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区域名词联姻方位名词,如何“妇唱夫随”?
——介绍《绝对方位词与处所词(简称)搭配之地理概念指谬》
转载说明:本文是转载朱和海先生《绝对方位词与处所词(简称)搭配之地理概念指谬》,该文原载于《语文建设通讯》。本博文标题《地理区域名词联姻方位名词,如何“妇唱夫随”?》是我根据文意转载时自行添加。据了解,香港《语文建设通讯》连续两期(124、125)发了三篇文章,讨论方位与地名的关系。首先是朱和海先生在124期上的文章。姚德怀先生在该文的后面写了一篇略略不同的文字,回应朱文。应姚先生的征询,史有为先生在125期也写了一文,但并非直接对朱、姚二文的回应,另有一些想法。三文合在一起,可以反映多角度的看法,丰富学术讨论。
绝对方位词与处所词(简称)搭配之地理概念指谬
朱和海
在近现代汉语中,绝对方位词【注1】与地理专名【注2】即表示绝对空间位置、无参照物的处所词(简称)搭配,可以组成地理概念。
1.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处所词所带的“东”“南”“西”“北”“中”并不是绝对方位词,而是音译词,如南迦巴瓦峰(Namch Barwa,中国)、南平(中国)、南锡(Nancy,法国)、西班牙(Spain)、西伯利亚(Siberia,俄罗斯)、西顿(Saida,黎巴嫩)、西双版纳(Sisong Ban Na)、北贝(Kitami,日本)、中津(Naktsu,日本)等。
2. 地理专名是具体指代某一自然地理实体或某一政治地理实体的名称,前者如巴音布鲁克(草原)、江汉(平原)、撒哈拉(沙漠)、苏必利尔(湖)、喜马拉雅(山脉)、亚马孙(河)、印度(洋)等,后者如北京(市)、青海(省)等。地理专名具有唯一性和确指性。
在这种由主体地位和地理范围均不相等的两个部分组成的结构中,主体地位高或地理范围大的是“偏”、是相对处所,主体地位低或地理范围小的是“正”、是绝对处所。“处所词连用造成(的)偏正结构,则遵循‘处所范围原则’。具体来说,所指范围大的在前,所指范围小的在后。”[1]【文末引用文献】
单纯绝对方位词与处所词(简称)搭配错误的地理概念,都是绝对方位词在前、处所词(简称)在后:
(一)东,如东欧,“土国在东欧好事有权势之时,常攻击奥国。”[2]再如东亚,“俄人谋亚细亚、立所谓东亚策者,盖已久矣”[3];
(二)南,如南欧,“意大利半岛为长靴状,巴尔堪则为乱截纸片状。此二岛合依伯利安半岛,称南欧三大半岛。”[4]再如,南疆,“锦堂收复叶兰羌英吉沙尔,董福祥亦复和阗。于是,南疆西四城皆下。”[5]三如南亚,“英国何不可依样画葫芦乎?何以铁道不起自地中海岸,横贯南亚而达扬子江,以与西伯利亚铁道相对抗?”[6]
(三)西,如西非,“西非之猴,有蓝面红鼻者,后臀亦蓝。”[7]再如西欧,“始见欧美订书用厚纸作皮,加以红绿之色而印花焉。自底至面读之,以为希腊、罗马古法,今阅印度婆罗门经已如此。印人守旧,无一效西欧者,乃知出自印度。”[8]三如西亚,“芬坡尔……尝游历西亚南美,足迹遍天下”[9];
(四)北,如北非,“雷达使美国战舰在北非的奥兰港外,以一次排炮击沉了二十六英里远处的德国战舰‘琼巴特’号。”[10]二如北欧,“挪威建筑之物,纯然北欧之风。”[11]三如,北疆,“协议遭蒋搁置,并在北疆及南疆驻屯重兵,欺压与勒索新疆人民,阴谋进攻起义人民武装”[12];
(五)中,如中东,“伦敦电 美国各报闻英外部次官克伦博恩在下议院宣布英国在中东及远东外交政策,纷纷聚议,谓此等情形,将来难保太平。”[13]再如,中欧,“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回复到资本主义以前的经济状态去了。这种状态在中欧与东欧特别显著。”[14]三如,中亚,“无论俄国之于东亚与中亚,曾用种种之术数,虽略有成功,然此不过对弱小未开之国而已”[15]。
同样,合成绝对方位词与处所词(简称)搭配错误的地理概念,也都是绝对方位词在前、处所词(简称)在后:
(一)东北,如东北亚(洲):“东北亚(洲)搜访记”[16];
(二)东南,如东南欧:“其投身于外交界有年。于东方方面,至为注意,即远东及东南欧是也。”[17] 再如,东南亚:“日本南进声中,英日在东南亚之冲突”[18];
(三)西北,如西北非:“德在西北非建根据地准备新攻势”[19];
(四)西南,如西南亚:“印度文化与希腊及西南亚西亚文化之交流”[20]。
之所以说这些地理概念搭配错误,是因为:
(一)这些地理概念使用的是处所词(简称)的词形,表示的是地理概念的词义。处所词(简称)的词形,是绝对方位词在前、处所词(简称)在后,如东半球和西半球、南奥塞梯和北奥塞梯、中卫【注3】等。
