顾二人在经济上应当也没有余力买纸质文献。鲁迅先生在江南陆师学堂附属矿路学堂时期就因缺少教材而不得不手抄《金石头识别》以进行学习。 

  据《鲁迅论中国地质》一文介绍:“在这本书(《中国矿产志》)的第二章中,介绍了在1871年德国人李希霍芬,1884年俄国人阿布尔契夫,1887年法国里昂商会之探险队,以及日本人神保铃木等人来中国调查地质经过情况。在第三章“中国地质之构造”中,介绍了喜马拉雅山、天山、昆仑山和泰岭山咏的产生,海陆分布等庞大现象,中国地质史上岩层的形成、变迁和岩层的地质时代。在第四章“地层之播布”中,著者明确指出了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论述了古生物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运用古生物进化来确定地层的时代,并且研究了每--地层中所含化石、岩相和矿产的分布。在最后的一章中,着重介绍了直隶(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江西、湖南、贵州、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十八省的十种金属矿和二十种非金属矿,共1203个产地。此外,还附有中国地相图,中国各省矿产一览表,地质时代一览表。”

  至于《中国矿产志》一书的合作方式,明明署名是顾琅先生排在前面,但仍有一些文献认为是鲁迅先生主导。根据当初《中国矿产志》的推销广告,该书大量参考了德国人李希霍芬的四卷本《中国》等文献。而当时与日本同学之外语相比,鲁迅先生在仙台医专第一学年的德语成绩在同学为“甲、乙”的情况,仅一个“丙”字,位居班级第68名。可惜推断,鲁迅先生阅读与提取德语专业词汇诸多的李希霍芬著作,应当比较吃力。

      鲁迅从日文译本转译过《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可能与时间紧张及难以获取文献查对有关,在这两本译作中把同出法国凡尔纳的这两本名著分别译作了英美两个国家而且作者名字还不同。 

  关于《中国矿产志》一书的真正作者,鲁迅研究专家唐弢曾经判断失误,后来他专门撰文修正,承认是鲁迅先生与顾琅先生合著,但对两人的贡献无法区别。实际上,顾琅作为东京帝国大学的地矿专业学生,应当比只在日本的语言补习学校的鲁迅先生更具备写作的条件与需要。

       在学术层面,鲁顾二人的地矿贡献上,顾琅重要得多。只是鲁迅先生碰上矿权斗争,主笔了一篇斗争檄文占了上风。从学术性而言,《中国地质略论》新意不多,主要是借鉴现有的文献。

       找文献之难,做史学研究的人士感同身受。鲁迅先生在矿业学堂读了一两门课程,怎么能够轻易得知《中国地质略论》里的“先年,日本理学博士神保,巨智部,铃木之辽东,理学士西和田之热河,学士平林,井上,斋藤之南部诸地,均以调查地质为目的。递和田,小川,细井,岩浦,山田五专门家,复勘诸处,一订前探捡者报告之谬,则去岁事也。”从文献获取角度,鲁迅先生彼时竟能得知“递和田,小川,细井,岩浦,山田五专门家,复勘诸处,一订前探捡者报告之谬,则去岁事也。”如果没有顾琅从东京帝大趁便获得,鲁迅先生竟能“今据日本之地质调查者所报告,石炭田之大小位置,图遍于左......”,真是太不可思议了。鲁迅先生即使是神厨,也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此外,目前我还没有见到《浙江潮》的《中国地质略论》全貌,然而,不同文献中该文的发表月份还有8月与10月两种不同说法。

       说了半天,  鲁迅先生自己怎么说呢?时隔多年,鲁迅先生称印象模糊,不记得该文用的什么准确化名了,可见当时的随意性以及顾琅合作的可能性。

        有点巧合的是,我与朋友们在“民国地学史微信群”探讨的《中国地质略论》的实质问题,竟然与日本的鲁迅研究专家丸尾胜先生形成了几乎同步而独立的追溯意识。这似乎可以说是上百年来没有出现的对该文的精细研究。此前的《中国地质略论》研究文献,或可以说大体是皮毛地对鲁迅先生进行夸赞。我相信,丸尾胜先生看到我的博文后应当非常欣喜。他只是探讨了《中国地质略论》内容的来源与借鉴问题,而我是怀疑鲁迅先生的独著。

       就鲁迅研究专家而言,在顾琅的《中国矿产志》贡献上唐弢先生知错就改,发大段文字承认判断失误,同样是可敬的。我学习唐弢先生,也不怕判断失误,我也会知错就改。

  据介绍,后来发现了鲁迅先生的地质学佚文五千字左右,但我还没有看到这个佚文。我估计已收入新版的鲁迅全集等。如有朋友们未来见到这篇佚文,欢迎告知。我估计这篇地质学佚文是课堂笔记或读书笔记。

附1:https://m.sohu.com/a/61871186_246933(欲知《中国地质略论》全文详情,请自行点击后浏览)

               鲁迅文集·杂文集·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

附2: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1323474.html

《中国矿产志》合著方式感想:东京帝大地质生顾琅主笔,仙台医专生鲁迅润色

                                  ——中国地质略论可能是鲁迅与顾琅的合作,化名“索子”发表与时局有关

                ——中国地质略论》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史学论文,而是反抗矿权控制的斗争檄文

                                                               陈昌春     

         顾琅、鲁迅合著的《中国矿产志》是近代早期的重要矿产著作。

         然而,在顾琅、鲁迅与合作的方式与程度上,不同的研究者的认识有别。一些鲁迅先生事迹研究者曾认为该书实际上主要或全部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比如,鲁迅研究的权威专家唐弢先生曾基于该文的文笔认定该书全由鲁迅先生一个完成。唐弢先生在《重订鲁迅著译书目》里寥寥数语:“《中国矿产全图》,托名与顾琅合编,广告见《补遗续编》,另一广告并曾单独由顾琅出面。全图未见。”顺便说明一下,唐弢先生在起初判断《中国矿产志》为鲁迅先生独立所作之后,或许与受到地质学界认为就是如书籍封面所示、由顾琅为主、而不是鲁迅先生为主的影响,时隔几年后在《鲁迅著作版本丛谈》(1983)发表长篇文字更正观点,并强调是“鲁顾二人的共同创作,不能顾此失彼”了。

