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和研究生们闲聊了几个故事:
1) 好多年前,我读小学五年级时的班主任的儿子比我高一级,我们换到五年级的教室时,黑板旁边贴着上一届的名次排行榜(当然是她儿子排在第一),而且这个排行榜竟然一直没有换,陪伴我们过了一年。每次我们抬头,就看到她儿子高高在上的名次。不过,她儿子后来的发展辜负了她的期待,在进入初中后就泯然众人矣。初中毕业后没考上高中,上了郑州的一个委培中专,毕业后好像是进了一家面粉厂,再后来就没有消息了。
2) 儿子有个同学,在刚进初中时,他妈妈很高调地炫耀,“我儿子以后就是要上北大清华的”,作为一名中学老师,确实在初中时通过补课让儿子保持在班级前列。但是,进入高中后就慢慢往后退了,进入高三后,更是远远落后了,已经缺席了历次摸底考试。我总担心这位同学会不会在高考考场上崩溃。
有的父母很容易把一次一时的领先看得太重,事实上,一个阶段的优势(尤其是人为硬撑的优势)往往不会持续太久。有的人博士毕业后,因为有大佬加持,30岁左右成为教授;我这样孤苦无依的,评了四五次,当时觉的丢人,现在回头看,也都无所谓啦,也许有压力更是好事。
自由选题的科研,更多的是靠兴趣驱动,不必看成短跑,也不必看成马拉松,最好是当作健步走,只要走得动就一直走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既健身又交了朋友,让自己不至于闲散。
因此,不要强争一时一地的得失。
慢慢来,走到哪里是哪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0 0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