3. 明朝时,曾在宁夏镇设7个卫:宁夏卫、宁夏左屯卫、宁夏中屯卫、宁夏右屯卫、宁夏前卫、宁夏中卫和宁夏后卫。
而地理概念的词形,是处所词(简称)在前、绝对方位词在后,如华东、赣南、湘西、陕北、冀中等。但是,这些地理概念表示的词义,非常清楚:中东就是东方中部,西非或北非就是非洲西部或非洲北部,东欧、南欧、西欧、北欧或中欧就是欧洲东部、欧洲南部、欧洲西部、欧洲北部或欧洲中部,东亚、南亚、西亚或中亚就是亚洲东部、亚洲南部、亚洲西部或亚洲中部,南疆或北疆新疆是新疆南部或新疆北部;
(二)这些地理概念的全称不符合事实。如果将这些地理概念还原、改为全称,就会发现令人啼笑皆非的“处所词(简称)”:中部的东方,西方的非洲或北方的非洲,东方的欧洲、南方的欧洲、西方的欧洲、北方的欧洲或中部的欧洲,东方的亚洲、南方的亚洲、西方的亚洲或中方的亚洲,南方的新疆或北方的新疆。可事实上,世界上只有一个一个东方、一个非洲、一个欧洲、一个亚洲,中国也只有一个新疆;
(三)这些地理概念无法仿造。以“北京”为例。北京北部的正确简称,应当是京北。但我们如果把北京北部颠倒成北方的北京并简称为北京,谁知道我们说的是“北京”还是“北京北部”?再以“华中”为例。“华中”的全称,无疑是“中华中部”。但我们如果把“中华中部”颠倒成“中部中华”并简称为“中华”,又有谁知道我们说的是“中华”还是“中华中部”?
(四)部分地理概念极易与部分处所词的简称混淆。比如,指代非洲南部的地理概念“南非”就极易与处所词南非共和国(Republic of South Africa,1961-)的简称“南非”混淆,指代非洲中部的地理概念“中非”就极易与处所词中非共和国(Central African Republic,1960-1976,1979-)的简称“中非”混淆【注4】,指代非洲西南部的地理概念“西南非洲”就极易与处所词“西南非洲”(South-West Africa,1884-1968)的简称混淆【注5】;
4. 为避免二者相混淆,国内新闻媒体、出版物和文件等不得不一直用两国国名的全称。
5. 因此,1968年6月12日,联合国大会将南非于1949年4月4日吞并的“西南非洲”更名为“纳米比亚”。
(五)部分地理概念中的处所词简称其实是地理通名。在古代汉语中,疆与界、境为同源字,义为“边陲”“边境”,如开疆扩土、开疆拓土。因此,北疆义为“北方的边陲(境)”,同样,南疆义为“南方的边陲(境)”。
近现代汉语中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搭配错误的地理概念,是因为林则徐(1785-1850)、魏源(1794-1857)等中外人士最初接触到这些西方人发明且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地理概念时,并未注意到东西方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望文生义、生吞活剥。其中,麦鼎华(?-1959)将 Eastern Europe 误译成了“东欧”,梁启超(1873-1929)将 East Asia 误译成了“东亚”,“中国古代并没有‘东亚’的地理概念。”[21]樋田保熙(生卒年不详)将 Southern Europe 误译成了“南欧”,康有为(1858-1927)将 West Africa 误译成了“西非”、将 Western Europe 误译成了“西欧”,联署特社【注6】的马幼渔(1878-1945)、廖寿慈(生卒年不详)和范均之(生卒年不详)三人将 West Asia 误译成了“西亚”,顾均正(1902-1980)将 North Africa 误译成了“北非”,蔡和森(1895-1931)将 Central Europe 误译成了“中欧”。
6. 特社是1903年创办的出版机构上海通社设在浙江宁波的分支机构。
判断绝对方位词与处所词(简称)搭配的地理概念是否正确,方法特别简单:只要看绝对方位词后面的处所词(简称)就行。如果它后面的处所词(简称)只有一个地理主体,这个地理概念就是错误的。
正确搭配的方法,是将主体地位高或地理范围大的处所词(简称)放在前面、将主体地位低或地理范围小的绝对方位词放在后面,并依次提取关键词作简称:
(一)东。将“东欧”还原为“东部欧洲”并改正为“欧洲东部”、简称为“欧东”,将“东亚”还原为“东部亚洲”并改正为“亚洲东部”、简称为“亚东”,“自欧洲中央至亚细亚东部,销费四五十日;”[22]