   在鲁迅作品的研究者中,对《中国地质略论》《中国矿产志》的文章体裁,也存在观点分歧。鲁迅研究的主流观点看来是视为鲁迅完成或参与的原作。南京大学外语教授陈奇先生发表文章认为,这两篇著述实质上都是译作。

   下面对来龙去脉进行一些回顾与介绍:

         1959年的《〈中国矿产全图〉在我店发现》一文称:“鲁迅先生在日本中止学医后,在东京从事文学活动开始,出版了一本《中国矿产志》。此书托名与江宁顾琅合编,其实是鲁迅先生一人写成的。”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  征求意见本)(1977):“《中国矿产志》原署“江宁顾琅,会稽周树人合纂”,实际是鲁迅一九O三年至一九O五年在日本留学期间编写的一本记述中国地质和矿产分布情况的书。初版于一九O六年七月二日在日本印刷,由上海文明、有正、普及书局发行。” 《鲁迅笔名索解》(1980)一书称:“周树人系鲁迅的原名,后来亦用作笔名得名于1898年。在鲁迅著作中首见于《中国矿产志》一书。该书于1903年写成,1906年由普及书局最先出版。出版时,虽托名与顾琅合编,实则系鲁迅一人执笔写成。”

      在《中国矿产志》真实作者问题上,唐弢先生的误判影响深远。比如,2019年出版的《中国近现代作家的编辑历程》一书沿用了已经被学界否定的“鲁迅托名顾琅写作与发表”的离奇说法 。  

  在鲁迅署名方式,也有文献错误地把《中国地质略论》的笔名“索子”混淆成《中国矿产志》也署名为“索子”了。如2019年出版的 《<浙江通志> 61 地质勘查志》)称:“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鲁迅(署名“索子”)与顾琅全著《中国矿产志》”。

     当然,对《中国矿产志》作出正确判断的著述也不缺乏。比如  《简明地质学史》(1985)指出此书的主要作者是顾琅,不是周树人。同时,《简明地质学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说明理由。 《实用方志编纂研究[M]. 1989》一书介绍:“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的鲁迅和另一名在东京帝国大学留学的顾琅合著《中国矿产志》,在东京印刷出版,著名教育家马湘伯写了序言。全书22章,约3万多字,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地质矿产的专业志。”

       鲁迅先生的同学沈瓞民先生的《回忆鲁迅早年在弘文学院的片断》介绍:“我和祝凤楼被指定搬进的寝室,当时已有六位同学住着,这就是写信给我的鲁迅、刘乃弼、顾琅、张邦华、伍崇学和陈衡恪。他们早一年进弘文,是一九O(壬寅)年三月东渡的。…..如鲁迅和顾琅合编的《中国矿产志一书,《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已收入。唐弢《编校后记》说:我们试把这本书和同一时期发表在《浙江潮》上的,由鲁迅先生个人署名的《中国地质略论号一对照,可以看出内容和文笔完全相同,确是鲁迅先生一人的作品。......但据我在弘文时目睹,确是两人合作的。书中有一部分是顾琅所写。顾琅为人噜咻,“文如其人”,文笔不信达。再由鲁迅重抄,加以润色是有的。《浙江湖,发表署名仅一人,这是当时风尚。”

        《鲁迅年谱长编》介绍,按照出国前后学校的指定,鲁迅先生应该在东京帝大进行矿产类专业的学习。然而,到了日本后,在东京上了短暂的预备学校后鲁迅先生违背学校的指派,执意改读医学专业,并动员其他几位同学也不学习矿产类专业。试想,鲁迅先生在极度抵触矿产类继续深造的背景下,还有心牵头与主笔《中国矿产志》的写作吗?鲁迅先生不但自己抗拒在日本学习采矿,还动员同学一块儿抵抗学习采矿。一个“抗矿”到底的强硬派,反而抢着编写《中国矿产志》,我觉得不太可能。反过来,他的同学顾琅是进入了东京帝大攻读矿产类专业。不谈其他,撰写《中国矿产史》需要的大量文献如何获取?鲁迅先生已报考仙台医专并被录取。仙台医专有《中国矿产志》需要的大量文献吗?

  可以基本肯定的是,《中国矿产志》并不是译作,而是顾琅先生充分利用东京帝国大学所藏中国文献,辛苦耕耘的结果。目前暂未发现顾琅先生的东京帝国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线索。

  根据《中国地质略论》写作本身查找文献的难度以及且鲁迅先生的同学沈瓞民先生回忆中“但据我在弘文时目睹,确是两人合作的。......《浙江湖,发表署名仅一人,这是当时风尚”,我认为《中国地质略论》也应是鲁迅与顾琅的合作,只是发表时都没有使用实名。这与当时的斗争环境有关,不便于标注实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1325608.html

上一篇:鲁迅先生手抄过《地学浅释》,并装订成厚厚的两大本吗?——似无此事,《鲁迅年谱长编》未见提及
下一篇: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会刊刊名沿革辨析
收藏 IP: 222.94.216.*| 热度|

3 尤明庆 陈蕴真 姚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