(二)南。将“南欧”还原为“南部欧洲”并改正为“欧洲南部”、简称为“欧南”,将“南疆”还原为“南部新疆”并改正为“新疆南部”、简称为“疆南”【注7】,将“南亚”还原为“南部亚洲”并改正为“亚洲南部”、简称为“亚南”;
7. 同为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西藏,其南部就(简称)为藏南、其北部就(简称)为藏北。
(三)西。将“西欧”还原为“西部欧洲”并改正为“欧洲西部”、简称为“欧西”,将“西亚”还原为“西部亚洲”并改正为“亚洲西部”、简称为“亚西”;
(四)北。将“北非”还原为“北部非洲”并改正为“非洲北部”、简称为“非北”,将“北欧”还原为“北部欧洲”并改正为“欧洲北部”、简称为“欧北”,将“北疆”还原为“北部新疆”并改正为“新疆北部”、简称为“疆北”;
(五)中。将“中东”还原为“中部东方”并改正为“东方中部”、简称为“东中”,将“中欧”还原为“中部欧洲”并改正为“欧洲中部”、简称为“欧中”,将“中亚”还原为“中部亚洲”并改正为“亚洲中部”、简称为“亚中”。
其实,在晚清和中华民国时期,曾出现过许多搭配正确的地理概念。
晚清时期,曾出现过许多搭配正确的地理概念:
(一)东。1876年,无名氏写道:“英人策欧东时事者,谓我谓视土耳其为欧洲屏蔽。”[23]1898年,麦孟华(1875-1915)写道:“今诸姬殆尽,萃其全力以赴我亚东;”[24]
(二)南。1890年,志剛(生卒年不详)在《初使泰西记》一书中写道:“俄人藉为欧南之援。”[25]1909年,无名氏在《大同报》第11卷第3期发表了《改良非南政治之一斑》一文;
(三)西。1888年,《画图新报》第9卷第3期开设了“欧西碎谈”栏目。1899年,邹凌沅(生卒年不详)在《全球舆地表》一书说:“一曰里海,亦曰喀尔士毕安海,在亚西境,不通外海。”[26] 1902年,无名氏在《济南汇报》上发表了《非西近事》一文;
(四)北。1904年,王树楠(1851-1936)写道:“丁抹(一作丹麦)、瑞典、那威为欧北小国,古时同称斯干的那维。”[27]
甚至,有人同时使用了两个以上搭配正确的地理概念。1896年,无名氏写道:“麻哈麦德之弟左手抱经、右手握剑,侵非北欧南,所向摧陷。”[28]1896年,无名氏写道:“惟欧东(暗指土耳其)亚东(暗指日本等国)两处交涉,向为俄之急务,由来已久。”[29] 1899年,梁启超写道:“亚东黄渤(谓黄海、渤海)壮以阔,亚西尾闾身毒洋(谓印度洋)。”[30] 不过,有人虽然同时也使用了两个以上带有绝对方位词的地理概念、但却是一对一错:“于亚东之日本,则如西欧之英,常若不快于心者。”[31]
中华民国时期,也出现过许多搭配正确的地理概念:
(一)东。1913年,汪孟邹(1878-1953)和汪原放(1897-1980)叔侄二人在上海创办了亚东图书馆(The Oriental Book Company)。1927年,陈建民(生卒年不详)、向达(1900-1966)等人翻译的《世界史纲》中有这样一句话:“正如拜占庭帝国在托鲁斯山外为欧东之屏障然”[32];
(二)西。1930年,黄曾樾(1898-1966)写道:“中古时期,交通不便,土耳其称霸于亚西。”[33]1945年1月,金祖孟(1914-1991)说:“欧西民族复杂、语言不一,较有历史的地理专名都有许多不同的写法和读法,而且往往相差很大。”[34]
世界上任何一门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习惯。汉语也不例外。其中,表示一个地区某个部分的习惯,就是主体地位高、地理范围大的在前,主题地位低、地理范围小的在后。在表示一个地区的某个部分时,如果不注意汉语表达习惯,就会出现既有“华北”、也有“北非”等词形相反、一对一错的地理概念,就会出现既有“藏南”、也有“南疆”等表述不一、一正一误的地理概念。晚清和中华民国时期,已有人开始使用非南、非西、欧东、欧南、欧西、欧北、亚东、亚西等搭配正确的地理概念了。
引用文献
[1]陆俭明. 同类词连用规则刍议——从方位词“东、南、西、北”两两组合规则谈起[J].中国语文,1994(5):330-338
[2](佚名). 陆军犬队[N].〔清〕张坤德译,时务报,光绪二十三年二月初一日即1897年3月3日(第19冊),16-18
[3](佚名). 论俄国日强(续第二十七册)[N].〔日本〕古城贞吉译,时务报,光绪二十三年五月十一日即1897年6月10日(第29冊),18、19
[4]〔日〕中村五六、〔日〕顿野广太郎. 世界地理志[M].〔日〕樋田保熙译,上海:金粟斋译书社,1902(部乙)
[5]〔民国〕黄鸿寿. 清史纪事本末[M].卷五十七:平定新疆及收回伊犁条约,上海:进步书局,1915
[6](佚名).修设亚细亚铁道论[N]. 清议报,光绪二十六年四月一日即1900年4月29日(第43册)
[7]〔清〕康有为. 列国游记·英国游记[M].1904
[8]〔清〕康有为. 列国游记·印度游记[M].1901
[9]〔德〕布列. 世界通史(下),第三编近世史[M].特社译补,上海:通社久记图书发行所,1903年10月20日印刷、1903年10月28日发行
[10]〔民国〕顾均正. 从原子时代到海洋时代[M]. 上海:开明书店,1948(空中警犬——雷达)
[11](佚名). 法国博览会详纪[N].清议报,光绪二十六年八月一日即1900年8月25日(第55册)
[12](佚名). 新疆谈判破裂 蒋介石拒绝民族自治要求 人民不承认麦斯武德主新[N]. 人民日报,1947.07.16(第3版)
[13](佚名). 要电汇录[N].外交報,第3卷(光绪二十九年二月二十五日即1903年3月23日)第4号(第38期)
[14]〔民国〕蔡和森. 中国革命运动与国际之关系[J].向导(周刊),1923.05.02(第23期)
[15](佚名). 大政策与小术数[N]. 清议报,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即1899年12月13日(第32册)
[16](佚名). 书评:东北亚洲搜访记[J]. 新东方(周年纪念特刊),1931,423-425
[17](佚名). 世界大事记·欧洲之部·英国[N].外交报,第10卷(宣统二年八月廿五日即1910年9月28日)第23号(第289期)
[18](佚名). 国际时事[J]. 外论通信稿.(1937)第1884期
[19](佚名). 西北非沙漠铁路之建筑[J]. 抗战时代,第3卷(1941)第4期
[20]〔日〕原随园. 希腊文化东渐史[M]. 杨炼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12,1
[21]潘喜颜. 清末历史译著研究(1901-1911)——以亚洲史传译注为中心[D].上海:复旦大学,2011
[22](佚名). 俄拟设太平洋轮船公司[N].〔日本〕古城贞吉译,时务报,光绪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即1896年12月15日(第14册)
[23](佚名). 光绪三年九月十二日至十八日西报(西历1876年10月28至11月3日)[J].〔美〕金楷理、蔡锡龄. 西国近事新编[M].第4卷
[24]〔清〕麦孟华. 论中国救亡当自增内力[N].清议报,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即1898年12月23日(第1册)
[25]〔清〕志剛.《初使泰西記》卷二·(同治七年十二月)初七日,1890
[26]〔清〕邹潇沅. 全球舆地表[M].上海:中华书局,1899,3
[27]〔清〕王树楠.欧洲列国战事本末[M].卷十八·丁抹瑞典那威之战.陶庐丛稿之二,1904
[28](佚名). 土耳其论[N].〔日本〕古城贞吉译,时务报,光绪二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即1896年11月12日(第11册),23-25
[29](佚名). 俄国外政大臣鲁马能务王事略[N].〔清〕刘崇惠译,时务报,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一日即1897年1月3日(第16册)
[30]〔清〕梁启超. 汗漫录(半九十录)·二十世纪太平洋歌[M].1899
[31](佚名).论各国与满洲交涉之关系[N].外交报,第3卷(光绪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五日即1903年11月13日)第28号(第62期)
[32]〔英〕赫伯特·乔治·韦尔斯.世界史纲[M].陈建民、向达、梁思成、黄静渊、陈训恕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537
[33]黄曾樾. 埃及钩沉[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97
[34]〔民国〕金祖孟. 地理专名转译问题[J].新中华(月刊)复刊第3卷(1945)第1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1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